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用富锌营养剂及其制备和用于生产富锌大米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048411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5 0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用富锌营养剂及其制备和用于生产富锌大米的方法。该水稻用富锌营养剂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构成:锌源,以锌重量计0.5~25.5;生物有机肥6.5~9.2;硫酸亚铁0.05~0.15;酸碱缓冲剂0.33~4.8;肥料粘结剂0.01~0.05。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施加上述富锌营养剂。按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生产的大米锌含量可达到14.6~40.2mg/kg;且生产的大米符合国家食品标准的要求,保持了大米原有的营养又达到了富锌的目的,具有良好的生理活性,易于消化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作物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用富锌营养剂及其制备和用于生产富锌大米的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有大约三分之二的居民以大米作为主食,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的种植面积占到我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一半,分布区域辽阔。基于人口压力等,我国在过去的大米生产中十分重视产量而忽视了大米的质量,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今天,人们对营养均衡的需求越来越高,使得近年来对大米的营养质量也越来越重视。锌,元素符号Zn,是第四常见的金属,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在人体中其含量仅次于铁,其对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已发现锌参与了二百多种酶的合成与激活,是唯一在六大酶系中均存在的微量元素。同时也是多种金属蛋白、结构蛋白和核酸的重要组成成分,在调控机体物质合成与代谢,维持结构稳定等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人每天的锌推荐摄入量为10~15 mg,经调查研究发现,我国水稻土缺锌的状况十分普遍,尤其是北方和长江中下游两岸的石灰性水稻土,这也造成了大米中锌的缺乏,进而可能导致人体锌摄入不足,对人体锌营养状况产生影响。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锌缺乏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居民健康状况的第五大威胁。锌缺乏可能导致生长发育落后、青春期发育迟缓、分娩异常、皮肤病、眼病、免疫功能减退等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因此,科学补锌迫在眉睫。大米是我国居民的主粮之一,食用富含锌的大米成为了科学补锌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大米富锌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外加法”, 如专利号200910248713.9,即将锌元素以添加剂的形式加入到成熟大米中,即将含锌的溶液或粉剂按照一定的比例和大米混合,再进行一些加工而成。这样制作的富锌大米虽具有一定效果,但是人们在食用大米前会洗涤,俗称淘米,这个过程将会造成大量锌的流失起到的实际效果非常有限。二、“内持法”,即把大米用含锌溶液浸泡后晒干。这种方法会破坏大米内部结构,影响口感,且费工费钱,不宜保存。三、“作物叶喷法”,即在水稻的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向叶面喷施锌肥,使其叶面吸收、转化为富锌大米,如专利号200410084878.4和200610086308.8。这种方法虽然比较先进,但是叶面喷施肥会使得大米中大量无机态残留并且这种施肥方式会增加劳动成本,而且高浓度的液态肥料若控制不好可能造成作物叶面的损伤等。四、对于向土壤施加锌肥的研究有大量报道,然而这些研究主要关注于土壤缺锌情况下补充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的锌对作物的影响,加入的锌并非为了提高作物中的锌含量。少量报道也关注施锌对作物锌含量提高效果的影响,然而一般都效果不佳,作物中的锌含量仅能小幅提高,郭九信等在《氮锌互作对水稻产量及籽粒氮、锌含量的影响》中发现在土壤中直接施用锌肥能显著提高水稻籽粒中的锌积累量,从该文献中给出的图表分析,水稻籽粒中锌含量最多可提高约12%。施锌同时可提高水稻籽粒中氮含量和粗蛋白含量,有助于提高大米的品质。但是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特别是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今天,10%左右的提高还显得不足。为了满足这种需求,我们需要得到更高锌含量大米。文献中所述的大量施氮可提高大米中锌含量,但俄胜哲等在《氮磷钾肥对稻米铁、锌、铜、锰、镁、钙含量和产量的影响》中发现随着施用氮肥的增加,水稻籽粒中锌含量呈现先增长后减少的趋势。郝虎林等在《供氮水平对稻株铁、锰、铜、锌含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一文中也发现了同样的趋势。因此,通过提高氮肥用量来大幅提高大米中锌含量的方法可行性不高。因此,获得高安全性的更高锌含量的大米的技术问题有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稻用富锌营养剂及其制备和用于生产富锌大米的方法,用此方法生产的大米锌含量为14.6~40.2 mg/kg。