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柳信东专利>正文

万力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37239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16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万力夹,包括呈U型结构的万力夹主体,由上夹持面、下夹持面和侧夹持面一体而成,所述上夹持面与下夹持面平行,所述侧夹持面与所述上夹持面和下夹持面垂直,所述上夹持面、下夹持面、侧夹持面组成一夹持空间,所述上夹持面还设有一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由螺丝杆、手柄、和塑胶头组成,所述手柄与所述螺丝杆固定连接,所述塑胶头与所述螺丝杆活动连接,所述上夹持面上具有一丝孔,所述螺丝杆与所述丝孔吻合并能够旋转通过所述丝孔,所述螺丝杆的中心线与所述上夹持面垂直,所述手柄适宜带动所述螺丝杆旋转运动,从而使得所述塑胶头在所述夹持空间内运动,所述塑胶头的运动路径是逐步接近或逐步远离所述下夹持面的内面。(*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万力夹,包括呈U型结构的万力夹主体,由上夹持面、下夹持面和侧夹持面一体而成,所述上夹持面与下夹持面平行,所述侧夹持面与所述上夹持面和下夹持面垂直,所述上夹持面、下夹持面、侧夹持面组成一夹持空间,所述上夹持面还设有一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由螺丝杆、手柄、和塑胶头组成,所述手柄与所述螺丝杆固定连接,所述塑胶头与所述螺丝杆活动连接,所述上夹持面上具有一丝孔,所述螺丝杆与所述丝孔吻合并能够旋转通过所述丝孔,所述螺丝杆的中心线与所述上夹持面垂直,所述手柄适宜带动所述螺丝杆旋转运动,从而使得所述塑胶头在所述夹持空间内运动,所述塑胶头的运动路径是逐步接近或逐步远离所述下夹持面的内面。【专利说明】万力夹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夹具,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能够牢固地夹持工件的万力夹。
技术介绍
万力夹是制造纺织机械的重要部件,尤其是纺织机械加工工装领域。现有万力夹,焊接工艺复杂,硬度无法到达实际要求。另外,现有万力夹的手柄于螺丝焊接处容易裂开,螺丝旋转不顺畅,且在螺丝头部设置的塑胶头安装不便,易松动脱落,因此,使用极为不便,不但降低了劳动生产率,还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全新设计或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万力夹,以克服现有的万力夹适用性差,使用麻烦,效率低下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万力夹,包括万力夹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力夹主体呈U型结构,由上夹持面、下夹持面和侧夹持面一体而成,所述上夹持面与下夹持面平行,所述侧夹持面与所述上夹持面和下夹持面垂直,所述上夹持面、下夹持面、侧夹持面组成一夹持空间,所述上夹持面还设有一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由螺丝杆、手柄、和塑胶头组成,所述手柄与所述螺丝杆固定连接,所述塑胶头与所述螺丝杆活动连接,所述上夹持面上具有一丝孔,所述螺丝杆与所述丝孔吻合并能够旋转通过所述丝孔,所述螺丝杆的中心线与所述上夹持面垂直,所述手柄适宜带动所述螺丝杆旋转运动,从而使得所述塑胶头在所述夹持空间内运动,所述塑胶头的运动路径是逐步接近或逐步远离所述下夹持面的内面。上述的万力夹,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中部凸凹槽口,所述螺丝杆端部焊接于所述凸凹槽口处;所述螺丝杆的另一端设有由工字形卡接头,所述塑胶头活动卡接于所述工字形卡接头处;所述上夹持面上设有螺丝加强块,所述螺丝加强块的圆周面上均布三个圆孔,所述螺丝加强块通过三个圆孔以电焊的方式固定于所述上夹持面的外面;所述夹持空间内设有四个加强筋,所述四个加强筋两两分布于所述上夹持面与所述侧夹持面的夹角处和所述下夹持面与所述侧夹持面的夹角处;所述上夹持面和下夹持面的四个角部为光滑弧状。本专利技术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装置连接牢固、焊接工艺简单,可以明显提高质量,促进生产效益;(2)本装置采用凹槽结构,节省了垫片;(3)四处加强筋,画龙点睛,大大增强了万力夹的硬度;(4)万力夹主体的四个角设计为光滑弧状,方便使用;(5)本装置螺丝加强块,使用三个圆点,通过点焊(氩弧焊)技术,既精简了工艺又保证了质量。【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万力夹主体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万力夹主体结构示意图之二。