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材的软化装置及线材的软化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41628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30 1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抑制电线和端子的压接强度的偏差。一种软化装置,包括:冷却液贮存部,贮存冷却液;第一通电用滑轮,设置在冷却液贮存部外,用于引导线材并且对线材施加电压;以及第二通电用滑轮,设置在冷却液贮存部内,用于引导经由第一通电用滑轮而供给的线材并且在线材中进行通电。并且,在软化装置中,设置有液面位置检测部,对冷却液贮存部中的冷却液的液面位置进行检测,基于该液面位置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第一通电用滑轮和第二通电用滑轮之间的线材的加热路径长度进行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抑制电线和端子的压接强度的偏差。一种软化装置,包括:冷却液贮存部,贮存冷却液;第一通电用滑轮,设置在冷却液贮存部外,用于引导线材并且对线材施加电压;以及第二通电用滑轮,设置在冷却液贮存部内,用于引导经由第一通电用滑轮而供给的线材并且在线材中进行通电。并且,在软化装置中,设置有液面位置检测部,对冷却液贮存部中的冷却液的液面位置进行检测,基于该液面位置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第一通电用滑轮和第二通电用滑轮之间的线材的加热路径长度进行控制。【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于电线的线材软化的技术。
技术介绍
在机动车产业等中,作为用于电气通信等的配线材,例如,使用将软铜线捻合后的电线。通过将压接在电线的端部上的端子向连接器插入,将该连接器和电气设备侧的连接器相互连接,由此进行电线和各电气设备的连接。经由将线材拉伸的工序、将拉伸后的线材加热软化的工序等而制造上述那样的软铜线。作为对线材进行加热软化的技术,存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在专利文献I中,线材在通过由两个供电辊夹持的加热区域而被通电加热后,于冷却区域在水中被冷却。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 - 9277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 课题然而,在端子压接在电线的端部的情况下,需要将电线和端子的压接强度确保在某种程度。但是,如果电线和端子的压接强度的偏差(variation)较大,则难以将电线和端子的压接强度确保在某种程度以上。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能够抑制电线和端子的压接强度的偏差。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一方式所涉及的线材的软化装置,包括:冷却液贮存部,贮存冷却液;第一通电用滑轮,设置在所述冷却液贮存部外,用于引导线材并且对所述线材施加电压;第二通电用滑轮,设置在所述冷却液贮存部内,用于引导经由所述第一通电用滑轮而供给的所述线材并且在所述线材中进行通电;液面位置检测部,对所述冷却液贮存部中的所述冷却液的液面位置进行检测;以及加热路径长度控制部,基于所述液面位置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所述第一通电用滑轮和所述第二通电用滑轮之间的所述线材的加热路径长度进行控制。第二方式是,在第一方式所涉及的线材的软化装置中,所述加热路径长度控制部具备液面调整部,所述液面调整部对所述冷却液贮存部内的所述冷却液的液面位置进行调整,基于所述液面位置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控制由所述液面调整部进行的调整动作,从而将所述冷却液贮存部内的所述冷却液的液面位置维持在恒定范围内。第三方式是,在第一方式所涉及的线材的软化装置中,所述加热路径长度控制部具备滑轮位置调整部,所述滑轮位置调整部对所述第一通电用滑轮相对于所述第二通电用滑轮的位置进行调整,基于所述液面位置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控制由所述滑轮位置调整部进行的所述第一通电用滑轮的位置调整动作,从而将所述第一通电用滑轮和所述冷却液贮存部内的所述冷却液的液面的距离维持在恒定范围内。并且,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四方式所涉及的线材的软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从设置于冷却液贮存部外的第一通电用滑轮向设置于所述冷却液贮存部内的所述第一通电用滑轮供给所述线材,并且在所述第一通电用滑轮和所述第二通电用滑轮之间在所述线材中通电;(b)在所述冷却液贮存部内的冷却水中对所述线材进行冷却;以及(c)基于所述冷却液贮存部中的所述冷却液的液面位置的变动,对所述第一通电用滑轮和所述第二通电用滑轮之间的所述线材的加热路径长度进行控制。