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射频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12910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2 21:29
一种微型射频连接器,包含绝缘本体、弹性端子及外部端子;绝缘本体内形成容槽及与容槽连通的插接孔,容槽具有对立的上下内壁;弹性端子设置在容槽内且具有固定段、两呈弧状且弧口朝下的弹性臂及第一接触段,固定段固定于容槽,各弹性臂一端连接固定段并抵靠下内壁,各弹性臂另一端为自由端并在第一接触段不受外力时与下内壁分离且在第一接触段受外力时抵靠下内壁,第一接触段连接于两弹性臂间且位于插接孔下方;两弹性臂及第一接触段构成类似圆顶状结构之设计,可使第一接触段受外部连接器端子压触时,弹性端子受力平均而提升接触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型射频连接器
本创作涉及一种连接器,且特别涉及一种微型射频连接器,其内具有弹性端子而能在接触外部连接器之端子时利用本身弹性向外部连接器端子提供正向力,以提供接触的稳定性。
技术介绍
图7至图9分别为一种已知微型射频连接器之俯视立体组立图、俯视立体分解图及侧面剖视图。请参照图7至图9,已知微型射频连接器包含有一绝缘本体10、一弹性端子50、一外部端子30及一固定端子40。该绝缘本体10具有一基座11及一插接部12。该基座11内形成有一容槽13。该插接部12自该基座11朝上突伸,且该插接部12内形成有一与该容槽13连通的插接孔14。该容槽13具有一与该插接孔14邻接的上内壁131及一与该上内壁131相对立的下内壁132。该外部端子30具有一板体31、一筒部32、一穿孔33及两焊接部34。该板体31设置在该基座11正面111,该板体31两侧分别形成有该焊接部34,该两焊接部34分别卡扣在该基座11上并延伸至该基座11背面112。该筒部32自该板体31朝上突伸。该穿孔33贯穿该板体31及该筒部32,并供该绝缘本体10之插接部12所贯穿。该弹性端子50设置在该容槽13内,具有一固定段51、两弹性臂52、一第一接触段53、一焊接段54及一第二接触段55。该固定段51固定于该容槽13。各该弹性臂52自该固定段51突伸,且该两弹性臂52末端之间连接有该第二接触段55。该第一接触段53 —端531连接该第二接触段55,且该第一接触段53另一端532为自由端并抵靠该容槽13下内壁132。该焊接段54穿出该基座11并延伸至该基座11背面112。该固定端子40具有一接触片41及一焊接片42。该接触片41设置在该容槽13上内壁131。该焊接片42穿出该基座11并延伸至该基座11背面112。在没有一外部连接器(未绘示)插接至该微型射频连接器时,该弹性端子50之第二接触段55会与该固定端子40之接触片41接触,使得该弹性端子50与该固定端子40电性连接。在该外部连接器插接至该微型射频连接器时,该外部连接器之筒状端子与该外部端子30之筒部32卡接,且该外部连接器之柱状端子会穿过该容槽13之插接孔14压触该弹性端子50之第一接触段53,带动该第二接触段55下移而与该固定端子40之接触片41分离,使得该弹性端子50不再与该固定端子40电性连接,而改与该外部连接器之柱状端子电性连接。由于该弹性端子50之两弹性臂52为悬臂梁结构之设计,只在靠近该固定段51处提供两弹性支点,即使该第一接触段53另一端532因抵靠该容槽13下内壁132而也提供一弹性支点,但这些弹性支点都靠近该固定段51,导致该弹性端子50受到该外部连接器之柱状端子压触时受力不均,相对地该弹性端子50向该外部连接器之柱状端子提供的正向力不均,造成接触不稳定,进而降低讯号传输的稳定性或甚至于传输失败。此外,由于该微型射频连接器尺寸较小,因此该弹性端子50之两弹性臂52力臂较小,导致该两弹性臂52受力不均时容易变形量过大而使其局部部位过早产生金属疲劳或发生永久变形,造成接触不稳定或完全无接触,减小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创作的目的在提出一种微型射频连接器,其弹性端子受到外部连接器端子压触时受力较平均,提升接触稳定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创作提出一种微型射频连接器,其包含有一绝缘本体、一弹性端子及一外部端子。该绝缘本体具有一基座及一插接部,该基座内形成有一容槽,该插接部自该基座朝上突伸,且该插接部内形成有一与该容槽连通的插接孔,该容槽具有一与该插接孔邻接的上内壁及一与该上内壁相对立的下内壁。该弹性端子设置在该容槽内,具有一固定段、两呈弧状且弧口朝下的弹性臂及一第一接触段,该固定段固定于该容槽,各该弹性臂一端连接该固定段并抵靠该下内壁,各该弹性臂另一端为自由端并在该第一接触段不受外力时与该下内壁分离且在该第一接触段受外力时抵靠该下内壁,该第一接触段连接于该两弹性臂之间且位于该插接孔下方。该外部端子包覆该绝缘本体。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该固定段设置在该下内壁,该固定段朝上突伸有复数抵靠该上内壁的卡固凸块。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接触段朝下凹设有一可接触外部连接器端子的凹槽。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该弹性端子更具有一焊接段,该焊接段穿出该基座并延伸至该基座背面。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该微型射频连接器更包含有一固定端子,该固定端子具有一接触片,该接触片设置在该上内壁。该弹性端子更具有一第二接触段,该第二接触段自该第一接触段朝远离该固定段方向突伸,该第二接触段在该第一接触段不受外力时与该接触片接触并在该第一接触段受外力时与该接触片分离。