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饲料添加剂的粒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1080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循环流化床上粒化含氨基酸或维生素的动物饲料添加剂的方法,所述添加剂优选是一种发酵产物,必要时其还可以含有由发酵液制成的其他成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循环流化床上粒化含氨基酸或维生素的动物饲料添加剂的方法,所述添加剂优选是一种发酵产物,必要时其还可以含有由发酵液制成的其他成分。根据动物的需要,动物饲料中被添加单一的氨基酸。例如L-赖氨酸用于添加动物饲料,迄今主要使用的是含有78%L-赖氨酸的L-赖氨酸单盐酸盐。由于L-赖氨酸通过发酵制得,对于其单盐酸盐的制备而言,必须首先在昂贵的步骤中将其与粗发酵液的其他成分分离,然后将其转化为单盐酸盐,并且将后者进行结晶。在此过程中,大量的副产物以及用于后处理所必需的试剂会以废料形式出现。因为动物饲料添加物不总是要求具有高纯度,而且在发酵的副产物中通常还含有具备营养功效的有价值物质,因而过去不乏这种尝试,即用成本适宜的方法将L-赖氨酸与发酵液成分一起转变为固体动物饲料。这样的培养基的复杂组成被证实在加工时具有严重缺陷。它们一般难以干燥,这些干燥产物通常是吸湿性的,基本上没有流动性,并有结块危险,因此其不适于混合饲料工业中技术要求高的加工。最为重要的是,制备赖氨酸的发酵产物列于其中。通过喷雾干燥法将粗发酵液进行简单脱水会得到粉末状的、强吸湿的并在短期放置时间之后就会结块的浓缩物,因而不能以这种形态用作动物饲料。使用与流化床结合的喷雾干燥器,能提供一种细碎和多孔、但可流动的喷雾颗粒,其具有较低的堆积密度和仍然较高的吸湿性。在这些产物的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粉尘负荷。在流化床中的合成造粒过程(Aufbaugranulation)同样也被证明几乎不合适,因为其也需要大量的搀和剂(一般超过10重量%),根据DD 268856,其需要连续地添加。因此,搀和剂的使用在其中是极为必要,目的在于将水从发酵液中吸附出来,从而防止颗粒结块,这-->特别是在合成造粒过程中产生不利影响。基于发酵液的含氨基酸动物饲料添加剂的其他粒化方法公开于US4777051、EP0615693B和EP0533039B。US4777051公开了一种后续启动附加干燥步骤的喷雾干燥方法。基于总固体含量,不同来源的色氨酸或苏氨酸溶液以20-60重量%的含量在第一步中喷雾成剩余湿度为5-15%的半干燥颗粒。随后将该潮湿颗粒平铺在具有多孔底部的输送带式干燥器上,并用热空气进行充分干燥,从而获得一种剩余湿度约为4重量%的产物。然后干燥过程高成本地分两阶段在两台不同的设备中进行。根据EP0615693,粒化同样在两阶段干燥法中进行。发酵液可选择性地在移除部分成分后经喷雾干燥得到细小颗粒,其中至少70重量%具有100μm的最大粒径,所得细小颗粒在第二阶段构成大颗粒,其含有至少30重量%的细小颗粒。除了所述干燥粒化方法的两步骤性,其在此过程中的缺点在于,粒化过程只能成批地而不能连续地进行。在EP0809940B1中同样公开了一种用于粒化基于发酵液的动物饲料添加剂的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流化床中的发酵液被一步成粒、压缩和干燥,除了产生静态流化床所需能量以外,还同时通过机械手段向流化床中引入足够的能量以获得所期望的颗粒直径和所期望的堆密度。流化床喷雾造粒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在造粒机内部形成稳定的流化床。这表明,入流培养液的速度必须这样选择,即使待干燥微粒产生流动,但却要避免气体推动。如此将确保所形成的微粒即使不被排出,但也会进行不断的位置交换,从而对于喷入的液滴提供了同等的碰撞机会。