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国基专利>正文

新型锁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26622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12 1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锁头,包括锁头壳和锁芯,所述锁头壳具有轴向设置的第一安装孔,在所述第一安装孔中旋转设置有所述锁芯,所述锁芯中设置有能够让锁匙插入的锁匙孔;在所述锁芯与所述锁头壳之间具有第一交界面,并且在所述锁芯与所述锁头壳之间设置有能够在所述第一交界面的内、外位置浮动的锁定件,所述锁定件呈杆状并沿所述锁头壳的轴线延伸;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芯与所述锁头壳之间设置有两组对称的所述锁定件即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所述第一锁定件与第二锁定件之间不能互换。这样,保证了在开锁的整个过程中,所述锁匙不能因错误操作而拨离所述锁芯,从而简化开锁操作,并提高所述锁头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锁头,包括锁头壳和锁芯,所述锁头壳具有轴向设置的第一安装孔,在所述第一安装孔中旋转设置有所述锁芯,所述锁芯中设置有能够让锁匙插入的锁匙孔;在所述锁芯与所述锁头壳之间具有第一交界面,并且在所述锁芯与所述锁头壳之间设置有能够在所述第一交界面的内、外位置浮动的锁定件,所述锁定件呈杆状并沿所述锁头壳的轴线延伸;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芯与所述锁头壳之间设置有两组对称的所述锁定件即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所述第一锁定件与第二锁定件之间不能互换。这样,保证了在开锁的整个过程中,所述锁匙不能因错误操作而拨离所述锁芯,从而简化开锁操作,并提高所述锁头的实用性。【专利说明】新型锁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锁头,所述锁头能够与锁体配合从而形成封闭门扇的器具。本专利还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锁头,所述锁头能够防止在开锁过程中适配锁匙被误操作而拨出,从而提高所述锁头使用便捷性。
技术介绍
目前为止,现有技术中已经披露了多种结构形式的弹子锁。例如专利号为201020300701.4,申请日为2010年11月03日的中国技术专利披露了一种带保险弹子的双排弹子锁。包括锁体I (又名锁头壳),在所述锁体I内还转动设置有转动套2和空转锁芯3,其中,所述空转锁芯3转动设置于所述转动套2内。所述锁体I与转动套2之间形成第一交界面;转动套2和空转锁芯3之间形成第二交界面。在所述空转锁芯3内设置两排沿轴向排列的弹子孔4,在所述弹子孔4内设置有弹子6 (又称异形珠)和弹子回位弹簧5,其中所述弹子6具有V形槽。在所述锁体I和所述弹子孔4之间设置有两个形状大小一致并对称设置的保险弹子孔9 (见该专利的图1和图3,为了下面论述方便,我们把所述保险弹子孔9分为两部分,即设置于所述锁体I内的外保险弹子孔和设置于所述转动套2和空转锁芯3内的内保险弹子孔),在两个所述保险弹子孔9内分别设置有形状大小一致的弹子组,所述弹子组由弹簧10顶压而能够在所述保险弹子孔9内浮动。其中,所述弹子组包括平珠11、中珠12和弹子13。另外,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200620055911.5,申请日为2006年3月7日的中国技术专利,披露了一种双柱锁,包括锁筒I (又名锁头壳)和旋转设置于所述锁筒中的锁芯2,所述锁芯2上设置有锁匙孔3,在锁匙孔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通孔9,所述锁匙孔3和所述通孔9相互平衡设置。在所述通孔9中浮动设置有叶片19,所述叶片19设置有凸出至所述锁匙孔3内、并可被锁匙4推动使所述叶片19作上下滑动的推部191,所述叶片19上相对推部191的另一侧设置有凹部192。在所述锁筒I和所述锁芯2之间设置有挡板槽13,在所述挡板槽13内浮动设有推边挡板20。所述推边挡板20具有能够容纳到所述凹部192中的凸起。所述推边挡板20混搭采用两种不同的结构,第一种是截面形状为外侧呈弧形而内侧呈方形的板片状结构;第二种是截面形状为外侧呈方形而内侧呈梯形的板片状结构。相应地所述挡板槽13的外侧端也分别设置为弧形和方形。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201020300701.4披露的是一种空转锁,即所述空转锁芯无论在开锁还是闭锁状态下都能在锁匙的带动下转动。当把适配锁匙插入所述锁匙孔时,所述锁匙上的牙槽推动所述异形珠浮动分别并把每个所述异形珠定位在开锁位置,即所述异形珠的V形槽处于同一直线,所述弹子能够沉入到所述异形珠的V形槽中,从而使所述弹子向所述第二交界面内浮动,而所述中珠却横跨于所述第二交界面处并所述中珠的外端面与所述第一交界面平齐。