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囊、墨盒和喷墨记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8544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墨囊包括一大致为矩形的柔性囊主体和一连接在该囊主体一边缘的支承件,其中该支承件包括:一用于用填墨上述囊主体的填墨口;一用于排出上述囊主体中墨的排墨口;和一用于将上述墨囊支承到其中容纳上述墨囊的墨盒的接合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填墨及再填墨方法,墨盒制造方法以及墨盒重复利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墨囊、墨盒结构以及喷墨记录装置,填墨及再填墨方法,墨盒制造方法以及墨盒重复利用方法。
技术介绍
喷墨记录装置被广泛应用于成像设备(也称之为图像记录装置)例如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等。喷墨记录装置通过从记录头上射出墨来实现在一页(sheet)上的图像记录。这里,页不局限于纸,同样包括OHP页等。因而,“页”表示的是图像成形所在的介质,并且也称之为用于记录的介质或记录介质,或记录纸。喷墨记录装置有许多优点,例如可高速、低运行费用、低噪音地记录高分辨率图像,以及可易于使用多种彩色墨来记录彩色图像。对于在常规喷墨记录装置种使用的墨盒,在日本已公开专利申请10-202901里公开了一种装置,其中填墨在一矩形外罩的硬壳里,或在日本已公开专利申请10-202900中描述的一种现有装置,该装置有一柔性的囊状盒,该盒设置有一出墨口和一底盘(盒),底盘(盒)上有一开口,从而允许通过该开口从底盘上装卸墨盒。此外,如图1所示,有一种已知墨盒,其由用于储存墨的存墨部分501、其中容纳存墨部分501的柱形壳502,和覆盖柱形壳502前表面的盖部件503形成。在该结构中,此外还提供了一与存墨部分501一体的支承件504,这样,支承件504包括一用于填墨的密封的柱形填墨口505,和一用于提供墨的柱形供墨口506。操作中,支承件504通过推压该支承件504的方式被固定在柱形壳502之上,使得支承件504的一突出部分504a钩住柱形壳502外壁中部的孔502a。这里,存墨部件501与支承件504一起形成了一框体511,并且由一内树脂膜和一外铝膜形成的膜形部件512在其外侧被熔接在框体511上。同时,在最近的喷墨记录装置中,所需的图片质量在增加,并且与此相应的墨的消耗也增加。在这种状态下,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在常规的墨盒被固定在一载架上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必须频繁更换墨盒。因而,在喷墨记录装置的技术中有一种趋势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其中,仅一小的子盒被安装在载架上,并且墨从一主墨盒(它被安装在喷墨记录装置的主体上)供给到该子盒。因而,墨盒的大小增加了,而墨盒大小的这种增加产生了一个问题仅是丢弃使用过的墨盒(如在日本已公开专利申请10-202901中描述的墨盒的情况)就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因而,必须提供一种可有效重复利用资源的结构。考虑到上述情况,在日本已公开专利申请10-202900中提出一种墨盒,允许在底盘部分中墨盒的可拆卸式安装,而这样的常规结构有一缺陷,墨盒不稳定,并且很难稳定的供给墨。在这种情况,墨盒从上方插入喷墨记录装置的主体中,其取向为供墨口(供给口)朝着向下的方向,墨盒以稍微稳定的状态被固定在底盘部件上。另一方面,在使用这样一种结构的情况下(在这种结构里墨盒从前侧插入主体,其取向为供墨口朝着横向或水平方向,下文中,这样的结构将被称为“前端装入结构”),墨盒以倾斜的状态支承在底盘中。从而,不能使用这种前端装入结构。此外,如图1中所示的墨盒,当装上或卸下墨盒时,由于必须将与存墨部件的框体一体形成的支承件推入具有与支承件尺寸大致相同的开口的柱形壳内,并且然后从柱形壳中拉出支承件,产生了可操作性差的问题。同样,当通过将存墨部件和支承件一起从柱形壳上移开来供给墨时,这里也存在一个稳定性差的问题。此外,在存墨部件和支承件一起被安装到柱形壳上时供给墨的情况下,产生了无法确定存墨部件的状态的问题。因而,在这种结构中难于再填墨。此外,由于图1中存墨部件的结构(其中膜形部件512被连接在框体511上,框体511与支承件504形成一整体),这里产生了一些问题,例如在框体511和膜形部件512之间容易形成裂缝,并且很难施加外部压力到膜形部件512上,导致未使用的墨继续留在存墨部件中。考虑到上述的问题,优选的是以囊的形式来构造存墨部件,这样使整个存墨部件具有柔性。