专利技术效果根据第一方式所涉及的线材的软化方法,基于所述液面位置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所述第一通电用滑轮和所述第二通电用滑轮之间的所述线材的加热路径长度进行控制,因此能够对加热路径长度的偏差进行抑制,从而能够对电线和端子的压接强度的偏差进行抑制。根据第二方式,通过将所述冷却液贮存部内的所述冷却液的液面位置维持在恒定范围内,能够对加热路径长度的偏差进行抑制。根据第三方式,通过将所述第一通电用滑轮和所述冷却液贮存部内的所述冷却液的液面的距离维持在恒定范围内,能够对加热路径长度的偏差进行抑制。根据第四方式所涉及的线材的软化方法,基于所述冷却液贮存部中的所述冷却液的液面位置的变动,对所述第一通电用滑轮和所述第二通电用滑轮之间的所述线材的加热路径长度进行控制,因此能够对加热路径长度的偏差进行抑制,从而能够对电线和端子的压接强度的偏差进行抑制。【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
技术介绍
所涉及的线材W的软化装置的概略图。图2是表示加热条件(软化温度X加热时间)与断裂负荷以及断裂伸长的关系的图。图3是表示冷却液的液面位置、冷却液的温度以及氮气量与断裂负荷的关系的图。图4是将图3按各要素的每一个的标准进行了整理的图。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材的软化装置的概略图。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材的软化装置中的处理的流程图。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材的软化装置的概略图。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材的软化装置中的处理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针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材的软化装置以及线材的软化方法进行说明。< 背景 >首先,针对技术开发的背景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
技术介绍
所涉及的线材W的软化装置100的概略图。线材W的软化装置100具备水槽110、第一通电用滑轮120和第二通电用滑轮122。在水槽110中贮存有冷却液112。在初期时,由作业者等将液体供给到水槽110中,使得成为预定的液面位置。第一通电用滑轮120以及第二通电用滑轮122是能够卷挂线材W的轮状构件。第二通电用滑轮122设置于水槽110内,第一通电用滑轮120设置在水槽110外且在第二通电用滑轮122的上方位置。并且,在实施了拉伸加工等的线材W从第一通电用滑轮120通过第二通电用滑轮122而浸入到水槽110内的冷却液112中后,线材W从水槽110脱离而被卷起。在上述第一通电用滑轮120以及第二通电用滑轮122连接加热用电源,在第一通电用滑轮120和第二通电用滑轮122之间,对线材W施加通电用的电压。另外,以对通过上述第一通电用滑轮120和第二通电用滑轮122之间的线材W进行覆盖的方式设置筒构件130。筒构件130的下端部浸泡在冷却液112中。在筒构件130内一直供给氮气,筒构件130内空间一直被氮气充满。该氮气实现对加热中的线材W的氧化进行抑制的作用。并且,线材W在第一通电用滑轮120和第二通电用滑轮122之间被通电加热而软化。另外,以上述方式被加热的线材W通过被浸入到冷却液112内而被冷却,此后被卷起等。由此,制造作为电线的芯线等而使用的 软铜线即线材W。假设如下情况:将多根经过这种软化工序而制造的线材W捻合,并将其作为芯线而制造电线。在将端子压接于该电线上的情况下,需要将电线和端子的压接强度确保在某种程度。此处,从对电线和端子的压接强度的偏差进行抑制的观点来看,目标在于将电线和端子的压接强度确保在某种程度。鉴于电线和端子的压接强度和线材W的断裂负荷处于正相关的关系,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对抑制断裂负荷的偏差进行研究。首先,本申请专利技术人试着对加热条件(软化温度X加热时间)与断裂负荷以及断裂伸长的关系进行了实验。此处,断裂负荷是将线材W沿其长度方向进行拉伸的情况下达到断裂的负荷(N),断裂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材的软化装置,包括:冷却液贮存部,贮存冷却液;第一通电用滑轮,设置在所述冷却液贮存部外,用于引导线材并且对所述线材施加电压;第二通电用滑轮,设置在所述冷却液贮存部内,用于引导经由所述第一通电用滑轮而供给的所述线材并且在所述线材中进行通电;液面位置检测部,对所述冷却液贮存部中的所述冷却液的液面位置进行检测;以及加热路径长度控制部,基于所述液面位置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所述第一通电用滑轮和所述第二通电用滑轮之间的所述线材的加热路径长度进行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英司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