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手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塑胶头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螺丝加强块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螺丝加强块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中,I为万力夹主体;2为上夹持面;3为下夹持面;4为侧夹持面;5为夹持空间;6为紧固装置;7为螺丝杆;8为手柄;9为塑胶头;10为螺丝加强块;11为丝孔;12为凸凹槽口 ;13为工字形卡接头;14为圆孔;15为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万力夹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万力夹,包括万力夹主体1,万力夹主体I呈U型结构,由上夹持面2、下夹持面3和侧夹持面4 一体而成,上夹持面2与下夹持面3平行,侧夹持面4与上夹持面I和下夹持面2垂直,上夹持面2、下夹持面3、侧夹持面4组成一夹持空间5,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的万力夹主体结构示意图。上夹持面2还设有一紧固装置6,紧固装置6由螺丝杆7、手柄8、和塑胶头9组成,手柄8与螺丝杆7端部通过手柄8中部的凸凹槽口 12焊接连接,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手柄结构示意图;塑胶头9与螺丝杆7另一端部的工字形卡接头13活动连接,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塑胶头结构示意图;上夹持面2上具有一丝孔11,螺丝杆7与丝孔11吻合并能够旋转通过丝孔11,螺丝杆7的中心线与上夹持面2垂直,手柄8带动螺丝杆7旋转运动,从而使得塑胶头9在夹持空间5内运动,塑胶头9的运动路径是逐步接近或逐步远离下夹持面3的内面;上夹持面2上设有螺丝加强块10,螺丝加强块10的圆周面上均布三个圆孔14,螺丝加强块10通过三个圆孔14以电焊的方式固定于上夹持面2的外面,如图6、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螺丝加强块结构示意图。夹持空间5内设有四个加强筋15,四个加强筋15两两分布于上夹持面2与侧夹持面4的夹角处和下夹持面3与侧夹持面4的夹角处,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的万力夹主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上夹持面2和下夹持面3的四个角部为光滑弧状。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凡熟悉此项技术者,运用本专利技术的原则及技术特征,所作的各种变更及装饰,皆应涵盖于本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保护范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万力夹,包括万力夹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力夹主体呈U型结构,由上夹持面、下夹持面和侧夹持面一体而成,所述上夹持面与下夹持面平行,所述侧夹持面与所述上夹持面和下夹持面垂直,所述上夹持面、下夹持面、侧夹持面组成一夹持空间,所述上夹持面还设有一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由螺丝杆、手柄、和塑胶头组成,所述手柄与所述螺丝杆固定连接,所述塑胶头与所述螺丝杆活动连接,所述上夹持面上具有一丝孔,所述螺丝杆与所述丝孔吻合并能够旋转通过所述丝孔,所述螺丝杆的中心线与所述上夹持面垂直,所述手柄适宜带动所述螺丝杆旋转运动,从而使得所述塑胶头在所述夹持空间内运动,所述塑胶头的运动路径是逐步接近或逐步远离所述下夹持面的内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力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中部凸凹槽口,所述螺丝杆端部焊接于所述凸凹槽口处;所述螺丝杆的另一端设有由工字形卡接头,所述塑胶头活动卡接于所述工字形卡接头处;所述上夹持面上设有螺丝加强块,所述螺丝加强块的圆周面上均布三个圆孔,所述螺丝加强块通过三个圆孔以电焊的方式固定于所述上夹持面的外面;所述夹持空间内设有四个加强筋,所述四个加强筋两两分布于所述上夹持面与所述侧夹持面的夹角处和所述下夹持面与所述侧夹持面的夹角处;所述上夹持面和下夹持面的四个角部为光滑弧状。【文档编号】B23Q3/00GK203636693SQ201320821647【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6日 【专利技术者】柳信东 申请人:柳信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万力夹,包括万力夹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力夹主体呈U型结构,由上夹持面、下夹持面和侧夹持面一体而成,所述上夹持面与下夹持面平行,所述侧夹持面与所述上夹持面和下夹持面垂直,所述上夹持面、下夹持面、侧夹持面组成一夹持空间,所述上夹持面还设有一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由螺丝杆、手柄、和塑胶头组成,所述手柄与所述螺丝杆固定连接,所述塑胶头与所述螺丝杆活动连接,所述上夹持面上具有一丝孔,所述螺丝杆与所述丝孔吻合并能够旋转通过所述丝孔,所述螺丝杆的中心线与所述上夹持面垂直,所述手柄适宜带动所述螺丝杆旋转运动,从而使得所述塑胶头在所述夹持空间内运动,所述塑胶头的运动路径是逐步接近或逐步远离所述下夹持面的内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信东
申请(专利权)人:柳信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