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灯控制器与电子镇流器一体化开关与调光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83001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3 1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单灯控制器与电子镇流器一体化开关与调光电路,其包括供电电路、电压转换电路、灯具供电电路、单片机、数模转化电路、单片脉宽控制器、电子镇流器,电压转换电路、单片脉宽控制器都与供电电路连接,灯具供电电路、单片机、数模转化电路都与电压转换电路连接,灯具供电电路、单片脉宽控制器都与电子镇流器连接,灯具供电电路、数模转化电路都与单片机连接,数模转化电路与单片脉宽控制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功率因数控制器与电子镇流器一体化,可以有效减少体积,并及时调整开灯的时间或关灯的时间,降低故障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单灯控制器与电子镇流器一体化开关与调光电路,其包括供电电路、电压转换电路、灯具供电电路、单片机、数模转化电路、单片脉宽控制器、电子镇流器,电压转换电路、单片脉宽控制器都与供电电路连接,灯具供电电路、单片机、数模转化电路都与电压转换电路连接,灯具供电电路、单片脉宽控制器都与电子镇流器连接,灯具供电电路、数模转化电路都与单片机连接,数模转化电路与单片脉宽控制器连接。本技术使功率因数控制器与电子镇流器一体化,可以有效减少体积,并及时调整开灯的时间或关灯的时间,降低故障率。【专利说明】基于单灯控制器与电子镇流器一体化开关与调光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开关与调光电路,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单灯控制器与电子镇流器一体化开关与调光电路。
技术介绍
现在单灯采用的控制方式以分散时控方式为主,即在路灯配电箱中安装定时器,按预定的时间自行开灯和关灯;而有些景观灯开关通常是人工手动控制方式。现行的控制方式既不能及时调整开灯的时间或关灯的时间,更无法及时反映照明设施的运行情况,并且故障率高(比如经常出现灯具的闪烁现象)、维修困难。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控制范围越来越大,现行的控制方式无法及时反映照明设施的运行情况,使得维修工作十分被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单灯控制器与电子镇流器一体化开关与调光电路,其使功率因数控制器与电子镇流器一体化,可以有效减少体积,并及时调整开灯的时间或关灯的时间,降低故障率。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基于单灯控制器与电子镇流器一体化开关与调光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供电电路、电压转换电路、灯具供电电路、单片机、数模转化电路、单片脉宽控制器、电子镇流器,电压转换电路、单片脉宽控制器都与供电电路连接,灯具供电电路、单片机、数模转化电路都与电压转换电路连接,灯具供电电路、单片脉宽控制器都与电子镇流器连接,灯具供电电路、数模转化电路都与单片机连接,数模转化电路与单片脉宽控制器连接。优选地,所述供电电路包括压敏电阻、变压器、整流桥、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压敏电阻、整流桥、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都与变压器连接,第三电容与第四电容并联,第一电容与第二电容并联,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相互之间都并联。优选地,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第五电容、第六电容、转换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七电容、第五二极管、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四电阻、发光二极管,第五电容与第六电容并联,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七电容、第五二极管都与转换器连接,第一电感连接在第五二极管与第七电容之间,第一电感与第二电感连接,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十电容之间相互并联,第二电感连接在第八电容和第九电容之间,第二电感与第四电阻连接,第四电阻与发光二极管串联。优选地,所述灯具供电电路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光藕、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六二极管、继电器,第五电阻、第一三极管、第八电阻都与光藕连接,第六电阻与第七电阻之间并联,第六电阻、第七电阻都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九电阻与第八电阻并联,第九电阻、第八电阻都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六二极管、继电器都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优选地,所述电子镇流器包括第十三电容、熔断器、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第三电感、第十四电容、第十五电容、第十六电容、第十七电容、第三三极管、功率因数控制器、第七二极管,第十三电容、第三电感都与熔断器连接,第十五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十五电容都与功率因数控制器连接,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六电阻依次串联,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七电阻依次串联,第十六电容与第十七电容并联,第二十电阻与第三三极管连接,第十四电容与第十七电阻并联,第七二极管与第三电感连接。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使功率因数控制器与电子镇流器一体化,可以有效减少体积,并及时调整开灯的时间或关灯的时间,降低故障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基于单灯控制器与电子镇流器一体化开关与调光电路的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中供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电压转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 用新型中灯具供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单片机和数模转化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电子镇流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本技术基于单灯控制器与电子镇流器一体化开关与调光电路包括供电电路、电压转换电路、灯具供电电路、单片机、数模转化电路、单片脉宽控制器、电子镇流器,电压转换电路、单片脉宽控制器都与供电电路连接,灯具供电电路、单片机、数模转化电路都与电压转换电路连接,灯具供电电路、单片脉宽控制器都与电子镇流器连接,灯具供电电路、数模转化电路都与单片机连接,数模转化电路与单片脉宽控制器连接。如图2所示,供电电路包括压敏电阻R31、变压器T1、整流桥UXl (型号是MB6S )、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3、第三二极管D9、第四二极管D10、第一电容C5、第二电容C6、第三电容C7、第四电容C8,压敏电阻R31、整流桥UX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3、第三二极管D9、第四二极管D10、整流桥UXl都与变压器Tl连接,第三电容C7与第四电容C8并联,第一电容C5与第二电容C6并联,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3、第三二极管D9、第四二极管DlO相互之间都并联。如图3所不,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第五电容C3、第六电容C4、转换器U8、第一电阻R18、第二电阻R32、第三电阻R33、第七电容C13、第五二极管D11、第七电容C14、第八电容C15、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九电容C16、第十电容C17、第四电阻R34、发光二极管LED1,第五电容C3与第六电容C4并联,第五电容C3、第六电容C4、第一电阻R18、第二电阻R32、第三电阻R33、第七电容C13、第五二极管Dll都与转换器U8连接,第一电感LI连接在第五二极管Dll与第七电容C14之间,第一电感LI与第二电感L2连接,第七电容C14、第八电容C15、第九电容C16、第十电容C17之间相互并联,第二电感L2连接在第八电容C15和第九电容C16之间,第二电感L2与第四电阻R34连接,第四电阻R34与发光二极管LEDl串联。转换器U8采用MC34063型芯片。如图4所示,灯具供电电路包括第五电阻RIO、第六电阻R11、第七电阻R13、光藕U2、第八电阻R12、第九电阻R14、第一三极管Q4、第二三极管Q5、第六二极管D2、继电器RELAY1,第五电阻R10、第一三极管Q4、第八电阻R12都与光藕U2连接,第六电阻Rll与第七电阻R13之间并联,第六电阻R11、第七电阻R13都与第一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第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单灯控制器与电子镇流器一体化开关与调光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供电电路、电压转换电路、灯具供电电路、单片机、数模转化电路、单片脉宽控制器、电子镇流器,电压转换电路、单片脉宽控制器都与供电电路连接,灯具供电电路、单片机、数模转化电路都与电压转换电路连接,灯具供电电路、单片脉宽控制器都与电子镇流器连接,灯具供电电路、数模转化电路都与单片机连接,数模转化电路与单片脉宽控制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芦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森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