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张纸印刷机的印刷滚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1973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单张纸印刷机的印刷滚筒,属于一种印刷机的零部件,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印刷滚筒易产生冲击、振动而造成设备磨损和故障,易影响产品质量或调整不方便的问题,包括由传动机构连接可同步转动的印刷压印滚筒和印版滚筒,印刷压印滚筒的筒身上设置有固定用第一开档,印版滚筒的筒身上设置有固定用第二开档,印刷压印滚筒和印版滚筒两端分别增加30mm~50mm宽的印刷面,在印刷压印滚筒的该印刷面上与第一开档错开60°~180°角度设置有第三开档;在印版滚筒两端增加的印刷面上与第二开档错开60°~180°角度设置有第四开档。可适用于胶版、凹版、凸版轮转单张纸印刷机上的各种印版滚筒、胶皮滚筒、压印滚筒、色墨滚筒。(*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印刷机零部件,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胶版、凹版、凸 版轮转单张纸印刷机上的各种印版滚筒、胶皮滚筒、压印滚筒、色墨滚筒等。
技术介绍
单张纸印刷机的印刷滚筒一般都设置有固定用开档(或间隙)结构,用于 固定、调整、拉紧(胶、凹)各种印版、橡皮布、压印布、叼牙垫等附件。在 印刷过程中,各滚筒之间存在较大压力。据记载,普通纸要求橡皮滚筒与印版滚筒的压力平均值为12kgf/cm2;而凹版印刷压力平均值可达到80 100kgf/cm2 左右。在机器运转滚筒滚压过程中,相对应的两个滚筒周而复始地由工作面转 到开档(间隙),再由开档转至工作面,由于印刷过程中工作压力很大,对于 凹印工作压力更大,工作面相对时,存在一定挤压力,滚筒向外推挤,而当转 到开档处时,这种负载突然消失;而当由开档转换到工作面时发生相反的情况。 由于负载突变不断产生冲击、振动,愈来愈烈。一方面冲击、振动对滚筒支承、轴承套和墙板造成磨损,使其配合间隙变 大,滚筒中心产生退让移动,发生离让现象,离让值的大小综合反映了轴套的 配合间隙和设备的制造精度;对于传水和传墨系统,靠水、墨辊要与版辊频繁 接触,在高速回转的冲击情况下,水、墨辊与印版工作面造成瞬间脱离现象, 使得水、墨辊在弹簧力反作用下发生跳动,造成砸版现象,使图纹脱落和掉墨、 飞墨问题。另一方面影响了产品质量对于胶印机,当离让值增大到0.08mm左右, 这在滚筒开档处会加大冲击力,更易出项"墨杠""重影"等质量问题。而对 于只有一个工作面的滚筒胶印机而言,由于是三个滚筒同时滚压完成印刷,当 一对滚筒出入开档时,另一对滚筒是工作面相对滚压实现图象转移的过程,上 述冲击、振动造成接触面瞬间压力变化和相对滑移,导致网点变形,清晰度下 降、墨色改变以及横杠。在各种专利、非专利文献中情况如下1 、欧美国家为了防止滚筒开档与工作面转换时产生的冲击和其他振动产 生的"墨杠"、砸版、飞墨等问题,单张纸胶版印刷机多采用走肩铁的方法加 以补救,滚筒肩铁直径与滚筒齿轮节圆相等,印版滚筒肩铁与橡皮滚筒肩铁接触靠在一起,肩铁在接触中带有一定压力并且大于滚筒印刷压力(据德国海德堡厂介绍滚筒每边肩铁压力在1000kgf左右)。走肩铁的胶印机有以下缺点(1) 肩铁长期在压力下滚动,肩铁容易磨损,因此肩铁需要好材料和好 的热处理;(2) 印刷时肩铁要经常保持清洁,否则会加剧肩铁的磨损;(3) 印刷时由于各种原因要调节第二色印迹长度(应与第一色印迹长度相等)时,走肩铁的机器调整费时。2、在我国制造的胶版印刷机都是采用肩铁不接触的结构(包括印钞行业 所有胶、凹印钞机以及进口的超级接线凹印机、小森机、三菱机),具有广泛 适应性,优点在于中心距在规定的范围内可调整间隙和压力大小,操作方便。但这种肩铁不接触的结构,就存在上述的冲击、振动和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印刷滚筒易产生冲击、振动而造 成设备磨损和故障,易影响产品质量或调整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调整方便,可有效避免印刷滚筒在开档处冲击、振动的问题,不影响现有印刷 滚筒附件结构与尺寸,适用面广的单张印刷机的印刷滚筒。