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海洋专利>正文

施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74515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2 1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施肥器,包括化肥斗,化肥斗的顶部两相对的长侧边之间设置有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上设置有计量装置,化肥斗的底部中央设置有喂料口,喂料口的上部一侧设置有转动式闸板,喂料口通过出料管连接有铁犁,化肥斗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中部与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悬挂孔,第一连接杆上靠近悬挂孔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定位螺栓,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二支撑杆与出料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施肥器解决了现有施肥器存在的无法精量施肥、施肥效率低且劳动强度高的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施肥器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性能稳定、操作方便、能有效保护作物根系、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的施肥器,包括化肥斗,化肥斗的顶部两相对的长侧边之间设置有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上设置有计量装置,化肥斗的底部中央设置有喂料口,喂料口的上部一侧设置有转动式闸板,喂料口通过出料管连接有铁犁,化肥斗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中部与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悬挂孔,第一连接杆上靠近悬挂孔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定位螺栓,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二支撑杆与出料管连接。本技术的施肥器解决了现有施肥器存在的无法精量施肥、施肥效率低且劳动强度高的问题。此外,本技术的施肥器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性能稳定、操作方便、能有效保护作物根系、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专利说明】施肥器
本技术属于农业用机械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施肥器。
技术介绍
农作物在我国已经有悠久的种植历史,而挖坑施肥是作物生产中关键作业环节,对农作物质量、产量以及农作物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作物施肥机械化水平很低,仍然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有些地方农作物施肥还采用人工挖沟撒肥的方式,这种施肥方法会大面积损伤农作物根系,非常不利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而且使用上述方法施肥不仅工作繁重,工作效率低,而且化肥的腐蚀性对人体会产生很大的伤害,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近年来,我国对于农作物高效标准生产技术的要求是在作物周围钻孔,并精量施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肥器,解决了现有施肥器存在的无法精量施月巴、施肥效率低且劳动强度高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施肥器,包括化肥斗,化肥斗的顶部两相对的长侧边之间设置有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上设置有计量装置,化肥斗的底部中央设置有喂料口,喂料口的上部一侧设置有转动式闸板,喂料口通过出料管连接有铁犁,化肥斗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中部与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悬挂孔,第一连接杆上靠近悬挂孔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定位螺栓,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二支撑杆与出料管连接。本技术的特点还在于,化肥斗呈倒锥形。转动式闸板的尺寸不小于喂料口的尺寸。计量装置,包括有半圆形刻度板,半圆形刻度板包括有圆弧板及与圆弧板两端连接的直板,圆弧板的边缘上设置有刻度值,直板固定于第三支撑杆上,直板的中央设置有定位环,计量开关的一端穿过定位环与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转动式闸板连接,计量开关的另一端指向圆弧板上的刻度值。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的施肥器使用起来较为省时高效,它改变传统弯腰挖坑盖土模式,直接将肥料施在作物根部,还可根据作物生长状况随意调节施肥量与施肥深度,显著提高了施肥效率。2.本技术的施肥器设置有铁犁,可使施肥深度一致,施肥距离也基本保持一致,合理设计施肥深度和施肥距离能有效保护作物根系,降低施肥过程中对作物根系造成的损伤,达到增产的效果。3.本技术的施肥器设置有计量装置,施肥量数据的采集周期短,控制准确及时,方便积累种植经验,并使施肥量达到均匀一致,通过调节计量开关可实现精量施肥,有利于作物生长及增产。4.