这些方法具有流化床喷雾造粒的已知缺陷。主要包括:使用小的粒径,则必须大幅度降低入流培养液的速度,由此维持了稳定的静态流化床和避免了颗粒从造粒机中排出。因为在此方法中,入流培养液是能量载体,所以效率大幅下降。可达到的合成率过低以-->致不能够使该造粒方法经济地运行。这类方法在US4946654中有描述。由于排出粉尘而在材料上造成的损耗是这样避免的,即将其从造粒机排放的流动气体中分离并回流到流化床。所述管线是这样空间布置的,即仅很小的固体量能被引回。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可连续实施的有效方法以粒化含氨基酸和维生素的饲料添加剂,其中添加剂优选是一种发酵产物,必要时还可含有其他组分,该组分包括来自发酵液的生物质。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L-氨基酸和维生素的粒化方法,特别选自蛋氨酸、L-赖氨酸、L-苏氨酸、L-精氨酸、L-色氨酸或泛酸钙或泛酸(维生素B5),其特征在于,在循环流化床中进行造粒,其中a)在一个含流化床的造粒腔室中喷洒氨基酸或维生素水的悬浮液或水溶液,b)用干燥气体将至少10重量%的造粒腔室中的微粒排出,c)随后将所排出的微粒从气体流中分离,d)从排出气流中分离的微粒再次引入腔室,e)具有所期望粒径范围内的尺寸的成粒微粒连续地从腔室中优选向下引出,从而使腔室中存在的固体含量保持恒定。有利的方式是,干燥气体背向重力方向流经所述腔室,并且通过温度在100到450℃范围内,优选从150到350℃的入流底板引入腔室。与现有技术不同,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式中,不是在静态流化床中,而是在循环流化床中(循环流化床CFB)造粒。这意味着干燥气流的入流速度是这样设置的,即基于造粒腔室室的流化床上10到100重量%,优选30到100重量%,更优选50到100重量%的固体颗粒连续地向上离开腔室,然后从气流中分离出来并引回造粒腔室室中。对于排气所必需的入流速度依赖于粒径和颗粒密度,并且一般为必要速度的1到10倍,优选为1到4倍,该必要速度是为了能够用干燥气流使不属于细微粉尘(<100μm)的微粒以所期望的量循环。因此,特别是所述微粒还没有达到所期望的最终尺寸。-->在传统的流化床方法中(例如US4946654),仅仅非常少量的细微粉尘被吹出,粒径分布在>100μm范围内的微粒留在流化床中,并且从中引出,但并不循环。根据本专利技术,粒径<和>100μm的微粒,如果希望,则也可以是从250μm到600μm的微粒以所期望的量向上输送并循环。每小时的循环率根据本专利技术一般为造粒腔室室中滞留量的2到100倍,特别是5到50倍。按照现有技术,在流化床中的此参数的值却<2。入流速度的上限由设备可操控性的默认值决定。还发现,通过向流化床引入额外机械能量,能够实现较高的造粒机产率或颗粒直径的平衡以及堆积密度的提高。特别有利地是,造粒方法这样进行,即额外的能量通过流化床上可移动的平面形装置引入造粒腔室。在此,它们可以是安装在流化床腔室中的旋转刀片、叶片、刀刃面条铁或压缩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粒化的动物饲料添加剂,其含有40~100重量%含量的L-氨基酸,和≥0到20重量%必要时来自发酵液的成分和/或在发酵中形成的生物质。

【技术特征摘要】
DE 2003-7-11 10331366.41.粒化的动物饲料添加剂,其含有40~100重量%含量的L-氨
基酸,和≥0到20重量%必要时来自发酵液的成分和/或在发酵中形成
的生物质。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粒化动物饲料添加剂,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阿尔特S斯托克汉墨M摩尔J波利施CJ科拉森
申请(专利权)人:底古萨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