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元生专利>正文

改进型手动移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3221 阅读:3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型手动移印机,由底板、大拖板、小拖板、转盘式工作台、刮刀、油刷、油墨盆、移印头、机架和脚踏系统组成,其特点是由于改进了涂油墨的方式和大支架的结构,从而突破了现有手动移印机只能移印小件物品的缺陷,使对较大型的物品如水桶、大碗、公文包、照相机等的表面进行移印成为可能。(*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印刷机械的改进,特别是一种手动移印机的改进。现有的手动移印机,是采用移动式印刷法,以人手的拨动为动力,将要印刷的图案或文字,事先蚀刻在预定尺寸的钢板上制成钢版,再把钢版固定在无凸缘的拖板中间,拖板的右侧,倒盖着装有油墨的园盒,并把油墨盒固定在油墨盒支柱上,拖板的另一侧为工作台,用来放置需要印刷的工件。开机时,通过 手柄的摇臂,先向右拨动拖板,让钢版从倒盖的油墨盒下拖过,这时盒内的油墨便能涂在钢版上,并在这个过程中,刮刀能把钢版上图文以外的油墨刮回拖板右侧,然后又把钢版向左推移到硅胶印头下,并用手压或脚踏的方式,让印头压向钢版,把钢版上图文部分的油墨沾上,再向右移动拖板,把印刷的工件移至印头下,用同样方式压下印头,便能把印头上的图文印在工件表面。由于硅胶印头是一种软而具弹性并能变形和复原的物体,故能全面地紧贴工件的表面,从而实施对工件表面的印刷。上述公知的手动移印机,与气动移印机比较,具有不耗电、无噪音、体积小、操作易和造价低等优点,但仍存在下列四方面的缺陷,必须加以改进1.拖板表面是一个平面,四周没有凸缘,油墨盒倒盖其上,在拖动过程中,油墨免不了要外泄,外泄的油墨累积多了,便会从拖板的四周流到机身的滑道上,使机台不能正常运行,降低工作效率,即使能勉强运行,也会影响印刷精度,必须经常清洗,损失工时;2.由于倒盖的油墨盒,在拖板移动时,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因此,其直径不能造得很大,否则,由于摩擦力过大,使拖板无法移动,这就大大限制了涂墨面积,因此无法移印面积较大的图文;3.对油墨的浓度要求很严格,过浓的油墨拖不出来或拖出困难,过稀则会自动流出;4.由于安装印头法兰的大支架呈“1”字形,因此,放置工件的工作台的活动空间,受到大支架的限制,较大型的工件(如水桶、水壶、大碗、大盒、公文包等)就无法移印。本技术以克服上述公知手动移印机存在的缺陷为目的,提出一种改进型手动移印机的新的技术方案。首先,用安装在大拖板上四周有凸缘的油墨盆加上在刮刀后面安装一支油墨刷,代替安装在支柱上的倒盖油墨盒,这样,既可避免油墨向机身流泄,又可通过加大油墨刷的宽度而扩大涂墨面积,由于油墨刷对拖板产生的摩擦力极小,不致由于油墨刷的宽度加大而影响拖板的拖动;而且,由于采用了油墨盆的新结构,对油墨浓度的要求,也就宽松得多;此外,本技术还通过将安装印头法兰的大支架从“1”字形改为“7”字形,使工作台有大得多的空间,因而可以实现对较大型工件表面的印刷。本技术由主机和机架组成。主机包括底板系统、大拖板总成、小拖板总成、刮刀架总成、移印头总成和带钢版的油墨盆;机架包括机台面板、脚架、工具箱和脚踏系统。以下对本技术各系统的作用及其静态结构作初步的描述1.底板系统是用来承载主机各部件的机构,安装在机架的机台面板上,由主机底板、垫铁、摇臂、手柄、轴套、导轨固定螺栓构成;2.大拖板总成是用来使装有钢版和油墨的油墨盆左右移动的机构,由大拖板导轨、左右调节螺栓、大拖板、拔销和定位块构成;3.小拖板总成是用来使转盘式工作台前后移动的机构,由小拖板、转盘式工作台、小拖板锲铁、小拖板座、旋钮、固定板、小拖板锲铁调节螺栓和小拖板固定螺栓构成;4.油墨盆是用来装载油墨和钢版的部件,由四周带凸缘的油墨盆盆体、钢版、油墨盆调节螺栓和油墨盆固定螺栓构成;5.刮刀架总成是用来向钢版涂刷油墨,并将图文外的油墨从钢版上刮回油墨盆的机构,由刮刀支架座、转轴、刮刀架、刮刀压板、刮刀架柄、刮刀架连杆、刮刀弹簧、油刷架、油刷压板、油刷、油刷架连杆、顶杆、棘子行程定位板、顶杆弹簧、小摇臂、棘子、棘子座及其固定螺栓、刮刀行程调节块、顶杆调节螺栓、刮刀架柄固定螺栓、刮刀架固定螺栓、刮刀压板固定螺栓、刮刀压板调节螺栓、油刷架连杆固定螺栓、油刷压板固定螺栓和定位板固定螺栓构成;6.