一种除雾调光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39557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0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雾调光玻璃,包括彼此重叠的两个玻璃层以及两玻璃层间设置的具有调光功能的调光层,两玻璃层间位于调光层的两侧均设有胶层,调光层包括双侧导电的双侧导电树脂膜层和单侧导电的单侧导电树脂膜层,单侧导电树脂膜层的导电侧与双侧导电树脂膜层间设有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单侧导电树脂膜层的导电面和双侧导电树脂膜层均设有带方阻的导电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通过出发两层树脂膜层上的导电层发热来除雾,从而起到对调光玻璃自助除雾的效果,此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装饰材料领域。(*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除雾调光玻璃,包括彼此重叠的两个玻璃层以及两玻璃层间设置的具有调光功能的调光层,两玻璃层间位于调光层的两侧均设有胶层,调光层包括双侧导电的双侧导电树脂膜层和单侧导电的单侧导电树脂膜层,单侧导电树脂膜层的导电侧与双侧导电树脂膜层间设有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单侧导电树脂膜层的导电面和双侧导电树脂膜层均设有带方阻的导电膜。本技术可通过出发两层树脂膜层上的导电层发热来除雾,从而起到对调光玻璃自助除雾的效果,此技术用于装饰材料领域。【专利说明】一种除雾调光玻璃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装饰材料,特别是涉及一种除雾调光玻璃。
技术介绍
调光玻璃被应用于门窗玻璃、大楼玻璃幕墙、办公室玻璃隔断、汽车玻璃门窗、浴室玻璃或者橱柜玻璃等领域,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通过控制调光玻璃的电压,可以使其在不透明的雾态和透明态之间根据需要任意转化,需要采光时调制成透明,不需要采光时调至不透明。由于突破了传统玻璃被动采光的局限,调光玻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有的调光玻璃在遇到较大的温湿度变化时,与普通玻璃一样会产生雾面,会为使用者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有效自助除雾的除雾调光玻璃。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除雾调光玻璃,包括彼此重叠的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间设有具有调光功能的调光层,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间位于调光层的两侧均设有胶层,调光层包括双侧导电的双侧导电树脂膜层和单侧导电的单侧导电树脂膜层,单侦U导电树脂膜层的导电侧与双侧导电树脂膜层间设有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单侧导电树脂膜层的导电面的方阻为30欧姆,双侧导电树脂膜层上与聚合物分散液晶层贴合的一侧方阻为30欧姆,双侧导电树脂膜层上与聚合物分散液晶层相对的一侧方阻为200欧姆。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与单侧导电树脂膜层的导电侧和双侧导电树脂膜层相连设有控制电源。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为浮法玻璃、中空玻璃、钢化玻璃或者夹胶玻璃。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胶层为EVA或者硅胶。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第一树脂膜层和第二树脂膜层为PET膜或者FVB膜或者PVC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此除雾调光玻璃在两个玻璃层之间设置了调光层,调光层通过一侧导电的单侧导电树脂膜层和两侧导电的双侧导电树脂膜层以及聚合物分散液晶层构成,两层树脂膜层相对面设置相同的方阻,并在双层导电树脂膜层上相对的一侧设置较高的方阻,可通过出发两层树脂膜层上的导电层发热来除雾,从而起到对调光玻璃自助除雾的效果。【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本技术为一种除雾调光玻璃,包括彼此重叠的第一玻璃层I和第二玻璃层2,第一玻璃层I和第二玻璃层2间设有具有调光功能的调光层,第一玻璃层I和第二玻璃层2间位于调光层的两侧均设有胶层3,调光层包括双侧导电的双侧导电树脂膜层4和单侧导电的单侧导电树脂膜层5,单侧导电树脂膜层5的导电侧与双侧导电树脂膜层4间设有聚合物分散液晶层6,单侧导电树脂膜层5的导电面的方阻为30欧姆,双侧导电树脂膜层4上与聚合物分散液晶层6贴合的一侧方阻为30欧姆,双侧导电树脂膜层4上与聚合物分散液晶层6相对的一侧方阻为200欧姆。