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机的折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9610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印刷机的折页装置,它增加了将印刷完成的纸带沿前进方向分切和折叠的初折单元,所述初折单元包括将印刷完成的宽纸带沿前进方向分切成至少两条纸带的纵向分切单元;分别将纵向分切后的纸带纵向对折的折页三角板,所述折页三角板的数量与分切纸带的数量相同;单纸带挤压辊组,包括与分切纸带数量相同的挤压辊组,将各自折页三角板纵向对折后的纸带完全对折;合并纸带挤压辊组,包括一对挤压辊,将多个单纸带挤压辊组对折后的纸带合并,且对折痕进一步挤压,从而使折叠的纸带的张数成倍增加,并因此使印刷机的工作效率成倍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巻筒纸印刷机的折页装置。技术背景目前书报印刷主要依靠16页巻筒纸胶印机(16页巻筒纸胶印机是指同步 进行第二面印刷的橡皮滚筒对滚式印刷机,滚筒旋转一周可印刷16页A4幅面 大小的印张)。16页巻筒纸胶印机折页过程,如附图9所示(.图中箭头为纸带 前进方向),纸带经印刷后,首先进入折页机构的三角板进行纵折,即沿A-A 线折成420minX594mra幅面的书帖(D-D为裁切线);然后一折滚筒沿B-B线完 成第二折后,折成420X297mra幅面的书帖;再经二折滚筒沿C-C线完成第三折 后,成为210X297mm的书帖,到此16页单帖折叠完成。其缺点是折页效率较 低,并因此影响了整个印刷机的印刷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折页效率成倍增加的印刷机的折页 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印刷机的折页装置,位于 印刷机的印刷单元后部,包括初折单元,位于所述初折单元后的续折单元,位于所述续折单元后的收帖单元,所述初折单元包括将印刷完成的宽纸带沿前进方向分切成至少两条纸带的纵向分切单元;分别将纵向分切后的纸带纵向对折的折页三角板,所述折页三角板的数量 与分切纸带的数量相同;单纸带挤压辊组,包括与分切纸带数量相同的挤压辊组,将各自折页三角 板纵向对折后的纸带完全对折;合并纸带挤压辊组,包括一对挤压辊,将多个单纸带挤压辊组对折后的纸带合并,且对折痕进一步挤压。本专利技术,所述续折单元包括裁切滚筒,将合并后的纸带横向切断; 第一横折滚筒,将横向切断裁切的纸带从中间叼住并折页; 第二横折滚筒,将第一横折滚筒折页后的纸页从中间叼住并折页。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收帖单元包括位于第二横折滚筒后的传送带,和位于传送带尾端的集帖托盘。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纵向分切单元包括带动纸带前进的砧辊和纵向分 切刀辊,所述纵向分切刀辊上设有环形分切刀。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增加了将印刷完成的纸带沿前进方向分 切和折叠的初折单元,所述初折单元包括将印刷完成的宽纸带沿前进方向分切 成至少两条纸带的纵向分切单元;分别将纵向分切后的纸带纵向对折的折页三 角板,所述折页三角板的数量与分切纸带的数量相同;单纸带挤压辊组,包括 与分切纸带数量相同的挤压辊组,将各自折页三角板纵向对折后的纸带完全对 折;合并纸带挤压辊组,包括一对挤压辊,将多个单纸带挤压辊组对折后的纸 带合并,且对折痕进一步挤压,从而使折叠的纸带的张数成倍增加,并因此使 印刷机的工作效率成倍增加。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印刷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纸带的折叠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纵向分切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裁切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横折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二横折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折叠完成的示意图; 图9是
技术介绍
