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工地房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50941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30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震工地房建筑结构,旨在提供一种具有良好抗震能力的工地房建筑结构,所述的底座由地基座和抗震板组成,房体固定在抗震板上,地基座固定在地下,地基座上设有抗震凸台,抗震板上设有与抗震凸台相对应的凹腔,凹腔大于抗震凸台,抗震凸台围绕地基座几何中心分布,且至少有3个不在同一线上。该抗震工地房建筑结构通过抗震凸台和凹腔的配合,在地震来时,可使抗震板在地基座上相对晃动,围绕地基座几何中心均匀分布的抗震凸台,能使得抗震板的晃动始终有一个稳定的中心,抗震凸台至少有3个不在同一直线上能使抗震板在震动时不会向一侧倒去,在地震停止后,又能使房体恢复到原位,从而达到抗震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震工地房建筑结构,旨在提供一种具有良好抗震能力的工地房建筑结构,所述的底座由地基座和抗震板组成,房体固定在抗震板上,地基座固定在地下,地基座上设有抗震凸台,抗震板上设有与抗震凸台相对应的凹腔,凹腔大于抗震凸台,抗震凸台围绕地基座几何中心分布,且至少有3个不在同一线上。该抗震工地房建筑结构通过抗震凸台和凹腔的配合,在地震来时,可使抗震板在地基座上相对晃动,围绕地基座几何中心均匀分布的抗震凸台,能使得抗震板的晃动始终有一个稳定的中心,抗震凸台至少有3个不在同一直线上能使抗震板在震动时不会向一侧倒去,在地震停止后,又能使房体恢复到原位,从而达到抗震目的。【专利说明】抗震工地房建筑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抗震工地房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汶川、玉树及日本都发生了强烈地震,地震是一种危害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主要是由于建筑物的倒塌造成的,地震来的快去的也快,往往就发生在几十秒甚至十几秒很短暂的时间,人们很难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从房间内特别是高楼里逃生,尤其是夜间,人们大都处于睡眠状态,如果发生地震,对人员造成的伤亡就更为严重,地震的发生很没规律可循,目前的技术还没办法对地震实施很准确的预报,虽说现在已经有一些地震预警装置,可是这些地震预警装置很难普遍推广,因此如何减少地震中建筑物的倒塌和楼板的坠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目前函待解决的问题。人们在想方设法对各种城市建筑楼房进行抗震设计时,缺遗忘了在建造这些楼房时对民工们临时居住的工地房做抗震保护;现有的工地房由于结构设计的问题,不能够抗震,一旦遭遇地震,民工们的人生安全和财产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抗震能力的工地房建筑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震工地房建筑结构,包括底座和房体,所述的底座由地基座和抗震板组成,所述的房体固定在抗震板上,所述的地基座固定在地下,地基座上设有抗震凸台,所述的抗震凸台和地基座一体设置,所述的抗震板上设有与抗震凸台相对应的凹腔,所述的凹腔大于抗震凸台,使抗震凸台和凹腔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的抗震凸台围绕地基座几何中心均匀分布,所分布的抗震凸台至少有3个且不在同一线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抗震凸台大体呈圆台状,抗震凸台的底部大小大于顶部大小,顶部为圆球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抗震凸台和凹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弹性材料。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地基座安置在地下,使得地基座上表面与地面处于同一平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抗震凸台为4个。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抗震凸台上的斜坡面与地基座表面的夹角90。 <a<13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抗震工地房建筑结构通过抗震凸台和凹腔的配合,在地震来时,可使抗震板在地基座上相对晃动,围绕地基座几何中心均匀分布的抗震凸台,能使得抗震板的晃动始终有一个稳定的中心,至少有3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抗震凸台能使抗震板在震动时不会向一侧倒去,在地震停止后,又能使房体恢复到原位,从而达到抗震目的。【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抗震工地房建筑结构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抗震板3的俯视图。附图标记:1、底座;2、房体;3、基底座;31、抗震凸台;4、抗震板;41、凹腔。