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深井高速数据传输系统的电缆及使用方法。七芯电缆在长度大于3000米时,仅能允许同时用一对绞合线进行高速稳定数据传输,即第7芯线与其相邻线,而第1-6芯线相互间为平行关系,不利于长线传输。一种用于深井高数据传输系统的电缆及使用方法,所述电缆为七芯缆芯结构的铠装电缆,包括第一芯线、第二芯线、第三芯线、第四芯线、第五芯线、第六芯线及第七芯线,第一芯线和第二芯线绞合为第一绞合芯线,第四芯线和第五芯线绞合为第二绞合芯线,第一绞合芯线、第三芯线、第二绞合芯线和第六芯线分别与第7芯线常规绞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同时使用两对绞合线进行高速数据传输且能够提高深井数据传输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七芯电缆在长度大于3000米时,仅能允许同时用一对绞合线进行高速稳定数据传输,即第7芯线与其相邻线,而第1-6芯线相互间为平行关系,不利于长线传输。一种用于深井高数据传输系统的电缆及使用方法,所述电缆为七芯缆芯结构的铠装电缆,包括第一芯线、第二芯线、第三芯线、第四芯线、第五芯线、第六芯线及第七芯线,第一芯线和第二芯线绞合为第一绞合芯线,第四芯线和第五芯线绞合为第二绞合芯线,第一绞合芯线、第三芯线、第二绞合芯线和第六芯线分别与第7芯线常规绞合。本专利技术可同时使用两对绞合线进行高速数据传输且能够提高深井数据传输率。【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深井数据测量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在石油天然气、非常规油气及煤层气田勘探开发中微地震水力压裂监测测井技术,是一种勘探开发新方法。当使用水力压裂技术,对几千米深井中的含油气地层进行高压(大约40MPa上下)水力压裂时,含油气地层岩石会在天然裂缝基础上形成更大规模的裂缝网,当裂缝张开或闭合时,就会产生微小的天然地震(声发射事件),用井下高灵敏度三分量检波器阵列接收并定位这些微地震事件,就能测绘出裂缝网形状,用以监测水力压裂所形成裂缝的位置及油气运移范围,以预测油气产量。由于微地震事件的数据都是唯一的,要求通过超长距离电缆(中间不可能增音)实时采集数据、高速传输、精确定位并测绘下来。同类仪器还可用于井间地震成像测量(Cross well Seismic data imaging)和变偏移距垂直地震剖面法勘探技术等(Walkaway 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或W-VSP)。此类仪器目前几乎全为进口,例如:法国的Sercel公司,其价格是国产的145% ;英国的Avalon公司,其对电缆要求高,故障多;而美国的Schlumberger只提供技术服务不卖仪器,其服务价是国产的2至3倍。因此,进口仪器价格及技术服务不仅昂贵,还有使用维修困难、使用周期短、成本高等缺陷。除此之外,在地球物理综合测井,特别是微地震水力压裂监测测井中,要求将地层水力压裂过程中只产生一次的微地震事件尽量不漏的记录下来,这就要求高的采样率、高的数据传输率和低的传输误码率。现有(国产)长距离5000-7000米铠装电缆数传系统的传输速率一般为500khz / s,若提高传输速率则因误码太多(要求误码小于10_7)而失败。参见图2:现有深井数据传输系统的电缆为7芯缆芯结构的铠装电缆,分别为均布于外围6根芯线,中间为芯线7,6根芯线一般沿顺时针与芯线7为绞合关系,顺序命名为第6芯线,其分配方式为--第1,7芯线用于进行数据传输(可达到500khz/s—7000m,Imhz/s—5500m);第2,3芯线用于井下数传短节及10级接收短节供电(加电时5000M电缆瞬间电流可达IA以上,电缆压降约83VDC);第4芯线用于进行CCL,GAMMA供电及深度测量;第5,6芯线用于进行10级接收短节推靠臂推靠电机供电、制动检测及自动推收;如果使用3000米电缆500Khz/S其任意两相邻线都可稳定传输;如果是5000米电缆500Khz/S; IMhz/S:则只有中心线,即第7芯线与其相邻线可稳定传输;如果使用7000米电缆500Khz/S:则只有中心线第7芯线与其相邻线可稳定传输。其最大缺憾是当电缆长度大于3000米后,仅能允许同时用一对绞合线进行高速稳定数据传输,即第7芯线与其相邻线,因第7芯线与第1-6芯线为绞合关系,而第1-6芯线相互间为平行关系,不利于长线传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同时使用两对绞合线进行高速数据传输且能够提高深井数据传输率的用于深井高速数据传输系统的电缆及使用方法。