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单张纸印刷机的印刷滚筒,包括由传动机构连接可同步转动的印刷压 印滚筒和印版滚筒,印刷压印滚筒的筒身上设置用于固定叼牙、叼牙垫和拉紧 压印布装置的第一开档,印版滚筒的筒身上设置用于安装拉版装置的第二开档,所述印刷压印滚筒和印版滚筒两端分别增加30mm 50mm宽的印刷面,在 印刷压印滚筒的该印刷面上与第一开档错开角度设置有第三开档;在印版滚筒 两端增加的印刷面上与第二开档错开角度设置有第四开档。上述错开的角度是 指在滚筒圆周上错开角度。所述第一开档和第三开档错开的角度,与第二开档和第四开档错开的角度 一致。第一开档和第三开档错开的角度为60° 180° ;第二开档和第四开档错 开的角度为60。 180° ,当滚筒为一个工作面或两个以上工作面时,应错开 适宜角度。所述印刷压印滚筒和印版滚筒两端分别增加的印刷面直径等于各自筒身的直径,印刷压印滚筒两端增加印刷面的包衬厚度略大于滚筒中间部位包衬厚 度(与纸张厚度有关),印版滚筒两端分别增加的印刷面上的包衬厚度与中间工 作面包衬厚度一致。在运行过程中,两端增加的印刷面在滚筒原开档处形成圆压圆状态,使两 滚筒中心距保持不变,从而有效抑制了原来滚筒开档(或间隙)引起的冲击、 振动、噪声和产品缺陷,同时改善了设备动态性能。本技术在原来单张纸印刷机的印刷压印滚筒和印版滚筒两端分别增 加印刷面,并在上述印刷面上增加开档,且该开档与原来固定用开档位置错开 角度,则在印刷压印过程中,滚筒两端在原开档位置已经变成了封闭的圆压圆 状态,使印刷压印滚筒和印版滚筒在运行过程中滚筒中心距保持不变,有效抑 制了冲击、振动、噪声和产品缺陷,有效改善了设备动态性能,而且滚筒原开 档位置以及尺寸不改变,不影响版架、压板、叼牙垫等附件形状及尺寸,同时 适应于胶、凹、凸各种印刷工艺滚筒。除压印滚筒外,其他印刷滚筒的筒身两 边所用包衬与中间工作面包衬完全一致,因此调整方便。可见,采用上述结构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调 整方便,可有效避免印刷滚筒在开档处冲击、振动的问题,不影响现有印刷滚 筒附件结构与尺寸,具有适用面广的优点,可适用于胶版、凹版、凸版轮转单 张纸印刷机上的各种印版滚筒、胶皮滚筒、压印滚筒、色墨滚筒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2是图1中A-A向示意图3是图1中B-B向示意图中标号,l是印刷压印滚筒,2是印版滚筒,3是纸,4是第三开档,5 是第四开档,6是第一开档,7是第二开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如图l所示为两个工作面的单张纸印刷机的印刷滚筒,包括印刷 压印滚筒1和印版滚筒2,印刷压印滚筒1的工作面上开设有用于固定叼牙、 叼牙垫和拉紧压印布装置的第一开档6,印版滚筒的筒身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拉 版装置的第二开档7,印刷压印滚筒1和印版滚筒2的两端分别增加有30mm 宽的印刷面,印刷压印滚筒1两端增加的印刷面上分别开设有第三开档4,第三开档4与第一开档6在滚筒圆周上位置错开卯° ;印版滚筒2两端增加的印 刷面上分别开设有第四开档5,第四开档5与第二开档7在滚筒圆周上位置错 开90° 。印刷压印滚筒1和印版滚筒2两端分别增加的印刷面直径等于各自筒身的 直径,印刷压印滚筒两端增加印刷面上的包衬厚度略大于滚筒中间部位包衬厚 度(与纸张厚度有关),印版滚筒两端分别增加的印刷面上的包衬厚度与中间工 作面包衬厚度一致。在运行过程中,两端增加的印刷面在滚筒原开档处形成圆压圆状态,使两 滚筒中心距保持不变,从而有效抑制了原来滚筒开档(或间隙)引起的冲击、 振动、噪声和产品缺陷,同时改善了设备动态性能。实施例2:在两个工作面的印刷滚筒上,印刷压印滚筒1和印版滚筒2的 两端分别增加有40mm宽的印刷面,印刷压印滚筒1两端增加的印刷面上分别 开设有第三开档4,第三开档4与第一开档6在滚筒圆周上位置错开60° ;印 版滚筒2两端增加的印刷面上分别开设有第四开档5,第四开档5与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张纸印刷机的印刷滚筒,包括由传动机构连接可同步转动的印刷压印滚筒(1)和印版滚筒(2),印刷压印滚筒(1)的筒身上设置用于固定叼牙、叼牙垫和拉紧压印布装置的第一开档(6),印版滚筒(2)的筒身上设置用于安装拉版装置的第二开档(7),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压印滚筒(1)和印版滚筒(2)两端分别增加30mm~50mm宽的印刷面,在印刷压印滚筒(1)的该印刷面上与第一开档(6)错开角度设置有第三开档(4);在印版滚筒(2)两端增加的印刷面上与第二开档(7)错开角度设置有第四开档(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