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锡接合结构以及焊锡接合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076381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4 0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焊锡接合结构以及焊锡接合方法,所述焊锡接合结构具有棱柱或者圆柱状的金属引脚、铝线以及焊锡层,所述铝线具有卷绕于所述金属引脚的卷绕部,所述焊锡层将所述卷绕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金属引脚接合。所述卷绕部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在与所述铝线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中具有因一部分消失而出现的变形面,所述焊锡层与所述变形面紧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焊锡接合结构以及焊锡接合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为了将铜导线接合而进行了锡焊。并且,在日本公开专利公报2008-148533号中,试验了通过使用铜覆层铝线,在与以往锡焊铜导线的情况相同的条件下,对以铝作为主要部分的导线进行锡焊。并且,还试验了铝导线的锡焊。在日本公开专利公报2011-222406号中,公开了在多个铝裸线捻合而成的芯线的外侧具有绝缘覆层的铝覆层电线中,使焊锡浸透至芯线内部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将被除去了绝缘覆层而露出了芯线的铝覆层电线的一端浸入到熔融焊锡中,并对熔融焊锡施加超声波振动。并且,从铝覆层电线的另一端抽吸铝覆层电线的绝缘覆层内侧的空气。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马达等电气产品的配线中,作为将两根导线接合的方法,有时候采用先将一方导线与金属引脚等接合,然后,将另一方导线与该金属引脚接合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以往一直使用铜制的导线。本申请的专利技术者试验了在该接合结构中,将上述一方导线换成铝线。但是,在日本公开专利公报2011-222406号中,只公开了使焊锡浸透至为捻合线的芯线内部的方法,没有公开将铝线与金属引脚接合的方法。因此,本申请的专利技术者需要独自研究在将铝线与金属引脚接合时的接合结构和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将金属引脚与铝线牢固地接合。本专利技术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焊锡接合结构具有棱柱或者圆柱的金属引脚、铝线以及焊锡层,所述铝线具有卷绕于所述金属引脚的卷绕部,所述焊锡层将所述金属引脚和所述卷绕部的至少一部分接合,所述卷绕部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在与所述铝线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中具有因一部分消失而出现的变形面,所述焊锡层与所述变形面紧贴。根据本专利技术所例示的焊锡接合结构,能够将金属引脚与铝线牢固地接合。附图说明图1是马达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静止部的立体图。图3是焊锡接合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焊锡接合处理的流程的图。图5是表示形成有卷绕部的金属引脚的图。图6是表示焊锡处理装置的图。图7是拍摄金属引脚的顶端部附近的截面的照片。图8是拍摄焊锡层内的铝线的截面的照片。图9是拍摄焊锡层内的铝线的截面的照片。图10是拍摄焊锡层内的铝线的截面的照片。图11是拍摄焊锡层内的铝线的截面的照片。图12将图11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图。图13是拍摄金属引脚的顶端部附近的截面的照片。图14是拍摄焊锡层内的铝线的截面的照片。图15是拍摄焊锡层内的铝线的截面的照片。图16是拍摄焊锡层内的铝线的截面的照片。图17是拍摄焊锡层内的铝线的截面的照片。图18是拍摄焊锡层内的铝线的截面的照片。图19是将变形面放大表示的图。图20是将变形面放大表示的图。图21是将变形面放大表示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说明书中,将马达的中心轴线方向的上侧简称为“上侧”,下侧简称为“下侧”。另外,上下方向并不表示组装到实际设备时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并且,将与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或者大致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图1是本专利技术例示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1的纵剖视图。马达1为感应马达。马达1包括:为固定组装体的静止部2、为旋转组装体的旋转部3、以及机壳4。旋转部3包括:轴32和为鼠笼式转子的旋转部主体31。轴32压入固定于形成在旋转部主体31的孔部并沿马达1的中心轴线J1朝向上下方向配置。轴32的中心轴线与中心轴线J1一致。机壳4包括:包围中心轴线J1的大致圆筒状的筒状部41;封闭筒状部41的下侧开口的下部42;以及封闭筒状部41的上侧开口的上部43。