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负压检测控制系统和恒温冲洗于一体的引流仪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210445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2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负压检测控制系统和恒温冲洗于一体的引流仪,包括柜体、控制器、触摸操作面板、冲洗枪、双向引流管、药液箱、蠕动泵和引流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含负压形成及检测控制系统,并配套恒温冲洗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压力和温度,并能人工设置负压和温度,集术前恒温冲洗、术中控制一体,减少了手术仪器的空间占用率,提高了医护人员工作效率,降低了手术风险,减轻病人痛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集负压检测控制系统和恒温冲洗于一体的引流仪
本技术属于妇科引流手术行业,具体来讲是一种集负压检测控制系统和恒温冲洗于一体的引流仪。
技术介绍
负压吸引术是利用负压装置吸出早期妊娠的胚胎。现市场在售的引流仪产生的负压的方式都是采用负压泵抽空的方式,产生负压的气体流量大,在手术过程中对子宫的收缩比较大,加大了病人的疼痛感,造成较大的创伤,手术存在的风险比较大。目前对负压的检测和控制技术比较落后,多为仪表检测,手动控制,无法做到实时精准控制。负压吸引术前,需对相关部位进行清洗消毒。目前多为清洗、手术装置分开,术前准备需配备多个设备。普通药物冲洗,药物温度随室温变化,寒冷天气下,冲洗药物温度较低,直接用于病人身上会造成病人强烈的不适感。为了提高病人的舒适感,需进行药物加温,提高药物温度至人体温度再进行冲洗,还需另行配套恒温装置,设备多而繁杂,增加了医务人员工作量及手术室的空间占用率。申请号为201029241003.9的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向微泵宫腔引流仪,其由一次性双向手术微管和恒定蠕动泵组成。通过一次性双向手术微管与恒定蠕动泵的互相连接,一次性双向手术微管的吸引端口连接到蠕动泵的负压端口,进气端口连接到蠕动泵的正压端口。在蠕动泵负压吸引端工作时,蠕动泵为进气端提供恒定气压。从而降低宫腔负压,达到宫腔内平衡压力的目的。为人工调整手动控制负压气体流量,无法实现实时定点定量控制。同时,由于引流瓶位于末端,手术时吸引管导出的组织容易堵塞蠕动泵,造成手术暂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负压检测控制系统和恒温冲洗于一体的引流仪,解决现有妇科引流术中负压吸引设备难以实时精准控制负压气体流量,易造成较大创伤,使病人疼痛感较强,并且手术设备多而繁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负压检测控制系统和恒温冲洗于一体的引流仪,包括柜体13、控制器7、触摸操作面板6、冲洗枪5、双向引流管1、药液箱10、蠕动泵2和引流瓶15。柜体13顶部设有触摸操作面板6并通过隔板8把柜体13的腔体分隔成上下两层,上层放置蠕动泵2和控制器7,下层放置药液箱10 ;控制器7位于柜体13腔体上部并连接触摸操作面板6,并可以控制温控系统;双向引流管1,一端为微管吸引连接口 25,通过硅胶管26与引流瓶15连接,另一端为微管20并设有微管吸引口 19,所述双向引流管I中间设有易握把手24并带有防滑螺纹。所述双向引流管I内部还设有一个通气微管21,所述通气微管21与所述双向引流管I相切,所述通气微管21两端为封闭,只在与双向引流管头尾相切处分别设有通气微管出气口 23和通气微管进气口 22。所述通气微管21,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微管出气口 23的位置与微管吸引口 19相对。进一步的,所述通气微管进气口 22的位置要保证在手术中外露于空气中。进一步的,所述蠕动泵2的开关控制可以采用脚踏式开关,可以保证手术中医生的双手专心用于手术。进一步的,触摸操作面板6位于柜体13的正上方,双向引流管I与冲洗枪5放置于柜体左侧。进一步的,蠕动泵放置口 4、蠕动泵泵头3以及药液箱接口 11均位于柜体13的左侧。进一步的,柜体I背面设有控制器后盖9及药液箱置入口 12,分别作为控制器7和药液箱10的置入、取出口。进一步的,温控系统具备防止干烧及温度保护功能。进一步的,所述柜体I底部装有4个万向轮16,所述万向轮16上均装有刹车器17用来控制万向轮16的滚动或停止。手术前,将药液装入药液箱10中,通过触摸操作面板6启动温控系统,装置对冲洗液进行温度检测后信号反馈到控制器7中,然后自动启动加热,达到设定温度后,信号反馈回控制器,停止加热。术前消毒时,提起冲洗枪5,扣动冲洗枪5上的开关后,恒温药液从药液箱10中泵出,供病人术前消毒。微管吸引口 19、微管20、微管吸引接口 25互通,将硅胶管26连接到微管吸引接口25上,将硅胶管27连接到蠕动泵泵头3上,通过蠕动泵泵头3的带动,产生负压,从而将吸出物吸引至引流瓶15中。同时,空气从通气微管进气口 22进入,从通气微管出气口 23进入宫腔,从而达到宫腔内压力平衡。