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深井高数据传输系统的电缆,所述电缆为七芯缆芯结构的铠装电缆,包括第一芯线、第二芯线、第三芯线、第四芯线、第五芯线、第六芯线及第七芯线,所述第一芯线、第二芯线、第三芯线、第四芯线、第五芯线及第六芯线沿第七芯线圆周方向依次均布,所述第一芯线和第二芯线绞合为第一绞合芯线,所述第四芯线和第五芯线绞合为第二绞合芯线,第一绞合芯线、第三芯线、第二绞合芯线和第六芯线分别与第7芯线常规绞合,其绞合距为7.0cm且绞合点依次错开。所述电缆为七芯缆芯结构的铠装电缆,分别为第一芯线、第二芯线、第三芯线、第四芯线、第五芯线、第六芯线及第七芯线,所述第一芯线、第二芯线、第三芯线、第四芯线、第五芯线及第六芯线沿第七芯线圆周方向依次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线和第二芯线绞合为第一绞合芯线,第七芯线与第三芯线、第四芯线、第五芯线及第六芯线中任一芯线绞合为第二绞合芯线,其绞合距为7.0cm0所述铠装电缆型号为W7-11.8-B。一种用于深井高速数据传输系统的电缆的使用方法,所述深井高速数据传输率系统包括高温稳压电源及通过电缆分别连接的两组单数传系统,每组单数传系统包括井下数传短节和井上数传短节,所述第一组井下数传短节和井上数传短节通过第一绞合芯线连接,第二组井下数传短节和井上数传短节通过第二绞合芯线连接,第三绞合芯线连接高温稳压电源。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7芯铠装电缆的缆芯结构,将第1,2芯线和第4,5芯线分别绞合,再实现7缆芯的常规绞合及铠装电缆的完成,这样的电缆的优点是:对于5500米电缆,可监测5200米以下深度的井,可涵盖现有石油天然气井深范围的80%以上(指2Mhz/S的传输率),扩大了又优化了国产仪器的应用范围。对5500米以上到7000米电缆,I, 2线和4,5线并用两套数传系统可以达到IMhz/S的传输率。此种结构的电缆将原有电缆只允许同时使用一对绞合线进行高速数据传输改造为可同时使用两对绞合线进行数据传输,在不改变原有电缆直径、单位长度自重及抗拉强度的情况下,将原有电缆中另5芯的功能,用运动、定位静止分时分配的办法及在井下增加一个高温稳压电源在井上用直流高压传输的办法减小电流实现用3芯电缆来完成,省出两芯电缆绞合用于双数传系统。2.第一绞合芯线和第二绞合芯线并用两套数传系统可以达到2Mhz/S的传输率(原数传率为500Khz/S),与7芯标准铠装测井电缆保持了通用性,节约了成本; 3.本专利技术中电缆链接的双数传系统仍沿用原已成功应用的数传方式,保证了稳定可靠,减低了成本又达到提高数传率的目的,并用两套单数传系统,可以提高数传速率一倍或三倍。【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缆连接的深井高数据传输率系统示意图; 图2为七芯标准铠装测井电缆截面图。其中:1.外铠;2.内铠;3.缆芯;4.第一芯线;5.第二芯线;6.第三芯线;7.第四芯线;8.第五芯线;9.第六芯线;10.第七芯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2,一种用于深井高数据传输系统的电缆,电缆为七芯缆芯结构的铠装电缆,型号为W7-11.8-B,包括第一芯线4、第二芯线5、第三芯线6、第四芯线7、第五芯线8、第六芯线9及第七芯线10,第一芯线4、第二芯线5、第三芯线6、第四芯线7、第五芯线8及第六芯线9沿第七芯线10圆周顺时针方向依次均匀分布,第一芯线4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深井高速数据传输系统的电缆,所述电缆为七芯缆芯结构的铠装电缆,包括第一芯线(4)、第二芯线(5)、第三芯线(6)、第四芯线(7)、第五芯线(8)、第六芯线(9)及第七芯线(10),所述第一芯线(4)、第二芯线(5)、第三芯线(6)、第四芯线(7)、第五芯线(8)及第六芯线(9)沿第七芯线(10)圆周方向依次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线(4)和第二芯线(5)绞合为第一绞合芯线,所述第四芯线(7)和第五芯线(8)绞合为第二绞合芯线,第一绞合芯线、第三芯线(6)、第二绞合芯线和第六芯线(9)分别与第七芯线(10)常规绞合,其绞合距为7.0cm且绞合点依次错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正典,万文曼,赵炜,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弘传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