此时所述转动套和空转锁芯形成联动关系,扭转锁匙能够同时带动所述转动套和空转锁芯一起旋转一定角度,一般需要大于180°才能完成开锁。当所述转动套和空转锁芯旋转例如60°时,所述外保险弹子孔和所述内保险弹子孔错位设置,所述弹子组顶靠于所述锁体的环形壁体的内侧而不能向外浮动,此时所述弹子组卡定所述异形珠从而使所述异形珠也无法浮动并卡定在所述锁匙上的牙槽中,所以所述弹子组借助所述异形弹子对所述锁匙进行轴向锁定,此时无法把所述锁匙拔离所述锁芯。所述锁匙继续带动所述转动套和所述空转锁芯一起转动到180°位置,所述两组弹子组互换位置并对应对方的所述保险弹子孔,此时如果误操作把锁匙往外拔时,由于所述保险弹子孔又可以为所述弹子组提供向外浮动的空间,此时所述异形珠能够浮动而解除对所述锁匙的牙槽的卡定,为此所述锁匙能够顺利拔离所述锁芯。但此时仍未完成开锁操作,为此不得不再次插入锁匙重新进行开锁。综其原因,是由于180°对称设置的两个弹子组的形状大小一致而具有互换性导致的。专利200620055911.5中的推边挡板虽然具体不同的截面形状,但当两个所述推边挡板互换位置后仍然能够退回到所述挡板槽中,从而解除所述推边挡板对所述叶片的锁定,为此,在未完成开锁操作时,所述锁匙同样能够被错误拔离所述锁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锁头,所述锁头通过改善其内部的锁定件的结构从而能够有效防止锁匙被错误拔离所述锁头,为此大大提高了所述锁头的实用性;另外,通过优化异形珠的结构,提高所述锁头的密钥量和防震动开启的性能。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锁头,包括锁头壳和锁芯,所述锁头壳具有轴向设置的第一安装孔,在所述第一安装孔中旋转设置有所述锁芯,所述锁芯中设置有能够让锁匙插入的锁匙孔;在所述锁芯与所述锁头壳之间具有第一交界面,并且在所述锁芯与所述锁头壳之间设置有能够在所述第一交界面的内、外位置浮动的锁定件,所述锁定件呈杆状并沿所述锁头壳的轴线延伸;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芯与所述锁头壳之间设置有两组对称的所述锁定件即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所述第一锁定件与第二锁定件之间不能互换。其中,所述锁头壳是容纳所述锁头的内部构件例如所述锁芯的壳体件,同时也可以看作所述锁芯的固定座。其中,所述锁芯是独立于所述锁头壳的第一安装孔内的构件,并能够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条件性转动,即满足某种条件后,所述锁芯能够自由转动。在所述锁芯与所述锁头壳之间的旋转交界面处即形成所述第一交界面。在所述锁芯内还设置有验证所述锁匙是否为匹配锁匙从而判定是否能够开锁的验证装置,所述验证装置可以为能够在锁芯内左右移动的叶片,又或者是专利号为201020300701.4的现有专利中披露的能够内、外浮动的带V形槽的异形珠等等。为了对所述锁芯进行条件性锁定,即满足某种条件后,所述锁芯能够被锁定而不能相对所述锁头壳旋转,在所述第一交界面的内、外位置浮动设置所述锁定件。另外,所述锁定件实现浮动的方式多种,其可以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弹子组顶压而形成浮动,例如专利号为201020300701.4的现有专利中披露的弹簧和平珠、中珠等组成的弹性弹子组,又或者通过其他的方式使所述锁定件能够在所述第一交界面的内、外位置浮动也是可行的方案。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锁头壳和锁芯之间必须设置有与所述锁定件适配的浮动空间,例如专利为201020300701.4的现有专利中披露的保险弹子孔。具体说所述浮动空间包括设置于所述锁头壳内的外浮动腔和所述锁芯内的内浮动腔。所述外浮动腔和内浮动腔分置于所述第一交界面的内、外两侧。当所述锁定件向上浮动并横跨于所述第一交界面处时,所述锁定件同时收容于所述锁头壳的外浮动腔内和所述锁芯的内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新型锁头,包括锁头壳和锁芯,所述锁头壳具有轴向设置的第一安装孔,在所述第一安装孔中旋转设置有所述锁芯,所述锁芯中设置有能够让锁匙插入的锁匙孔;在所述锁芯与所述锁头壳之间具有第一交界面,并且在所述锁芯与所述锁头壳之间设置有能够在所述第一交界面的内、外位置浮动的锁定件,所述锁定件呈杆状并沿所述锁头壳的轴线延伸;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芯与所述锁头壳之间设置有两组对称的所述锁定件即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所述第一锁定件与第二锁定件之间不能互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喜锋易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曹国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