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俊秀专利>正文

一种移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2029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来印刷电子元件的移印机,其主要是由机台1、沾墨组件2、移印组件3以及驱动装置12所组成,其中,沾墨组件及移印组件连同机组由机柱11支撑于机台上,沾墨组件由墨斗21、上墨轮22,沾墨轮23、涂墨轮24所组成,并经由马达驱动上墨轮22转动,同时藉由摩擦带动各轮转动;移印组件3包括有压印头31和印墨轮33,并经由驱动装置12驱动印墨轮33先从沾墨轮23处沾接油墨再位移至压印头31处使印模34沾墨,并退回原位,同时,压印头31向加工件4压印,其印纹清晰。(*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印刷电子元件的移印机。目前,常用的用以印刷电子元件的印刷机,是藉由数组字模的滚轮依序在加工件上滚压印刷,此种印刷机虽然较人工印刷方式快速,但整个印纹因为有数个字模,所以常有无法印在同一基准的情况,使印刷的质量不稳定,加上滚动印刷方式因为字模各点与加工件表面接触程度不同,使得印纹模糊不清、图样不均匀;另外,其墨斗及各组件不易拆装,不便于对墨斗清洁及对各组件维修保养。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印纹清晰、清洁保养方便的移印机。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有机台、沾墨组件、移印组件、马达及驱动装置,机台上设有机柱,机柱上支撑有马达及驱动装置,调节杆设于机台上,用来调节整个机组的高度,驱动装置的下部设有支撑杆辅助支撑机组的重量,驱动装置的一侧设有沾墨组件及移印组件,其中,沾墨组件包括有墨斗、上墨轮、沾墨轮及涂墨轮,上墨轮与马达相联接而带动旋转,沾墨轮与涂墨轮相抵靠并设于固定座上,沾墨轮与上墨轮相抵靠藉由摩擦带动各轮转动,涂墨轮心轴底端周缘刻设有曲形槽轨,并在固定座上形成一引导轮伸入槽轨中;移印组件包括有压印头和印墨轮,压印头以锁固螺丝锁固在滑座上,滑座上形成有定位销,定位销直接伸入压印头的直槽中,压印头与滑座之间设有微调螺丝,以对压印头的高度进行精确的微调校正,压印头下方设有印模,印模正对的下方机台上设有压印台,印墨轮设于导杆上,压印头及导杆与驱动装置相联结而被带动动作,导杆与座体之间设有复进弹簧;墨斗以锁固螺丝设于座体上,所以仅将锁固螺丝松开,即可轻易拆除进行清洁处理。本技术由墨斗将油墨分布到上墨轮,上墨轮由于与沾墨轮相抵靠并带动其反向转动将上墨轮上的油墨粘到沾墨轮上,同时,与沾墨轮相抵靠的涂墨轮使沾墨轮上的油墨均匀分布,印墨轮经由导杆的导引由沾墨轮处沾接油墨再位移至压印头处,使压印头下方的印模沾墨后,经由复进弹簧的牵引退回到沾墨轮处,同时,压印头向压印台上的加工件压印而完成精确的移印动作, 本技术的印纹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沾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1为机台、11为机柱、111为调节杆、12为驱动装置、121为马达、13为支撑杆、14为压印台、2为沾墨组件、21为墨斗、211为锁固螺丝、22为上墨轮、23为沾墨轮、24为涂墨轮、241为槽轨、25为固定座、251为引导轮、3为移印组件、31为压印头、311为直槽、312为固定螺丝、32为滑座、321为定位销、322为微调螺丝、33为印墨轮、331为导柱、332为复进弹簧、34为印模、4为加工件、5为感应器。如附图1、附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有机台1、沾墨组件2、移印组件3、马达121及驱动装置12,机台1上设有机柱11,机柱11上支撑有马达121及驱动装置12,调节杆111设于机台1上,用来调节整个机组的高度,驱动装置12的下部设有支撑杆13辅助支撑机组的重量,驱动装置12的一侧设有沾墨组件2及移印组件3,其中,沾墨组件2包括有墨斗21、上墨轮22,沾墨轮23及涂墨轮24,上墨轮22与另一马达相联结而带动其旋转,沾墨轮23与涂墨轮24相抵靠并设于一固定座25上,沾墨轮23与上墨轮22相抵靠藉由摩擦带动各轮转动,移印组件3包括有压印头31与印墨轮33,压印头31下方设有印模34,印模34正对的下方机台1上设有压印台14,印墨轮33设于导杆331上,压印头31及导杆331与驱动装置12相联结而被带动动作,导杆331与座体之间设有复进弹簧332,经由马达121所驱动的驱动装置12带动印墨轮33与压印头31动作,对压印台14上的加工件4进行精确的压印工作。