纸带的折叠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印刷单元按照纸带9前进的方向依次包括开巻单元l,前张力单元2,正面印刷单元3,反面印刷单元4,后张力单元5。其中 纸带9继续前进而进入到折页装置的初折单元。如图2、图4所示,折页装置包括将印刷完成的纸带沿前进方向分切的纵 向分切单元,所述纵向分切单元包括带动纸带前进的砧辊7和纵向分切刀辊6; 所述纵向分切刀辊6上设有一把环形分切刀,这样可把纸带纵向分切成两条纸 带。然后纵向分切成的两条纸带,分别进入折页三角板8,所述折页三角板8 的数量为2块;单纸带挤压辊组10,包括两对挤压辊,将折页三角板纵向对折后的纸带完 全对折;合并纸带挤压辊组ll,包括一对挤压辊,将两个单纸带挤压辊组对折后的 纸带合并,且对折痕进一步挤压;然后纸带进入续折单元。所述续折单元包括裁切滚筒12,将合并后的纸带横向切断;第一横折滚筒 13,将横向切断裁切的纸带从中间叼住并折页;第二横折滚筒14,将第一横折 滚筒折页后的纸页从中间叼住并折页;收帖单元,包括位于第二横折滚筒后的传送带15,和位于传送带尾端的集 帖托盘16。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如图1所示,巻筒纸经开巻单元1开巻,纸带9平整地进入前张力单元2、 正面印刷单元3、反面印刷单元4、后张力单元5。纸带9经过正面印刷单元3、 反面印刷单元4后,完成柔版正反面印刷工序。印刷完成的纸带9经过分切刀6和砧辊7之间时,被从纵向中间位置处分 切成两条,两条纸带分别进入折页三角板8开始纵折。分切刀6和砧辊7如图 4所示。两条纸带分别经过各自折页挤压辊10后,纵折完成,然后经过挤压辊 11的合并,两路纸又被合并成一路。被合并后的纸带经过裁切滚简12, 一折滚 筒13, 二折滚筒14后,完成裁切、 一折、二折的折叠。一折、二折折叠过程如下-如图5所示,纸带9被勾针18勾住并牵引至图5位置时,折刀一19将纸 带顶入夹板一20内,夹板20夹住纸背,并带动纸张逆时针转动。在图5所示位置基础上,裁切滚筒12沿箭头方向转动180度,至图6位置, 裁切滚筒上的裁切刀17在一折滚筒13的砧板22处将第一张纸从纸尾处裁断。 同时裁切滚筒上的勾针18又将第二张纸的纸头勾住。在图6所示位置基础上, 一折滚筒13再转动90度,至图7位置,此时一 折滚筒上的折刀二 21将纸张顶入二折滚筒的夹板二 23内,夹板二23夹住纸背, 并带动纸张顺时针转动。与此同时,夹板一20将纸头释放。在图7所示位置基础上,二折滚筒14再转动90度,至图8位置,此时二 折滚筒的夹板二 23松开,将折叠好的书帖释放到输送带15上。完成折叠的书帖经输送带15输送到收帖单元16,收齐书帖。本实施例采用双三角板结构,其折页过程如图3所示(图中箭头为纸带前 进方向)。纸带经印刷后,分切刀沿A-A处分切成两条纸带,两条纸带分别进入 折页三角板进行纵折,即沿B-B线分别折成840mmX297mm幅面的书帖;然后一 折滚筒沿C-C线完成第二折后,折成420X297mm幅面的书帖;再经二折滚筒沿 D-D线完成第三折后,成为210X297咖的书帖,到此32页单帖折叠完成。以上所述仅仅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举例,例如纵切的纸带为三条,对 应的折页三角板为三块,则具有三倍的折页效率,类似的技术方案也在本专利技术 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印刷机的折页装置,位于印刷机的印刷单元后部,包括初折单元,位于所述初折单元后的续折单元,位于所述续折单元后的收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折单元包括将印刷完成的宽纸带沿前进方向分切成至少两条纸带的纵向分切单元;分别将纵向分切后的纸带纵向对折的折页三角板,所述折页三角板的数量与分切纸带的数量相同;单纸带挤压辊组,包括与分切纸带数量相同的挤压辊组,将各自折页三角板纵向对折后的纸带完全对折;合并纸带挤压辊组,包括一对挤压辊,将多个单纸带挤压辊组对折后的纸带合并,且对折痕进一步挤压。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的折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续折单元包括裁切滚筒,将合并后的纸带横向切断;第一横折滚筒,将横向切断裁切的纸带从中间叼住并折页; 第二横折滚筒,将第一横折滚筒折页后的纸页从中间叼住并折页。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机的折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帖单元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印刷机的折页装置,位于印刷机的印刷单元后部,包括初折单元,位于所述初折单元后的续折单元,位于所述续折单元后的收帖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折单元包括将印刷完成的宽纸带沿前进方向分切成至少两条纸带的纵向分切单元;分别将纵向分切后的纸带纵向对折的折页三角板,所述折页三角板的数量与分切纸带的数量相同;单纸带挤压辊组,包括与分切纸带数量相同的挤压辊组,将各自折页三角板纵向对折后的纸带完全对折;合并纸带挤压辊组,包括一对挤压辊,将多个单纸带挤压辊组对折后的纸带合并,且对折痕进一步挤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洪忠张福兴鞠绍学朱志远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东航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