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元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39329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1 0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网元设备,包括箱体、板卡、用于支撑所述板卡的支架,以及固定于所述板卡一侧的散热片,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一流道,所述散热片内部设有第二流道,所述箱体上设有第三流道,所述网元设备还包括动力装置;所述支架、第二流道、第三流道和所述动力装置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并形成一密闭的冷却流道,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冷却流道内的冷却剂循环流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网元设备,其散热效果较好,且该网元设备的噪音低、功耗小、成本低。(*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网络通信
,特别涉及一种散热效果较好的网元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通信系统的要求也逐渐增高,通常表现在要求通信系统提供更多、更复杂的服务。然而,这意味着网元设备的主板在设计上越来越复杂,主板的复杂直接导致了其功耗越来越大,因此发热量也越来越大。因此,这对网元设备的散热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现有技术中,一般在网元设备的箱体内安装风扇单元对其进行散热,但是有以下缺陷:(1)网元设备内部空气流通效果较差,导致散热效果不佳;(2)风扇单元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较大;(3)风扇单元的功耗较大,成本较高;(4)风扇单元占用的网元设备的空间较大;(5)灰尘、湿气等会通过风扇单元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进入网元设备内部,随着时间的延长会影响网元设备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较好的网元设备,且该网元设备的噪音低、功耗小、成本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网元设备,包括箱体、板卡、用于支撑所述板卡的支架,以及固定于所述板卡一侧的散热片,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一流道,所述散热片内部设有第二流道,所述箱体上设有第三流道,所述网元设备还包括动力装置;所述支架、第二流道、第三流道和所述动力装置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并形成一密闭的冷却流道,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冷却流道内的冷却剂循环流动。优选地,所述第二流道在散热片内部呈蛇形排布,和/或所述第三流道在箱体上呈蛇形排布。优选地,所述支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的第一流道入口和第一流道出口,所述散热片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的第二流道入口和第二流道出口,所述箱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的第三流道入口和第三流道出口,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入口端和出口端;其中,每一所述第二流道通过第二流道入口和第二流道出口连接至两侧支架之间,且一所述支架的第一流道出口与所述动力装置的入口端连通,且该支架的第一流道入口与所述第二流道出口连通;另一所述支架的第一流道出口与所述第二流道入口连通,且该支架的第一流道入口与所述第三流道出口连通;所述第三流道入口与所述动力装置的出口端连通。优选地,每一所述第二流道通过第二流道入口和第二流道出口连接至两侧支架之间,且一所述支架的第一流道入口与所述动力装置的出口端连通,且该支架的第一流道出口与所述第二流道入口连通;另一所述支架的第一流道入口与所述第二流道出口连通,且该支架的第一流道出口与所述第三流道入口连通;所述第三流道出口与所述动力装置的入口端连通。优选地,所述散热片为至少两个时,所述一支架设有与所述散热片上的第二流道入口相同数量的第一流道出口,且各第一流道出口与各第二流道入口对应连通;所述另一支架设有与所述散热片上的第二流道出口相同数量的第一流道入口,且各第一流道入口与各第二流道出口对应连通。优选地,所述散热片为至少两个时,各散热片的第二流道依次串接且连通后,首端的第二流道入口与一支架的第一流道出口连通,尾端的第二流道出口与另一支架的第一流道入口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三流道为两个,且分别设于所述箱体的两相对侧,两所述第三流道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优选地,所述连接管为软管。优选地,所述动力装置为抽水马达。本技术提供的网元设备通过在用于支撑板卡的支架上设置第一流道,在散热片内部设置第二流道,在箱体上设置第三流道,同时该网元设备还包括一动力装置,并通过连接管将支架、第二流道、第三流道和动力装置连通形成一密闭的冷却流道,在动力装置的动力作用下,冷却流道内的冷却剂不断地循环流动,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对网元设备的散热,且在运行过程中噪音较低、功耗较小、成本也较低;此外,动力装置占用的空间较小,且整个箱体可以采用全封闭的形式,因此可以有效的防尘,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网元设备的局部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网元设备的局部结构原理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网元设备的局部结构原理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网元设备,包括箱体10、板卡(图中未标示)、用于支撑该板卡的支架20,以及固定于板卡一侧的散热片30,其中,支架20上设有第一流道205,且设有与第一流道205连通的第一流道入口201和第一流道出口202;散热片30内部设有第二流道301,且设有与第二流道连通的第二流道入口302和第二流道出口303;箱体10上设有第三流道101,且设有与第三流道连通的第三流道入口102和第三流道出口103;该网元设备还包括动力装置40,且具有入口端401和出口端402;支架20、第二流道301、第三流道101和动力装置40之间通过连接管50连通并形成一密闭的冷却流道,动力装置40驱动冷却流道内的冷却剂循环流动。散热片30紧贴在板卡上的发热部件,能够获得更好的散热效果。第三流道101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设置:(1)设置在现有的散热器内部,并将该散热器固定于箱体10的外表面;(2)设置在现有的散热器内部,并将该散热器作为箱体10的某一表面。应当说明的是,第三流道101也可采用其他方式设置,在此不作一一说明。第三流道101可以设置在箱体10的任意侧,具体设置方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如优选地可将第三流道101设置在网元设备的顶部和/或底部和/或两个侧面。例如,本实施例中,第三流道101为两个,且分别设于箱体10的两相对侧,两个第三流道101之间通过连接管50连通。应当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流道101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两个以上,只要能有效的散热即可。本实施例中,以水做为冷却剂。应当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使用其他物质做为冷却剂。本实施例中,上述动力装置40可以为抽水马达。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动力装置40。支架20、第二流道301、第三流道101、动力装置40之间的优选连接方式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请再次参照图1,每一第二流道301通过第二流道入口302和第二流道出口303连接至两侧支架20之间,其中,一支架20的第一流道出口202与动力装置40的入口端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网元设备,包括箱体、板卡、用于支撑所述板卡的支架,以及固定于所述板卡一侧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一流道,所述散热片内部设有第二流道,所述箱体上设有第三流道,所述网元设备还包括动力装置;所述支架、第二流道、第三流道和所述动力装置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并形成一密闭的冷却流道,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冷却流道内的冷却剂循环流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元设备,包括箱体、板卡、用于支撑所述板卡的支架,以及固
定于所述板卡一侧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一流道,所述
散热片内部设有第二流道,所述箱体上设有第三流道,所述网元设备还包括
动力装置;所述支架、第二流道、第三流道和所述动力装置之间通过连接管
连通并形成一密闭的冷却流道,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冷却流道内的冷却剂
循环流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在散热片
内部呈蛇形排布,和/或所述第三流道在箱体上呈蛇形排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元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的第一流道入口和第一流道出口,
所述散热片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的第二流道入口和第二流道出口,所
述箱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的第三流道入口和第三流道出口,所述动
力装置包括入口端和出口端;
其中,每一所述第二流道通过第二流道入口和第二流道出口连接至两个
所述支架之间,且一所述支架的第一流道出口与所述动力装置的入口端连通,
且该支架的第一流道入口与所述第二流道出口连通;另一所述支架的第一流
道出口与所述第二流道入口连通,且该支架的第一流道入口与所述第三流道
出口连通;所述第三流道入口与所述动力装置的出口端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元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的第一流道入口和第一流道出口,
所述散热片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的第二流道入口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新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邦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