【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结合图2和图3对本技术抗震工地房建筑结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抗震工地房建筑结构,包括底座I和房体2,所述的底座I由地基座3和抗震板4组成,所述的房体2固定在抗震板4上,所述的地基座3固定在地下,地基座3上设有抗震凸台31,所述的抗震凸台31和地基座3 —体设置,所述的抗震板4上设有与抗震凸台31相对应的凹腔41,所述的凹腔41大于抗震凸台31,使抗震凸台31和凹腔41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的抗震凸台31围绕地基座几何中心均匀分布,所分布的抗震凸台31至少有3个且不在同一线上。该抗震工地房建筑结构通过抗震凸台31和凹腔41的配合,在地震来时,使得抗震凸台31和凹腔41可相对晃动,即抗震板4在地基座3上相对晃动,围绕地基座几何中心分布的抗震凸台31,能使得抗震板4的晃动始终有一个稳定的中心,根据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的原理,至少有3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抗震凸台31能使抗震板4在震动时不会向一侧倒去,在地震停止时又能使房体2恢复到原位。所述的抗震凸台31大体呈圆台状,抗震凸台31的底部大小大于顶部大小,顶部为圆球状。圆台状的抗震凸台31可以允许抗震板4能向各个方向晃动,以达到各个角度都能缓冲的目的,而且其底部大于上部,使得抗震凸台31根基稳定,保证有足够的强度,能够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其顶部为圆球状,能和与之相对应设置的凹腔41相配合,在地震结束后,房体2又可以在重力作用下更加容易的恢复原位。所述的抗震凸台31和凹腔4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弹性材料。可以减少抗震凸台31受到的冲击,同时也能提高抗震缓冲能力,也能增强在震后,房体2的复位能力。所述的地基座3安置在地下,使得地基座3上表面与地面处于同一平面。将地基座安3置于地下能够保证地基座3的稳定性,地基座3上表面与地面处于同一平面能够减少该抗震工地房建筑结构的占地空间。所述的抗震凸台31为4个,方便抗震凸台31的定位测量,便于施工。所述的抗震凸台31上的斜坡面与地基座表面的夹角90° <a〈135°。该角度大于90°使得抗震凸台31底部大于顶部,使其根基稳定,保证有足够的强度;该角度小于135°能够防止抗震板在晃动中不会与抗震凸台脱离。【权利要求】1.一种抗震工地房建筑结构,包括底座和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由地基座和抗震板组成,所述的房体固定在抗震板上,所述的地基座固定在地下,地基座上设有抗震凸台,所述的抗震凸台和地基座一体设置,所述的抗震板上设有与抗震凸台相对应的凹腔,所述的凹腔大于抗震凸台,使抗震凸台和凹腔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的抗震凸台围绕地基座几何中心均匀分布,所分布的抗震凸台至少有3个且不在同一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工地房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震凸台大体呈圆台状,抗震凸台的底部大小大于顶部大小,顶部为圆球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震工地房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震凸台和凹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弹性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震工地房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基座安置在地下,使得地基座上表面与地面处于同一平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震工地房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震凸台为4个。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抗震工地房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震凸台上的斜坡面与地基座表面的夹角90° <a〈135°。【文档编号】E04B1/98GK203669134SQ201420026468【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6日 【专利技术者】葛军锋 申请人:新天一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震工地房建筑结构,包括底座和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由地基座和抗震板组成,所述的房体固定在抗震板上,所述的地基座固定在地下,地基座上设有抗震凸台,所述的抗震凸台和地基座一体设置,所述的抗震板上设有与抗震凸台相对应的凹腔,所述的凹腔大于抗震凸台,使抗震凸台和凹腔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的抗震凸台围绕地基座几何中心均匀分布,所分布的抗震凸台至少有3个且不在同一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军锋
申请(专利权)人:新天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