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导线可旋挂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37616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16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导线可旋挂件,包括挂钩(1)和导线卡(2),所述的导线卡(2)包括底座(201)和上盖(202),底座(201)和上盖(202)都为半圆环,且底座(201)和上盖(202)配合组成一个圆环,所述的挂钩(1)包括吊环(101)以及连接在吊环(101)下方的钩子(102),所述的钩子(102)的钩尖处旋动连接有一个扣板(103),扣板(103)和钩子(102)组合成一个圆环,该圆环的内环径与导线卡(2)的外环径匹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固定的导线,可以进行随意的轴向或圆周活动,避免了导线产生应力,在固定好导线的同时,保护了导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导线可旋挂件,包括挂钩(1)和导线卡(2),所述的导线卡(2)包括底座(201)和上盖(202),底座(201)和上盖(202)都为半圆环,且底座(201)和上盖(202)配合组成一个圆环,所述的挂钩(1)包括吊环(101)以及连接在吊环(101)下方的钩子(102),所述的钩子(102)的钩尖处旋动连接有一个扣板(103),扣板(103)和钩子(102)组合成一个圆环,该圆环的内环径与导线卡(2)的外环径匹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固定的导线,可以进行随意的轴向或圆周活动,避免了导线产生应力,在固定好导线的同时,保护了导线。【专利说明】一种单导线可旋挂件
本技术涉及到导线悬挂装置,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单导线可旋挂件。
技术介绍
当前,电力导线直线段常采用船形线夹固定,导线与线夹为硬性连接,当导线受力后,极易在此处形成应力点,长此以往导线因疲劳发生断裂,形成断线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单导线可旋挂件,解决现有用于固定导线的船形线夹与导线之间连接为硬性连接,导线受力容易形成应力点,从而使得导线因疲劳出现断裂现象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单导线可旋挂件,包括挂钩和导线卡,所述的导线卡包括底座和上盖,底座和上盖都为半圆环,且底座和上盖配合组成一个圆环,所述的挂钩包括吊环以及连接在吊环下方的钩子,所述的钩子的钩尖处旋动连接有一个扣板,扣板旋动后即会封闭或远离钩子的开口,扣板封闭开口后,扣板和钩子组合成一个圆环,该圆环的内环径与导线卡的外环径匹配。本装置使用时,先用导线卡夹住导线,即导线放在底座的半圆环内,然后合上上盖,之后挂钩的下端固定住导线卡,即先打开扣板,将导线卡从钩子的开口处放进钩子的环内,合上扣板,扣板一端与钩子是旋动连接,另一端与钩子可以通过螺栓固定住,这样就将导线卡的两部分固定住,挂钩的上部分为一个吊环,可以通过该吊钩固定,一般是通过螺栓固定在绝缘子下方的连板上,本装置固定的导线可以抽动和旋动,不会有应力产生,保护了导线。进一步,上述的导线卡的外圆周面的中心设置一个环形凹槽,所述的钩子和扣板组合的圆环内圆周面设置与环形凹槽形状大小匹配的环形凸起,环形凸起卡进环形凹槽内,导线卡即不能在轴向上活动,有更好的固定效果。进一步,上述的环形凹槽的环截面呈梯形。进一步。本技术还包括两个抱箍,所述的上盖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半环凹槽,底座的两端对应半环凹槽的位置分别都设置一对穿孔环,每对穿孔环中的两个穿孔环分别设置在对应半环凹槽的两个槽端的正下方,所述的抱箍呈U形,即包括一个半圆和两个端头,半圆的形状与半环凹槽配合,端头的形状大小与穿孔环配合,即端头能够穿过穿孔环,所述的端头上设置有螺纹,两个抱箍分别箍在导线卡的两端,使用时,抱箍从上盖的正上方插入,两个端头分别插到两个穿孔环,此时抱箍的半圆卡进上盖的半环凹槽,两个端头上分别旋进螺母,使得抱箍箍紧了上盖和底座,这样保证了导线卡的上盖和底座的合拢效果。进一步,上述的导线卡的环内设置有胶套,所述的胶套的横截面呈不闭合的圆环状,胶套有效的保护了导线,防止导线活动时,与导线卡之间的摩擦,破坏到导线的外护层,使得导线出现漏电现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固定的导线,可以进行随意的轴向或圆周活动,避免了导线产生应力,在固定好导线的同时,保护了导线。