此除雾调光玻璃在两个玻璃层之间设置了调光层,调光层通过一侧导电的单侧导电树脂膜层5和两侧导电的双侧导电树脂膜层4以及聚合物分散液晶层6构成,两层树脂膜层相对面设置相同的方阻,并在双层导电树脂膜层4上相对的一侧设置较高的方阻,可通过出发两层树脂膜层上的导电层发热来除雾,从而起到对调光玻璃自助除雾的效果。两层树脂膜层和中间的聚合物分散液晶层6之间通过紫外固化工艺进行固化,聚合物分散液晶层6固化并连接两边的树脂膜层,双侧导电树脂膜层4的粘合面方阻为30欧姆,在粘合的两个导电面及双侧导电树脂膜层4的加热面留导线连接电极,制成调光薄膜,此工艺中紫外固化光强为100?1000W/cm2,固化温度O?90摄氏度,固化时间5?100秒,粘合面压强6000?lOOOOPa。两玻璃层与调光层间通过夹胶工艺实现连接,调光层夹设于两块玻璃之间,调光层与玻璃间通过胶层3连接。夹胶温度为60?200摄氏度,夹胶压强为0.2MPa,夹胶时间为 10 ?60min。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与单侧导电树脂膜层5的导电侧和双侧导电树脂膜层4相连设有控制电源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第一玻璃层I和第二玻璃层2为浮法玻璃、中空玻璃、钢化玻璃或者夹胶玻璃。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胶层3为EVA或者硅胶。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第一树脂膜层4和第二树脂膜层5为PET膜或者FVB膜或者PVC膜。此除雾调光玻璃几乎不改变调光玻璃的生产工艺,现有设备即可生产除雾调光玻璃,另外,除雾调光玻璃内部的加热导电面,可以将调光玻璃表面最高加热到60摄氏度,实现有效的快速除雾。此调光玻璃可应用于门窗玻璃、大楼玻璃幕墙、办公室玻璃隔断、汽车玻璃门窗、浴室玻璃和橱柜玻璃等,因温湿度变化导致玻璃表面有雾气时,打开加热除雾功能,可迅速除去玻璃表面水雾。当然,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除雾调光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彼此重叠的第一玻璃层(I)和第二玻璃层(2),所述第一玻璃层(I)和第二玻璃层(2)间设有具有调光功能的调光层,所述第一玻璃层(I)和第二玻璃层(2)间位于调光层的两侧均设有胶层(3),所述调光层包括双侧导电的双侧导电树脂膜层(4)和单侧导电的单侧导电树脂膜层(5),所述单侧导电树脂膜层(5)的导电侧与双侧导电树脂膜层(4)间设有聚合物分散液晶层(6),所述单侧导电树脂膜层(5)的导电面的方阻为30欧姆,所述双侧导电树脂膜层(4)上与聚合物分散液晶层(6)贴合的一侧方阻为30欧姆,所述双侧导电树脂膜层(4)上与聚合物分散液晶层(6)相对的一侧方阻为200欧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雾调光玻璃,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单侧导电树脂膜层(5)的导电侧和双侧导电树脂膜层(4 )相连设有控制电源(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雾调光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玻璃层(I)和第二玻璃层(2 )为浮法玻璃、中空玻璃、钢化玻璃或者夹胶玻璃。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雾调光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层(3)为EVA或者硅胶。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雾调光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侧导电树脂膜层(4)和单侧导电树脂膜层(5)为PET膜或者FVB膜或者PVC膜。【文档编号】H05B3/84GK203716777SQ201320893750【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专利技术者】薛亮, 王斌 申请人:广州泰鸿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除雾调光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彼此重叠的第一玻璃层(1)和第二玻璃层(2),所述第一玻璃层(1)和第二玻璃层(2)间设有具有调光功能的调光层,所述第一玻璃层(1)和第二玻璃层(2)间位于调光层的两侧均设有胶层(3),所述调光层包括双侧导电的双侧导电树脂膜层(4)和单侧导电的单侧导电树脂膜层(5),所述单侧导电树脂膜层(5)的导电侧与双侧导电树脂膜层(4)间设有聚合物分散液晶层(6),所述单侧导电树脂膜层(5)的导电面的方阻为30欧姆,所述双侧导电树脂膜层(4)上与聚合物分散液晶层(6)贴合的一侧方阻为30欧姆,所述双侧导电树脂膜层(4)上与聚合物分散液晶层(6)相对的一侧方阻为200欧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亮王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泰鸿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