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稻用富锌营养剂,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构成:锌源,以锌重量计:0.5~25.5;生物有机肥:      6.5~9.2;硫酸亚铁:        0.05~0.15;酸碱缓冲剂:      0.33~4.8;肥料粘结剂:      0.01~0.05。优选地,所述锌源为含锌元素的矿物材料或含锌的化合物中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锌源为可溶性锌盐或氧化锌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更优选地,所述可溶性锌盐为硫酸锌、醋酸锌、氯化锌或氧化锌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优选地,所述酸碱缓冲剂为硫粉与硅酸盐的混合物,硫粉的重量份数为0.05~1.6,硅酸盐的重量份数为0.28~3.2。本专利技术提供上述的水稻用富锌营养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锌源、生物有机肥、硫酸亚铁和酸碱缓冲剂磨成粉末状待用;2)按照所述量将锌源、生物有机肥、硫酸亚铁和酸碱缓冲剂混合均匀;3)将步骤2)中所述混合物在圆盘上造粒,造粒时加入所述量的肥料粘结剂,所得肥料颗粒即为富锌营养剂。本专利技术提供上述的水稻用富锌营养剂用于生产富锌大米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水稻施基肥时同时施入所述水稻用富锌营养剂,所述水稻用富锌营养剂的施加量以锌的重量计为2~20 kg/亩,优选为14~18 kg/亩,更优选为16 kg/亩。2)进行水肥管理,最终收获富锌大米。本专利技术提供另一种上述的水稻用富锌营养剂用于生产富锌大米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分蘖拔节期、孕穗期或灌浆期的其中之一或其任意组合,向水稻田中施入水稻用富锌营养剂,所述水稻用富锌营养剂的施加量以锌的重量计为2~16 kg/亩,优选为10~14 kg/亩,更优选为12 kg/亩。2)进行水肥管理,最终收获富锌大米。本专利技术提供另一种上述的水稻用富锌营养剂用于生产富锌大米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水稻施基肥时同时施入所述水稻用富锌营养剂,所述水稻用富锌营养剂的施加量以锌的重量计为2~16 kg/亩,优选为10 kg/亩。2)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分蘖拔节期、孕穗期或灌浆期的其中之一或其任意组合,向水稻田中施入水稻用富锌营养剂,所述水稻用富锌营养剂的施加量以锌的重量计为2~10 kg/亩,优选为8 kg/亩。3)进行水肥管理,最终收获富锌大米。本专利技术优点在于:1、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生产的大米锌含量可达到14.6~40.2 mg/kg。2、按照本专利技术方法生产的大米符合国家食品标准的要求,保持了大米原有的营养又达到了富锌的目的,具有良好的生理活性,易于消化吸收。3、具有较好的可控性,可根据不同需求生产不同锌含量的大米。4、本专利技术与之前的技术相比较,具有较好可控性,使其有更广阔的利用空间。可作为生物锌源,提取其中生物锌后制成添加剂用以制作食品、药品等;对于缺锌人群可针对其症状食用适量本方法生产大米达到补锌效果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稻用富锌营养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构成:锌源,以锌重量计:0.5~25.5;生物有机肥:??????6.5~9.2;硫酸亚铁:????????0.05~0.15;酸碱缓冲剂:??????0.33~4.8;肥料粘结剂:??????0.01~0.0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用富锌营养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构成:
锌源,以锌重量计:0.5~25.5;
生物有机肥:      6.5~9.2;
硫酸亚铁:        0.05~0.15;
酸碱缓冲剂:      0.33~4.8;
肥料粘结剂:      0.01~0.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用富锌营养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锌源为含锌元素的矿物材料或含锌的化合物中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稻用富锌营养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锌源为可溶性锌盐或氧化锌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稻用富锌营养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性锌盐为硫酸锌、醋酸锌、氯化锌或氧化锌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用富锌营养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酸碱缓冲剂为硫粉与硅酸盐的混合物,硫粉的重量份数为0.05~1.6,硅酸盐的重量份数为0.28~3.2。
6.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水稻用富锌营养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锌源、生物有机肥、硫酸亚铁和酸碱缓冲剂磨成粉末状待用;
2)按照所述量将锌源、生物有机肥、硫酸亚铁和酸碱缓冲剂混合均匀;
3)将步骤2)中所述混合物在圆盘上造粒,造粒时加入所述量的肥料粘结剂,所得肥料颗粒即为富锌营养剂。
7.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琦王张民潘斐毛彦军
申请(专利权)人:微港生物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