手术中,取下双向引流管1,通过蠕动泵泵头3控制负压气流;监测泵压,根据手术需要,调整泵压至所需最低负压气体流量,并设为恒定,系统根据设定值,启动负压点自动保护措施,以达到泵压保持恒定;术中,吸出物通过硅胶管26排入引流瓶15中,最后完成手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集负压形成、检测控制保护系统和恒温冲洗系统于一体,手术中压力恒定,减少了病人疼痛感;术前清洗消毒时,洗液温度与人体体温一致,提高了病人舒适感;整个手术过程都可以通过检测保护系统控制,利用精准操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双向引流管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双向引流管截面图;图5为本技术的引流连接图。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号为:双向引流管1,蠕动泵2,蠕动泵泵头3,蠕动泵放置口 4,冲洗枪5,触摸操作面板6,控制器7,隔板8,控制箱后盖9,药液箱10,药液箱接口 11,药液箱置入口 12,柜体13,引流瓶放置架14,引流瓶15,万向轮16,刹车器17,药管18,微孔吸引口 19,微管20,通气微管21,通气微管进气口 22,通气微管出气口 23,易握把手24,微管吸引接口 25,硅胶管26,硅胶管2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修改或改动,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照图1至图5,一种集负压检测控制系统和恒温冲洗于一体的引流仪,包括柜体13、控制器7、触摸操作面板6、冲洗枪5、双向引流管1、药液箱10、蠕动泵2和引流瓶15。柜体13顶部设有触摸操作面板6并通过隔板8把柜体13的腔体分隔成上下两层,上层放置蠕动泵2和控制器7,下层放置药液箱10 ;控制器7位于柜体13腔体上部并连接触摸操作面板6,并可以控制温控系统;双向引流管1,一端为微管吸引连接口 25,通过硅胶管26与引流瓶15连接,另一端为微管20并设有微管吸引口 19,所述双向引流管I中间设有易握把手24并带有防滑螺纹。所述双向引流管I内部还设有一通气微管21,所述通气微管21与所述双向引流管I相切,所述通气微管21两端为封闭,只在与双向引流管头尾相切处分别设有通气微管出气口 23和通气微管进气口 22。所述通气微管21,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微管出气口 23的位置与微管吸引口 19相对。所述通气微管进气口 22的位置要保证在手术中外露于空气中。手术前,将药液装入药液箱10中,通过触摸操作面板6启动温控系统,装置对冲洗液进行温度检测后信号反馈到控制器7中,然后自动启动加热,达到设定温度后,信号反馈回控制器,停止加热。术前消毒时,提起冲洗枪5,扣动冲洗枪5上的开关后,恒温药液从药液箱10中泵出,供病人术前消毒。微管吸引口 19、微管20、微管吸引接口 25互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负压检测控制系统和恒温冲洗于一体的引流仪,包括柜体(13)、控制器(7)、触摸操作面板(6)、冲洗枪(5)、双向引流管(1)、药液箱(10)、双向蠕动泵(2)和引流瓶(15);所述柜体(13)顶部设有触摸操作面板(6)并通过隔板(8)把柜体(13)的腔体分隔成上下两层,上层放置蠕动泵(2)和控制器(7),下层放置药液箱(10);所述控制器(7)位于柜体(13)腔体上部并连接触摸操作面板(6),可以控制温控系统;所述冲洗枪(5)通过药管(18)与药液箱(10)的内置泵相连;所述双向引流管(1),一端为微管吸引连接口(25),通过硅胶管(26)与引流瓶(15)连接,另一端为微管(20)并设有微管吸引口(19);双向引流管(1)中间设有易握把手(24)并带有防滑螺纹;双向引流管(1)内部还设有一通气微管(21),所述通气微管(21)与所述双向引流管(1)相切,所述通气微管(21)两端为封闭,只在与双向引流管头尾相切处分别设有通气微管出气口(23)和通气微管进气口(22);所述引流瓶(15)置于柜体(13)侧面,所述引流瓶(15)通过硅胶管(26)与双向引流管(1)相连,所述引流瓶(15)通过硅胶管(27)与蠕动泵(2)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负压检测控制系统和恒温冲洗于一体的引流仪,包括柜体(13)、控制器(7)、触摸操作面板(6)、冲洗枪(5)、双向引流管(I)、药液箱(10)、双向蠕动泵(2)和引流瓶(15); 所述柜体(13)顶部设有触摸操作面板(6)并通过隔板(8)把柜体(13)的腔体分隔成上下两层,上层放置蠕动泵(2 )和控制器(7 ),下层放置药液箱(10); 所述控制器(7)位于柜体(13)腔体上部并连接触摸操作面板(6),可以控制温控系统; 所述冲洗枪(5 )通过药管(18 )与药液箱(10 )的内置泵相连; 所述双向引流管(1),一端为微管吸引连接口(25),通过硅胶管(26)与引流瓶(15)连接,另一端为微管(20)并设有微管吸引口(19);双向引流管(I)中间设有易握把手(24)并带有防滑螺纹;双向引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志艺
申请(专利权)人:南宁市硕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