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中长型隧道的智能LED照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113103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02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中长型隧道的智能LED照明系统,所述中控系统暨服务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控制总线、控制系统电源线连接;所述隧道外车辆监测装置前置并与控制总线、控制系统电源线连接;所述隧道出入口处照度传感装置与控制总线、控制系统电源线连接;所述隧道内车辆监测装置与控制总线、控制系统电源线连接;所述中继信号放大装置与控制系统总线、控制系统电源线连接;所述控制系统电源、控制系统应急电源一端与电力线连接、一端与控制系统电源线连接;该中长型隧道的智能LED照明系统,采用智能化照明管理控制系统,不仅降低了照明能耗而且提高了车辆驶过隧道的安全性,同时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便于推广。(*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中长型隧道的智能LED照明系统,所述中控系统暨服务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控制总线、控制系统电源线连接;所述隧道外车辆监测装置前置并与控制总线、控制系统电源线连接;所述隧道出入口处照度传感装置与控制总线、控制系统电源线连接;所述隧道内车辆监测装置与控制总线、控制系统电源线连接;所述中继信号放大装置与控制系统总线、控制系统电源线连接;所述控制系统电源、控制系统应急电源一端与电力线连接、一端与控制系统电源线连接;该中长型隧道的智能LED照明系统,采用智能化照明管理控制系统,不仅降低了照明能耗而且提高了车辆驶过隧道的安全性,同时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便于推广。【专利说明】—种用于中长型隧道的智能LED照明系统
本技术涉及LED照明
,具体为一种用于中长型隧道的智能LED照明系统。
技术介绍
在中长型隧道照明设置中,入口和出口段需要很高的照度设计以避免“视觉黑洞”现象和人眼的明暗视觉转换,这种设计会导致天光较暗时的“过度照明”以及视觉不舒适,中长型隧道的照明需要大量灯具,功耗相应也非常大,在通行车辆少时也造成很大的电能浪费。当前的隧道照明控制系统,应用传感器控制形式的,存在灯具频繁启动而影响电子器件寿命、隧道照明往往出现骤亮骤暗现象影响交通安全的问题,而时钟控制则存在天气适应性和季节适应性差的问题。目前,国内外还没有能解决此类问题的产品。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节能环保,使用安全方便的一种用于中长型隧道的智能LED照明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环保,使用方便的用于中长型隧道的智能LED照明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中长型隧道的智能LED照明系统,包括中控系统暨服务器、控制器、控制系统电源、控制系统应急电源、控制总线、控制系统电源线、隧道外车辆监测装置、隧道出入口处照度传感装置、隧道内车辆监测装置、分控装置、中继信号放大装置、智能LED驱动电源、LED隧道照明模组、应急照明LED驱动电源,所述中控系统暨服务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控制总线、控制系统电源线连接;所述隧道外车辆监测装置前置并与控制总线、控制系统电源线连接;所述隧道出入口处照度传感装置与控制总线、控制系统电源线连接;所述隧道内车辆监测装置与控制总线、控制系统电源线连接;所述中继信号放大装置与控制系统总线、控制系统电源线连接;所述控制系统电源、控制系统应急电源一端与电力线连接、一端与控制系统电源线连接;所述智能LED驱动电源一端与电力线连接、一端与控制总线连接、一端与LED隧道照明模组连接;所述应急照明LED驱动电源一端电力线连接、一端与控制总线连接、一端与LED隧道照明模组连接。本技术中,所述中控系统由人机界面与控制程序组成。本技术中,所述中控系统暨服务器与控制器通过数据线或无线通讯方式连接。本技术中,所述控制总线配置分控装置、智能LED驱动电源和应急照明LED驱动电源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本技术中,所述控制系统应急电源配有蓄电池组,具有应急功能。本技术中,所述智能LED驱动电源具有延时降功率功能。本技术中,所述隧道外车辆监测传感装置相对于隧道入口位置前置,前置距离按如下模型确定:L=1.5v.ti式中,L为前置距离,V为道路设计时速,ti为通行时间,通常取值为6秒。本技术中,所述隧道内车辆监测传感装置相对于其所控制的部分LED模组前置。前置距离按如下模型确定:L=1.5v.t2式中,L为前置距离,V为道路设计时速,t2为通行时间,通常取值为6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中长型隧道的智能LED照明系统,采用智能的照明系统,不仅降低了照明能耗而且提高了车辆驶过隧道的安全性,同时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便于推广。【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中长型隧道的智能LED照明系统,包括中控系统暨服务器1、控制器2、控制系统电源与控制系统应急电源3、隧道外车辆监测装置4、隧道入口处照度传感装置5、隧道出口处照度传感装置6、隧道内车辆监测传感装置8、控制总线15、分控装置7、中继信号放大装置9、智能LED驱动电源10、LED隧道照明模组11、应急照明LED驱动电源12、控制系统电源线16。所述中控系统暨服务器I与控制器2连接;所述控制器2 —端与控制总线15连接,一端与控制系统电源线16连接;所述隧道外车辆监测装置4 ;所述隧道入口出口处照度传感装置6、一端与控制总线连接、另一端与控制系统电源线16连接;所述隧道内车辆监测装置8 一端与控制总线连接、另一端与控制系统电源线16连接;所述分控装置7 —端与控制总线连接、另一端与控制系统电源线16连接;所述中继信号放大装置9 一端与控制总线连接、另一端与控制系统电源线16连接;所述智能LED驱动电源10 —端与电力线连接,一端与控制总线连接,另一端与LED隧道照明模组连接;所述LED隧道照明模组11与智能LED驱动电源10连接;所述应急照明LED驱动电源12 一端与电力线连接,一端与控制总线连接,另一端与LED隧道照明模组连接。本技术中,所述中控系统由人机界面与控制程序组成。本技术中,所述中控系统暨服务器I与控制器2通过数据线或无线通讯方式连接。本技术中,所述分控装置7、智能LED驱动电源10和应急照明LED驱动电源12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本技术中,所述控制系统应急电源配有蓄电池组,具有应急功能。本技术中,所述智能LED驱动电源10具有延时降功率功能。本技术中,所述隧道外车辆监测装置4相对于隧道入口位置前置,前置距离按如下模型确定:L=1.5v.h式中,L为前置距离,V为道路设计时速,h为通行时间,通常取值为6秒。本技术中,所述隧道内车辆监测装置8相对于其所控制的部分LED隧道照明模组11前置。前置距离按如下模型确定:L=1.5v.t2式中,L为前置距离,V为道路设计时速,t2为通行时间,通常取值为6秒。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中长型隧道的智能LED照明系统,包括中控系统暨服务器、控制器、控制系统电源、控制系统应急电源、控制总线、控制系统电源线、隧道外车辆监测装置、隧道出入口处照度传感装置、隧道内车辆监测传感装置、分控装置、中继信号放大装置、智能LED驱动电源、LED隧道照明模组、应急照明LED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系统暨服务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控制总线、控制系统电源线连接;所述隧道外车辆监测装置前置并与控制总线、控制系统电源线连接;所述隧道出入口处照度传感装置与控制总线、控制系统电源线连接;所述隧道内车辆监测装置与控制总线、控制系统电源线连接;所述中继信号放大装置与控制系统总线、控制系统电源线连接;所述控制系统电源、控制系统应急电源一端与电力线连接、一端与控制系统电源线连接;所述智能LED驱动电源一端电力线连接、一端与控制总线连接、一端与LED隧道照明模组连接;所述应急照明LED驱动电源一端与电力线连接、一端与控制总线连接、一端与LED隧道照明模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方泉韩岗亭黄震许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科旭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