本技术的施肥器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性能稳定、操作方便,可以减轻人们作业的劳动强度、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达到省肥、省力的效果。【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施肥器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施肥器的侧视图。图中,1.化肥斗,2.出料管,3.铁犁,4.第一连接杆,5.第一支撑杆,6.第二支撑杆,7.第三支撑杆,8.计量开关,9.第二连接杆,10.半圆形刻度板,11.转动式闸板,12.喂料口,13.悬挂孔,14.定位螺栓,15.定位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施肥器,其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化肥斗1,化肥斗I呈倒锥形。化肥斗I的顶部两相对的长侧边之间设置有第三支撑杆7,第三支撑杆7上设置有计量装置,化肥斗I的底部中央设置有喂料口 12,喂料口 12的上部一侧设置有转动式闸板11,转动式闸板11的尺寸不小于喂料口 12的尺寸,喂料口 12通过出料管2连接有铁犁3,化肥斗I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杆5,第一支撑杆5的中部与第一连接杆4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杆4的另一端设置有悬挂孔13,第一连接杆4上靠近悬挂孔13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定位螺栓14,第一连接杆4通过第二支撑杆6与出料管2连接。计量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有半圆形刻度板10,半圆形刻度板10包括有圆弧板及与圆弧板两端连接的直板,圆弧板的边缘上设置有刻度值,直板固定于第三支撑杆7上,直板的中央设置有定位环15,计量开关8的一端穿过定位环15与第二连接杆9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杆9的另一端与转动式闸板11连接,计量开关8的另一端指向圆弧板上的刻度值。本技术的施肥器精量施肥原理是利用计量装置,通过调节计量开关8,将计量开关8置于半圆形刻度板10上的不同刻度值处,计量开关8控制第二连接杆9,再由第二连接杆9控制转动式闸板11对喂料口 12的遮盖程度,化肥斗I内的肥料的流量也因此不同,即遮盖程度小,肥料流量大,施肥量大;遮盖程度大,肥料流量小,施肥量小;当转动式闸板11完全不遮盖喂料口 12时,肥料流量最大,施肥量最大;当转动式闸板11完全遮盖喂料口12时,化肥斗I内的肥料不流出,施肥量为零。综上所述,通过调节计量开关8即可达到精量施肥的效果,并且通过记录计量开关8的位置,采集施肥量数据,便于积累种植经验。铁犁3主要用于开沟施肥,可实现在农作物周围开沟,控制施肥位置,调整施肥距离;通过调节铁犁3的开沟深度,控制施肥深度,可直接将肥料施在作物根部,合理设计施肥深度和施肥距离,保证施肥深度一致,施肥距离基本一致,可有效保护作物根系。本技术的施肥器的使用方法如下:先将本技术的施肥器通过悬挂孔13悬挂于移动装置上,并固定定位螺栓14,使施肥器与移动装置一体化(移动装置可根据施肥量、施肥面积具体选择,可以是拖拉机或者手推车等);施肥开始时,一边推动移动装置,一边向化肥斗I内加入肥料,肥料通过化肥斗I底部的喂料口 12经出料管2流出,根据农作物需要,通过控制计量开关8,调节施肥量,施肥过程中移动装置可以顺行直行,也可绕作物S行,以达到全方位施肥。本技术的施肥器解决了现有施肥器中存在的无法精量施肥、劳动强度高且施肥效率低的问题;此外,本技术的施肥器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性能稳定、操作方便、能有效保护作物根系、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权利要求】1.施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化肥斗(1),所述化肥斗(I)的顶部两相对的长侧边之间设置有第三支撑杆(7),所述第三支撑杆(7)上设置有计量装置,所述化肥斗(I)的底部中央设置有喂料口( 12),所述喂料口( 12)的上部一侧设置有转动式闸板(11),所述喂料口(12)通过出料管(2)连接有铁犁(3),所述化肥斗(I)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杆(5),所述第一支撑杆(5)的中部与第一连接杆(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4)的另一端设置有悬挂孔(13),所述第一连接杆(4)上靠近所述悬挂孔(13)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定位螺栓(14),所述第一连接杆(4)通过第二支撑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施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化肥斗(1),所述化肥斗(1)的顶部两相对的长侧边之间设置有第三支撑杆(7),所述第三支撑杆(7)上设置有计量装置,所述化肥斗(1)的底部中央设置有喂料口(12),所述喂料口(12)的上部一侧设置有转动式闸板(11),所述喂料口(12)通过出料管(2)连接有铁犁(3),所述化肥斗(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杆(5),所述第一支撑杆(5)的中部与第一连接杆(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4)的另一端设置有悬挂孔(13),所述第一连接杆(4)上靠近所述悬挂孔(13)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定位螺栓(14),所述第一连接杆(4)通过第二支撑杆(6)与所述出料管(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张海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