另一方面,在存墨部件以柔性囊的形式构造的情况中,必须提供一保护外罩,用于提高从记录装置主体上装/卸的可操作性并且还用于提高耐用性,这样的必要性使得需提供一种结构,使得在再填墨的时候,可容易的装卸带有保护外罩的柔性墨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现考虑了上述问题,并且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墨囊,其中使未使用的墨的浪费最少,并且可方便地可拆卸地稳定地安装到一保护外罩上。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容纳这样墨囊的墨盒,一种使用该墨盒的喷墨记录装置,一种方便地将墨加入墨囊的再填墨方法,一种可重复利用墨盒的重复利用方法以及这样墨盒的制造方法。为了解决前述问题以及实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包括大致四边形柔性囊主体的墨囊和连接到上述墨囊主体一边缘处的支承件,该支承件有一用于将填墨到上述囊主体中的填墨口和一用于从上述囊主体排墨的排墨口。上述墨囊还包括一用于支承上述墨囊到一墨盒壳体上的接合部分,上述墨囊容纳在该壳体中。这里,优选的是上述囊的宽高比(W/H)在1≤W/H≤1.5的范围内或者高宽比(H/W)1≤H/W≤1.5的范围内。同样,支承件上的填墨口和排墨口优选大致位于该墨囊主体边缘的中心部分。此外,优选的是当墨囊容纳在墨盒壳体中,并且排墨口大致上位于墨盒壳体高度方向的中心的情况下,墨囊的支承件被支承。同样,优选的是填墨口通过熔接的方式被密封,其中墨被填充到囊主体中。此外,优选的是支承件设置在囊主体较长的那一边上。此外,优选的是支承件的排墨口设置有一用于密封位于远端部分的出墨口孔的开口的弹性件,而且设置了一用于支承该弹性件的帽形部件。在此情况下,优选的是柱形部分的外周表面有一台阶部分,用于接合上述帽形部件的接合件。此外,优选的是该弹性件由一柱状部件形成,该柱状部件是由橡胶材料制成,例如硅树脂胶,氟橡胶,丁基橡胶等。此外,帽形部件由一具有用于支承压住弹性件的凸缘部分的柱形部分形成,并且优选的是该柱形部分有多个弯曲向内的接合件。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墨盒至少包括有相同外形的第一和第二壳体部分,其中,第一和第二壳体部分被组装在一起形成单个墨盒壳体,或者拆分成独立的部件。因此,本专利技术中的墨囊被容纳于墨盒中,从而墨囊通过将第一壳体部分的接合装置与墨囊上的支承件接合而被组装。应当注意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喷墨记录装置有一特征墨盒从前方装入。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将填墨到在本专利技术墨盒中使用的墨囊中的填墨方法。应当注意的是在墨囊的支承件与第一壳体部分接合的状态下,从填墨口填墨。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再填墨方法,用于将再填墨到在本专利技术墨盒中使用的墨囊中,其中,在墨囊支承件与第一壳体部分接合的状态下,墨从排墨口再填充。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再填墨方法将填墨到在本专利技术墨盒中使用的墨囊中,因此在墨囊的囊主体上形成了一裂口部分或刺穿一部分,并且在通过该裂缝部分再填墨之后密封该裂口部分。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墨盒的制造方法包括这一步骤在填充有墨的墨囊的支承件与第一壳体部分接合之后,将第二壳体部分连接到第一壳体部分上。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墨盒的重复利用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了墨盒的重复利用拆分第一和第二壳体部分,通过将墨囊的支承件从第一壳体部分上脱离而移除该墨囊,然后将填充有墨的墨囊的支承件与第一壳体部分的接合部分相接合,接着将第一和第二壳体部分组装。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使柔性墨囊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其中容纳有墨的墨囊,包括:一大致矩形的柔性囊主体;和一连接到所述囊主体一个边缘的支承件,所述支承件包括:一用于用填墨所述囊主体的填墨口;一用于排出所述囊主体中墨的排墨口;和一用于将所述墨囊支承到容纳所述墨囊的墨盒 中的接合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中政一铃木雅人露木孝范井口正巳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