本技术的动作方式如图3、图4所示,首先如图3所示,印墨轮33经由导杆331的导引,自沾墨轮23处沾接油墨再位移至压印头31处使压印头31下方的印模34沾墨后,经由复进弹簧332的牵引退回至沾墨轮23处,如图4所示,同时压印头31向加工件4压印而完成精确的移印动作,而感应器5则用以停机时原点定位。另外,如图5所示,本技术的墨斗21是以锁固螺丝211设于座体上,故仅需松开锁固螺丝211即可轻易将墨斗21拆除而方便清洁处理;另外在与沾墨轮23相抵靠的涂墨轮24心轴底端周缘刻设有曲形槽轨241,并在固定座25上形成有一引导轮251伸入槽轨241中,以当涂墨轮24转动的同时并作往复之涂抹动作以使沾墨轮23上的油墨均匀涂布,以达更佳的油墨沾涂效果。另外压印头31是以锁固螺丝312锁结于滑座32上,滑座32上形成有定位销321可直接伸入压印头31的直槽311中以达到快速定位的功效,压印头31与滑座32之间设有微调螺丝322,藉由连结于压印头31与滑座32间的微调螺丝322对压印头31的高度进行精准的微调校正。本技术使压印头以直线动作方式完成印刷工作,消除了滚压印刷所产生的印纹不清晰以及印墨不均匀的缺点,而各组件间易于拆装,方便清洁、维修保养。同时,独立式的机台更便于单机操作或多机串联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移印机,其包括有机台(1)、马达(121)、驱动装置(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沾墨组件(2)、移印组件(3),其中,机台(1)上设有机柱(11),机柱(11)上支撑有马达(121)及驱动装置(12),调节杆(111)设于机台(1)上,用来调节整个机组的高度,驱动装置(12)的下部设有支撑杆(13)辅助支撑机组的重量,驱动装置(12)的一侧设有沾墨组件(2)及移印组件(3),其中,沾墨组件(2)包括有墨斗(21)、上墨轮(22),沾墨轮(23)及涂墨轮(24),上墨轮(22)与另一马达相联结而带动其旋转, 沾墨轮(23)与涂墨轮(24)相抵靠并设于一固定座(25)上,沾墨轮(23)与上墨轮(22)相抵靠藉由摩擦带动各轮转动,移印组件(3)包括有压印头(31)与印墨轮(33),压印头(31)下方设有印模(34),印模(34)正对的下方机台(1)上设有压印台(14),印墨轮(33)设于导杆(331)上,压印头(31)及导杆(331)与驱动装置(12)相联结而被带动动作,导杆(331)与座体之间设有复进弹簧(322)。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墨斗(21)由锁固螺丝设于座体上。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涂墨轮(24)心轴底端周缘刻设有曲形槽轨(241),并在固定座(25)上形成有一引导轮(251)伸入槽轨(241)中。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压印头(31)以锁固螺丝(312)锁结于滑座(32)上,滑座(32)上形成有定位销(321)直接伸入压印头(31)的直槽(311)中,压印头(31)与滑座(32)之间设有微调螺丝(322)。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来印刷电子元件的移印机,其主要是由机台1、沾墨组件2、移印组件3以及驱动装置12所组成,其中,沾墨组件及移印组件连同机组由机柱11支撑于机台上,沾墨组件由墨斗21、上墨轮22,沾墨轮23、涂墨轮24所组成,并经由马达驱动上墨轮22转动,同时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印机,其包括有机台(1)、马达(121)、驱动装置(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沾墨组件(2)、移印组件(3),其中,机台(1)上设有机柱(11),机柱(11)上支撑有马达(121)及驱动装置(12),调节杆(111)设于机台(1)上,用来调节整个机组的高度,驱动装置(12)的下部设有支撑杆(13)辅助支撑机组的重量,驱动装置(12)的一侧设有沾墨组件(2)及移印组件(3),其中,沾墨组件(2)包括有墨斗(21)、上墨轮(22),沾墨轮(23)及涂墨轮(24),上墨轮(22)与另一马达相联结而带动其旋转,沾墨轮(23)与涂墨轮(24)相抵靠并设于一固定座(25)上,沾墨轮(23)与上墨轮(22)相抵靠藉由摩擦带动各轮转动,移印组件(3)包括有压印头(31)与印墨轮(33),压印头(31)下方设有印模(34),印模(34)正对的下方机台(1)上设有压印台(14),印墨轮(33)设于导杆(331)上,压印头(31)及导杆(331)与驱动装置(12)相联结而被带动动作,导杆(331)与座体之间设有复进弹簧(322)。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俊秀
申请(专利权)人:苏俊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