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背光源、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32949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8 13:11
照明装置设为如下构成:具备:箱体,其具备与光出射面相对的第1反射部;以及基板,其在作为沿着第1反射部的方向的第1方向上直线状地排列有LED,并且在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形成有多级该LED的排列,在第2方向上形成有多级的LED的排列中,中央的级的LED的数量比其它任一级(上级和下级)的LED的数量均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照明装置设为如下构成:具备:箱体,其具备与光出射面相对的第1反射部;以及基板,其在作为沿着第1反射部的方向的第1方向上直线状地排列有LED,并且在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形成有多级该LED的排列,在第2方向上形成有多级的LED的排列中,中央的级的LED的数量比其它任一级(上级和下级)的LED的数量均多。【专利说明】照明装置、背光源、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以发光二极管(LED)为光源的照明装置、使用该照明装置的背光源、具备该背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电视接收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作为照明装置的光源,大多使用LED。与以往使用的荧光灯(冷阴极管等)相比,LED具有自身小型且寿命长、发光效率高因而功耗低、不使用水银等很多优点。该照明装置例如装配于居室的天花板而用作室内照明,或者配置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面而用作背光源。这时,由于LED是点光源,因而从光出射面出射的光形成亮度分布,容易产生亮度不匀。为了抑制该亮度不匀,提出了如下照明装置:其在与光出射面相对的面配置有反射部件,以向沿着光出射面和(或)反射部件的表面的方向出射光的方式配置有LED。另外,还提出了通过在LED的光照射方向设置准直透镜来进一步抑制亮度不匀的照明装置(参照专利文献I)。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09 - 989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_7]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专利文献I中,LED纵横地均匀配置,因此有如下问题:来自靠近光出射面的LED和靠近反射部件的LED的出射光导致在LED附近光通量密度变高,LED附近的光出射面的亮度变高,产生亮度不匀。如果将LED配置于横方向而不配置于纵方向,则能够抑制该亮度不匀,但在这种情况下,配置空间变小,因而要配置少数高亮度的LED。然而,高亮度的LED价格昂贵,因而成为成本上升的原因。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将光源纵横配置、且抑制亮度不匀的照明装置。另外,目的也在于,提供使用该照明装置的背光源、具备该背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电视接收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具备:箱体,其具备与光出射面相对的第I反射部;以及基板,其在作为沿着上述第I反射部的方向的第I方向上直线状地排列有发光二极管,并且在与第I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形成有多级该发光二极管的排列,在上述第2方向上形成有多级的发光二极管的排列中,中央的级的发光二极管的数量比其它任一级的发光二极管的数量均多。根据该构成,来自基板的中央的级的光通量密度较高,其它级的光通量密度比它低。因此,能够抑制从基板的附近出射的光的光通量变得过高。在上述的照明装置中,也可以设为上述箱体具有圆板部,多个上述基板以朝着上述箱体的外周发光的方式分别配设在上述箱体的中央附近。而且,上述箱体也可以具有从上述圆板部的外周突出的外壁部,沿着上述外壁部的内侧具备第2反射部。另外,在上述的照明装置中,也可以设为上述箱体具有圆板部,上述箱体具有从上述圆板部的外周突出的外壁部,上述基板沿着上述外壁部的内侧配设。另外,在上述的照明装置中,也可以设为上述箱体具有四边形的平板部,上述基板配设于从上述平板部的至少一边突出的壁体。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源使用上述的照明装置。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该背光源。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电视接收装置具备该液晶显示装置。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照明装置中,通过设计发光二极管的纵横的配置,能够抑制从基板的附近出射的光的光通量变得过高,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整个照明装置的亮度不匀。【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第I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从侧面观看图1的发光部的图。图3是从下方观看图2的发光部的图。图4是将装配有光源部的平板部放大的主视图。图5是以图4的V —V线切断的截面图。图6是示出从比较例的照明装置出射的光的亮度分布的图。图7是示出从第I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出射的光的亮度分布的图。图8是以图7的W —W线切断的截面图。图9是第2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部分截面图。图10是第3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部分截面图。图11是第4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部分截面图。图12是第4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所使用的底座的立体图。图13是第5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第I实施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1所示的照明装置A是装配于天花板面的吸顶灯,图中上部装配于天花板面。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进行上下方向的说明时,除了另行记载的情况以外,以图1的状态时的上下方向为基准来进行说明,另外,有时也以图1的状态时的上下方向为V方向(垂直方向)、纵方向或照明装置的厚度方向,以横方向为H方向(水平方向)来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照明装置A自上而下依次具备底座1、驱动控制部2、发光部3以及罩4。底座I是装配于天花板面的箱体,是用铝形成的圆板状的部件。在底座I的中央部分的开口部贯通有备置于天花板面、供应电力的电源连接器(未图示)。在底座I的与天花板面相对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底座I的内面),通过表面处理形成有高效地反射从发光部3出射的光的反射面(反射部)。此外,该表面处理例如能够采用贴附发泡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的反射率高的片的方法、涂敷白色的涂料的方法。驱动控制部2以包围底座I的中央的方式装配。驱动控制部2包含对发光部3供应电力的电源电路、进行点亮控制的控制电路等电路。驱动控制部2具备:绝缘片20,其用于抑制向底座I的漏电;电路基板21,其安装有电源电路、控制电路等;以及支撑部22、23,其支撑电路基板21。驱动控制部2还具备如下电路:其与备置于天花板面的电源连接器(未图示)电连接,将供应的电力转换为与发光部3对应的电力。发光部3以螺钉固定方式固定于底座I,驱动控制部2以螺钉固定方式固定于发光部3。在底座I装配有驱动控制部2和发光部3的状态下,以包围底座I的装配有驱动控制部2和发光部3的一侧的方式装配罩4。罩4的外周部分卡合于底座I并且中央部分拧紧于发光部3从而被固定。罩4成为出射从发光部3出射的光的出光面(光出射面),优选由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树脂、聚苯乙烯、聚碳酸酯等透射率高、轻量的树脂制成。另外,优选罩4以使出射的光扩散的方式被进行表面加工。发光部3具备:装配用角材31 ;基板32,其固定于装配用角材31,安装有作为光源的LED33(后述);以及聚光部件5,其以覆盖基板32的方式配置。此外,可以说是由安装有LED33的基板32和聚光部件5构成了光源部。图2是从侧面观看发光部3的图,图3是从下方观看发光部3的图。发光部3的装配用角材31是将金属板切割折弯而形成的。如图1、图3等所示,装配用角材31具备:长方形的平板部311 ;板状的固定部312,其从平板部311的一个长边延伸;以及保持部313,其从平板部311的另一个长边相对于平板部311向与固定部312相反的一侧延伸。在装配用角材31中,相邻的平板部311的短边彼此相连而形成为正八边形的筒状。当这样使平板部311连接为正八边形的筒状时,固定部312朝着正八边形的外侧延伸,保持部313朝着正八边形的内侧延伸。另外,在照明装置A中,示出了正八边形的形态,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箱体,其具备与光出射面相对的第1反射部;以及基板,其在作为沿着上述第1反射部的方向的第1方向上直线状地排列有发光二极管,并且在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形成有多级该发光二极管的排列,在上述第2方向上形成有多级的发光二极管的排列中,中央的级的发光二极管的数量比其它任一级的发光二极管的数量均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生田香织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