【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导线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剖视分离图;图4为实施例1中挂钩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A向剖视图;图6为实施例2中抱箍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2中导线卡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剖视分离图;图中,1-挂钩,2-导线卡,3-抱箍,4-胶套,101-吊环,102-钩子,103-扣板,104-开口,105-环形凸起,201-底座,202-上盖,203-环形凹槽,204-半环凹槽,205-穿孔环,301-半圆,302-端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的结构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图5所示,一种单导线可旋挂件,包括挂钩I和导线卡2,所述的导线卡2包括底座201和上盖202,底座201和上盖202都为半圆环,且底座201和上盖202配合组成一个圆环,所述的挂钩I包括吊环101以及连接在吊环101下方的钩子102,所述的钩子102的钩尖处旋动连接有一个扣板103,扣板103旋动后即会封闭或远离钩子102的开口104,扣板103封闭开口 104后,扣板103和钩子102组合成一个圆环,该圆环的内环径与导线卡2的外环径匹配。本装置使用时,先用导线卡2夹住导线,即导线放在底座301的半圆环内,然后合上上盖20,之后挂钩I的下端固定住导线卡2,即先打开扣板103,将导线卡2从钩子102的开口 104处放进钩子102的环内,合上扣板103,扣板103 —端与钩子102是旋动连接,另一端与钩子102可以通过螺栓固定住,这样就将导线卡2的两部分固定住,挂钩I的上部分为一个吊环101,可以通过该吊钩101固定,一般是通过螺栓固定在绝缘子下方的连板上,本装置固定的导线可以抽动和旋动,不会有应力产生,保护了导线。本实施例的导线卡2的外圆周面的中心设置一个环形凹槽203,所述的钩子102和扣板103组合的圆环内圆周面设置与环形凹槽203形状大小匹配的环形凸起105,环形凸起105卡进环形凹槽203内,导线卡2即不能在轴向上活动,有更好的固定效果。本实施例的环形凹槽203的环截面呈梯形。本实施例的导线卡2的环内设置有胶套4,所述的胶套4的横截面呈不闭合的圆环状,胶套4有效的保护了导线,防止导线活动时,与导线卡2之间的摩擦,破坏到导线的外护层,使得导线出现漏电现象。【实施例2】如图6-图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两个抱箍3,所述的上盖20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半环凹槽204,底座201的两端对应半环凹槽204的位置分别都设置一对穿孔环205,每对穿孔环205中的两个穿孔环205分别设置在对应半环凹槽204的两个槽端的正下方,所述的抱箍3呈U形,即包括一个半圆301和两个端头302,半圆301的形状与半环凹槽204配合,端头302的形状大小与穿孔环205配合,即端头302能够穿过穿孔环205,所述的端头302上设置有螺纹,两个抱箍3分别箍在导线卡2的两端,使用时,抱箍3从上盖202的正上方插入,两个端头302分别插到两个穿孔环205,此时抱箍3的半圆301卡进上盖202的半环凹槽204,两个端头302上分别旋进螺母,使得抱箍3箍紧了上盖202和底座201,这样保证了导线卡2的上盖202和底座201的合拢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单导线可旋挂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挂钩(I)和导线卡(2),所述的导线卡(2)包括底座(201)和上盖(202),底座(201)和上盖(202)都为半圆环,且底座(201)和上盖(202)配合组成一个圆环,所述的挂钩(I)包括吊环(101)以及连接在吊环(101)下方的钩子(102),所述的钩子(102)的钩尖处旋动连接有一个扣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导线可旋挂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挂钩(1)和导线卡(2),所述的导线卡(2)包括底座(201)和上盖(202),底座(201)和上盖(202)都为半圆环,且底座(201)和上盖(202)配合组成一个圆环,所述的挂钩(1)包括吊环(101)以及连接在吊环(101)下方的钩子(102),所述的钩子(102)的钩尖处旋动连接有一个扣板(103),扣板(103)旋动后即会封闭或远离钩子(102)的开口(104),扣板(103)封闭开口(104)后,扣板(103)和钩子(102)组合成一个圆环,该圆环的内环径与导线卡(2)的外环径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杨超张文友凌绪康孙玉萍宋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凉山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