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该弹性端子更具有一焊接段,该固定端子更具有一焊接片,该焊接段及该焊接片分别均穿出该基座并延伸至该基座背面。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该第二接触段朝上突伸有复数可抵靠该接触片的触接凸块。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该弹性端子更具有一弹性段,该弹性段一端连接该第一接触段,且该弹性段另一端为自由端并抵靠该下内壁。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该外部端子具有一板体、一筒部及一穿孔,该板体设置在该基座正面,该筒部自该板体朝上突伸,该穿孔贯穿该板体及该筒部并供该插接部所贯穿。在本创作一实施例中,该板体两侧分别形成有一卡扣在该基座上并延伸至该基座背面的焊接部。上述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手段可应用于上述另一实施例中,以得到一新的实施例,只要这些技术手段不相互矛盾。本创作微型射频连接器之弹性端子因采用该两弹性臂及该第一接触段构成类似圆顶状结构之设计,除了在靠近该固定段处由该两弹性臂一端提供两弹性支点,还在远离该固定段处由该两弹性臂另一端提供另两弹性支点,进一步还可通过该弹性段另一端抵靠该容槽下内壁而提供一弹性支点,这些弹性支点均匀分布,使得该弹性端子受到该外部连接器之柱状端子压触时受力平均,相对地该弹性端子向该外部连接器之柱状端子提供均匀的正向力,提升接触稳定性,进而提高讯号传输的稳定性。此外,该弹性端子类似圆顶状结构之设计,还可使其变形量减小,避免局部部位过早产生金属疲劳或发生永久变形,以提高使用寿命。为让本创作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及图2分别为本创作微型射频连接器之俯视及底视立体组立图; 图3及图4分别为本创作微型射频连接器之俯视及底视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创作微型射频连接器之侧面剖视图; 图6为本创作微型射频连接器弹性端子另一实施方式之俯视立体图;及图7至图9分别为一种已知微型射频连接器之俯视立体组立图、俯视立体分解图及侧面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以下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符号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加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的,而并非用来限制本创作。请参照图1至图5,本创作微型射频连接器包含有一绝缘本体10、一弹性端子20、一外部端子30及一固定端子40。该绝缘本体10具有一基座11及一插接部12。该基座11内形成有一容槽13。该插接部12自该基座11朝上突伸,且该插接部12内形成有一与该容槽13连通的插接孔14。该容槽13具有一与该插接孔14邻接的上内壁131及一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型射频连接器,其包含有:一绝缘本体,具有一基座及一插接部,该基座内形成有一容槽,该插接部自该基座朝上突伸,且该插接部内形成有一与该容槽连通的插接孔,该容槽具有一与该插接孔邻接的上内壁及一与该上内壁相对立的下内壁;一弹性端子,设置在该容槽内,具有一固定段、两呈弧状且弧口朝下的弹性臂及一第一接触段,该固定段固定于该容槽,各该弹性臂一端连接该固定段并抵靠该下内壁,各该弹性臂另一端为自由端并在该第一接触段不受外力时与该下内壁分离且在该第一接触段受外力时抵靠该下内壁,该第一接触段连接于该两弹性臂之间且位于该插接孔下方;以及一外部端子,包覆该绝缘本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射频连接器,其包含有: 一绝缘本体,具有一基座及一插接部,该基座内形成有一容槽,该插接部自该基座朝上突伸,且该插接部内形成有一与该容槽连通的插接孔,该容槽具有一与该插接孔邻接的上内壁及一与该上内壁相对立的下内壁; 一弹性端子,设置在该容槽内,具有一固定段、两呈弧状且弧口朝下的弹性臂及一第一接触段,该固定段固定于该容槽,各该弹性臂一端连接该固定段并抵靠该下内壁,各该弹性臂另一端为自由端并在该第一接触段不受外力时与该下内壁分离且在该第一接触段受外力时抵靠该下内壁,该第一接触段连接于该两弹性臂之间且位于该插接孔下方;以及 一外部端子,包覆该绝缘本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微型射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段设置在该下内壁,该固定段朝上突伸有复数抵靠该上内壁的卡固凸块。3.如权利要求1所述微型射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段朝下凹设有一可接触外部连接器端子的凹槽。4.如权利要求1所述微型射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端子更具有一焊接段,该焊接段穿出该基座并延伸至该基座背面。5.如权利要求1所述微型射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玉乐金鑫李美兰杨胜合
申请(专利权)人: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