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转移印花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3618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转移印花机,包括传动装置,内、外筒,内外筒之间的油层与贮油罐相通,油层中布有电热棒,在内筒外表面上紧密固连有导油板,相邻导油板的长度方向交替与滚筒回转中心倾斜正、负角度,且相邻导油板首尾处留有趟油间隙,趟油间隙交替出现在滚筒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实现滚动运行过程中的油介质自循环,使滚筒的整个表面温度保持一致。(*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印刷机械,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纺织品的转印印刷设备。现有的热转移印花机,其主热滚筒表面温度的升高,是通过电热棒通电加热油介质而传导产生的,主热滚筒在运行过程中被加热的油介质在滚筒内部不产生横向流动,由于电热棒中部和两头的热效应差别(即中部热效率高、两头热效率低),及滚筒表面散热程度的大小(即中部散热小、两头散热大),因此在同一时间内,产生了滚筒表面中部温度高、两头温度稍低的不正常现象。众所周知,热转移印花机一个主要技术指标是热滚筒表面的恒温精度。因热滚筒表面横向温度的差异,就有可能导致印布在横向幅面上的颜色深浅和不一致。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介质在滚筒运行过程中能自循环、滚筒整个表面温度保持一致的热转移印花机。一种热转移印花机,包括传动装置、内筒、外筒,内、外筒之间的油层与贮油罐相通,油层中布有电热棒,其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是在内筒外表面上紧密固连有导油板,相邻油板的长度方向交替与滚筒回转中心倾斜正、负角度,且相邻导油板首尾处留有趟油间隙,趟油间隙交替出现在滚筒两端。导油板焊固在内筒表面,且导油板平面方向垂直于滚筒园周面或不垂直于滚筒园周面。当然导油板也可以采用其他合适方式紧密固连在内筒表面。本技术可以通过油介质中间的导油板,使转移印花机主热滚筒运行过程中,油介质沿着导油板的倾斜方向从滚筒的右端流向左端,又从左端流向右端,再从右端又流向左端,如此循环流动,使滚筒整个表面温度始终保持一致。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图。图2是图1的纵向剖面图。图3是图1中内筒表面展开图。一种热转移印花机,包括传动装置6、内筒2、外筒5,内筒2、外筒5之间的油层4与储油罐7相通,油层4中均布电热棒3,在内筒2外表面上焊接有8片(或其它合适数目)导油板1,且其焊接位置平面垂直于滚筒园周面,当然也可采用其它方式将导油板1紧密固连在内筒外表面上,导油板1的平面也可不垂直于滚筒园周面。相邻导油板的长度方向交替与滚筒回转中心倾斜5°左右、-5°左右(或其它合适角度),相邻导油板首尾处保留有趟油间隙(以50~80毫米为佳),趟油间隙交替出现在滚筒两端。权利要求1.一种热转移印花机,包括传动装置、内筒、外筒,内、外筒之间的油层与贮油罐相通,油层中布有电热棒,其特征在于在内筒外表面上紧密固连有导油板,相邻导油板的长度方向交替与滚筒回转中心倾斜正、负角度,且相邻导油板首尾处留有趟油间隙,趟油间隙交替出现在滚筒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移印花机,其特征在于导油板焊固在内筒表面,且导油板平面方向垂直于滚筒园周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热转移印花机,包括传动装置,内、外筒,内外筒之间的油层与贮油罐相通,油层中布有电热棒,在内筒外表面上紧密固连有导油板,相邻导油板的长度方向交替与滚筒回转中心倾斜正、负角度,且相邻导油板首尾处留有趟油间隙,趟油间隙交替出现在滚筒两端。本技术能实现滚动运行过程中的油介质自循环,使滚筒的整个表面温度保持一致。文档编号B41F16/00GK2167835SQ9323736公开日1994年6月8日 申请日期1993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1993年7月30日专利技术者陆建明, 汤学生 申请人:江苏省如东县机床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转移印花机,包括传动装置、内筒、外筒,内、外筒之间的油层与贮油罐相通,油层中布有电热棒,其特征在于:在内筒外表面上紧密固连有导油板,相邻导油板的长度方向交替与滚筒回转中心倾斜正、负角度,且相邻导油板首尾处留有趟油间隙,趟油间隙交替出现在滚筒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建明汤学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如东县机床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