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仪相位差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08045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2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共振仪相位差测量装置,其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传动机构、测控系统、第一传感器用于测量摆盘的振动周期,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与测控系统连接,测控系统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连接,传动机构设置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紧随传动机构的从动传动轮套装有跟随刻度盘,传动机构的从动传动轮通过轴承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相配置,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位于跟随刻度盘的一侧依次设置驱动同轴盘和驱动轮,驱动轮的偏心上设置驱动轴,驱动轴通过连杆机构带动摆盘的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不受环境因素影响,在不同的照明条件下布置多台实验仪器,大大的提高了实验效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共振仪相位差测量装置
[0001 ] 本技术涉及共振仪相位差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波尔共振仪被用于简谐振动、阻尼振动和受迫振荡的实验研究,其中阻尼振动和受迫振动实验的设计非常直观,共振时的驱动源相位与振动系统的相位差是一个随系统参数变化的动态参数,同时也是实验中比较重要的参数,现有商品化共振仪均采用频闪法测量共振相位差。频闪法是一种较好的动态测量方法,现有商品化共振仪的闪光灯受摆盘信号光电门控制,每当摆盘上长型凹槽通过平衡位置时,光电门接受光,引起闪光。在稳定情况时,由闪光灯照射下可以看到与驱动轮同轴的有机玻璃指针好象一直“停在”某一刻度处,由此直接读出相位差。由于现有商品化共振仪使用强光源,其原理是利用眼睛的视觉暂留达到识别动态量值的目的,不可避免地引起实验者产生眼疲劳,而且多台共振仪同时使用时出现强光相互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不受环境因素影响,在不同的照明条件下布置多台实验仪器的共振仪相位差测量装置。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共振仪相位差测量装置,其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传动机构、测控系统、第一传感器,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共振仪相位差测量装置,其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传动机构、测控系统、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用于测量摆盘的振动周期,第一传感器与测控系统连接,测控系统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连接,传动机构设置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传动机构的主动传动轮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紧随传动机构的从动传动轮套装有跟随刻度盘,传动机构的从动传动轮通过轴承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相配置,跟随刻度盘与传动机构的从动传动轮之间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位于跟随刻度盘的一侧依次设置驱动同轴盘和驱动轮,驱动同轴盘和驱动轮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驱动轮的偏心上设置驱动轴,驱动轴通过连杆机构带动摆盘的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共振仪相位差测量装置,其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传动机构、测控系统、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用于测量摆盘的振动周期,第一传感器与测控系统连接,测控系统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连接,传动机构设置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传动机构的主动传动轮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紧随传动机构的从动传动轮套装有跟随刻度盘,传动机构的从动传动轮通过轴承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相配置,跟随刻度盘与传动机构的从动传动轮之间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位于跟随刻度盘的一侧依次设置驱动同轴盘和驱动轮,驱动同轴盘和驱动轮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驱动轮的偏心上设置驱动轴,驱动轴通过连杆机构带动摆盘的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端勇乐承双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