在下部42的中央设置有供轴32插入的开口422。在下部42的开口422的周围设置有下侧轴承部421。在上部43的中心轴线J1的周围设置有上侧轴承部431。上侧轴承部431以及下侧轴承部421将旋转部3的轴32支承为能够旋转。静止部2包括与旋转部主体31的外周面对置的环状的定子20。定子20的外周部固定于机壳4的筒状部41的内周面。定子20的中心轴线与中心轴线J1一致。定子20包括多个线圈部21。多个线圈部21在旋转部主体31的周围沿周向配置。各线圈部21包括由铁等磁性体构成的芯部211、树脂制的绝缘件212、以及线圈213。芯部211沿径向延伸,并且芯部211的顶端与旋转部主体31对置。绝缘件212为覆盖芯部211的沿径向的侧面的绕线管。线圈213通过从绝缘件212上卷绕多层铝线而设置于芯部211。图2是表示马达1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2只表示静止部2。静止部2还包括接合器22。接合器22位于一部分线圈部21中的绝缘件212的上表面。这些线圈部21具有从该上表面朝向上方突出的金属引脚26。如图1所示,接合器22具有供金属引脚26插入的插入孔221。金属引脚26为棱柱,例如为四棱柱。金属引脚26也可为圆柱。金属引脚26的上端到达接合器22的上方。金属引脚26例如通过对磷青铜实施镀锡加工而形成。图2的静止部2具有四根金属引脚26。沿周向排列的八个线圈部21中的每隔一个而存在的四个线圈部21的线圈213由一根铝线形成。该铝线的两端部分别与两根金属引脚26连接。并且,剩下的每隔一个而存在的四个线圈部21的线圈213也由一根铝线形成。该铝线的两端分别与剩下的两根金属引脚26连接。线圈部21的个数也可不为八个,金属引脚26的个数也可不为四个。接合器22包括固定引线223的引线固定部222。在引线223的一端设置有铜等金属制的环状端子224。环状端子224锡焊焊接于金属引脚26,从而与金属引脚26连接。引线223的另一端与省略图示的外部电源连接。从该外部电源经由引线223以及金属引脚26向多个线圈部21提供驱动电流,从而图1的旋转部3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旋转。图3是接合器22的剖视图,表示包括金属引脚26的中心轴线J2的面上的接合器22的截面。在图3中,用矩形简略化表示绝缘件212,并且省略引线223以及环状端子224的图示。形成线圈213的铝线27包括卷绕部271,所述卷绕部271沿金属引脚26的中心轴线J2卷绕于金属引脚26。铝线27的直径比金属引脚26的粗细小。金属引脚26的截面形状既可为圆形也可为方形。这里,金属引脚26的粗细为金属引脚26的与中心轴线J2垂直的截面中的最大宽度。为铝线27中的卷绕于金属引脚26的部分的卷绕部271包括疏卷部272和密卷部273,所述疏卷部272设置于金属引脚26的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焊锡接合结构,其具有:棱柱或者圆柱状的金属引脚;铝线,其具有卷绕于所述金属引脚的卷绕部;以及焊锡层,其将所述卷绕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金属引脚接合,所述卷绕部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在与所述铝线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中具有因一部分消失而出现的变形面,所述焊锡层与所述变形面紧贴。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1.07 JP 2012-245629;2013.04.26 JP 2013-09361.一种焊锡接合结构,其具有:
棱柱或者圆柱状的金属引脚;
铝线,其具有卷绕于所述金属引脚的卷绕部;以及
焊锡层,其将所述卷绕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金属引脚接合,
所述卷绕部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在与所述铝线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中具有因一
部分消失而出现的变形面,所述焊锡层与所述变形面紧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锡接合结构,
在所述截面中,在所述变形面与所述铝线的原形轮廓之间存在有铝粒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锡接合结构,
所述变形面与所述金属引脚对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焊锡接合结构,
在所述截面中,在所述变形面与所述金属引脚之间存在有铝粒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焊锡接合结构,
所述金属引脚的表面具有与所述焊锡层内的所述铝线的部位对置的槽。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焊锡接合结构,
所述铝线的直径比所述金属引脚的粗细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焊锡接合结构,
所述卷绕部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具有疏卷部,在所述疏卷部,所述铝线隔着比所述
铝线的直径大的间隙卷绕于所述金属引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焊锡接合结构,
所述卷绕部具有密卷部,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横川知佳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