移印头总成是用来从已上好油墨的钢版上,沾上图文油墨,然后将图文移印在工件表面的系列部件,由大支架、滑块座、双头螺栓连销、小支架、弹簧、拉簧板、印头行程定位板、硅胶印头、印头法兰、光轴、滑块、连杆、转销、杠杆、印头锲铁、锲铁调节螺栓、印头固定螺栓、印头行程定位板调节螺栓、光轴固定螺栓、印头法兰固定螺栓、小支架固定螺栓构成;7.机架中的脚踏系统是用来拉压印头,让印头沾着钢版上的图文油墨,再移印到工件表面的系列部件,由地轴、脚踏板、拉杆套上拉杆和下拉杆构成。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如下首先,把蚀刻好的钢版固定在油墨盆的左侧,然后将适量的油墨倒进油墨盆的右侧,右手握住手柄并向右拨动摇臂,使安装在拖板上的油墨盆右移至右死点,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弹簧的作用,使安装在右上方的刮刀提起,不让其与钢版接触,然后再把摇臂向左拨动至左死点,这时钢版上的图文,正好在硅胶印头的下方,在钢版到达硅胶印头下方以前,先后经过油刷和刮刀下方,由于棘子和顶杆的作用,克服了弹簧的作用力,使沾满油墨的油刷以及刮刀,一前一后同时斜压在钢版上,油刷便往钢版上涂油墨,而刮刀则跟在后面把图文以外的油墨刮回到油墨盆的右侧。接着,通过脚踏系统,用脚把硅胶印头压向钢版,把钢版上的图文油墨沾在印头上,然后松开脚踏,硅胶印头由于弹簧的作用力而往上回缩,重复开头的动作,再次把摇臂向右拨动至右死点,这时安装在硅胶印头下的转盘式工作台露出,便可用左手将要印刷的工件安放在转盘式工作台下,使印面向上并对准印头,然后再次用脚将印头压向工件印面并使二者紧密接触,这样,硅胶印头上的图文油墨,使能精确地移印在工件表面。由于转盘式工作台是安装在能前后移动的小拖板上,如发现印头与工作台前后对不准,则可使用有关的调节螺栓进行调节,对准后,用固定螺栓将其固定。工件印完后,再次松开脚踏板,让硅胶印头上缩,将工件取下后,开始进行第二回合的移印。本技术也可以采取不用脚踏而用手压的方法克服弹簧的作用力,实现硅胶印头下压的动作。本技术的优点如下1.由于采用四周有凸缘的油墨盆,在移印过程中,油墨不会向四周流泄,既能节约油墨,又可免除经常折洗机件的麻烦,提高工效,保证印刷精度;2.可加大油刷宽度,大大增加印刷面积;3.对油墨浓度没有严格的要求;4.由于将“1”字形大支架改为“7”字形,使移印较大型的工件成为可能。以下结合对附图的说明,并给出实施例,以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动态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机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主机的左视图;图3为油墨盆的俯视图;图4为油墨盆的纵向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机架和脚踏系统结构图。[1]主机底板、[2]垫铁、[3]摇臂、[4]手柄、[5]轴套及固定螺栓、[6]导轨固定螺栓、[7]大拖板导轨、[8]左右调节螺栓、[9]大拖板固定螺栓、[10]左右调节螺栓支架、[11]大拖板、[12]拔销、[13]定位块、[14]小拖板、[15]转盘式工作台、[16]小拖板锲铁、[17]小拖板座、[18]旋钮、[19]固定板及固定螺栓、[20]小拖板锲铁调节螺栓、[21]小拖板固定螺栓、[22]油墨盆盆体、[23]钢版、[24]油墨盆调节螺栓、[25]油墨盆固定螺栓、[26]刮刀支架座、[27]转轴、[28]刮刀架、[29]刮刀压板、[30]刮刀架柄、[31]刮刀架连杆、[32]刮刀弹簧、[33]油刷架、[34]油刷压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改进型手动移印机由主机和机架组成,主机包括底板系统、拖板系统、刮刀总成、移印头总成、油墨容器及钢版[23],机架包括机台面板[79]、机台脚架[80]、工具箱[78]、上拉杆[56]、下拉杆[77]、脚踏板[75]、地轴[74]和脚踏连杆套[76]、其特征在于拖板系统中,有由小拖板[14]、小拖板座[17]、小拖板锲铁[16]、旋钮[18]、固定板[19]、转盘式工作台[15]、及相应的调节螺栓[20]和固定螺柱[21]组成的小拖板总成,油墨容器是一个四周有凸缘的油墨盆盆体[22],刮刀架总成附有油刷架[33]、油刷架连杆[31]、油刷压板[34]和油刷[35],安装移印头总成的大支架[52]做成近似“7”字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元生
申请(专利权)人:何元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