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护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25156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9 19:05
一种床护栏包括支撑组件及旋转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支撑管及第二支撑管、第一弯管及第二弯管。旋转组件设于第二支撑管的顶端的开口处。旋转组件的第一转动接头固定设于第二支撑管的顶端,第一转动接头的收容腔的内侧壁上设有凹凸部。弹性件收容于收容腔内。齿轮收容于收容腔内且沿收容腔可滑动。齿轮与凹凸部相啮合。解锁按钮的弧形支脚穿过第二转动接头,且与齿轮相抵接。按下解锁按钮,弧形支脚下压齿轮,齿轮沿收容腔运动,齿轮与台阶部及凹凸部相脱离,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旋转第二弯管。松开解锁按钮,弹性件恢复弹性形变,第二弯管通过第二转动接头定位。上述床护栏可以帮助老年人较为方便的自行从床上起身并下地行走。(*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床护栏包括支撑组件及旋转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支撑管及第二支撑管、第一弯管及第二弯管。旋转组件设于第二支撑管的顶端的开口处。旋转组件的第一转动接头固定设于第二支撑管的顶端,第一转动接头的收容腔的内侧壁上设有凹凸部。弹性件收容于收容腔内。齿轮收容于收容腔内且沿收容腔可滑动。齿轮与凹凸部相啮合。解锁按钮的弧形支脚穿过第二转动接头,且与齿轮相抵接。按下解锁按钮,弧形支脚下压齿轮,齿轮沿收容腔运动,齿轮与台阶部及凹凸部相脱离,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旋转第二弯管。松开解锁按钮,弹性件恢复弹性形变,第二弯管通过第二转动接头定位。上述床护栏可以帮助老年人较为方便的自行从床上起身并下地行走。【专利说明】床护栏
本技术涉及看护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床护栏。
技术介绍
对于行动不便老年人或是长期卧床的病人来说,从床上起身到自己下地行走都具有较大的困难,往往需要看护人员将老人从床上先扶起,然后在将老人从床上架起。整个过程,看护人员需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将老人扶起并站立。并且,容易造成老人对看护人员的产生过高的依赖性,影响老人的自主性及身体的锻炼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帮助老年人能够较为方便的自行从床上起身并下地行走的床护栏。一种床护栏,包括:支撑组件,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支撑管及第二支撑管、第一弯管及第二弯管,所述第一弯管固定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管的顶端,所述第二弯管可转动设于所述第二弯管的顶端;旋转组件,设于所述第二支撑管的顶端的开口处,包括:第一转动接头,固定设于所述支撑管的顶端,所述第一转动接头设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的内侧壁上设有凹凸部;弹性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齿轮,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且沿所述收容腔可滑动,所述齿轮盖设于所述弹性件上,所述齿轮与所述凹凸部相啮合;第二转动接头,盖设于所述第一转动接头的上且与所述齿轮相抵接,所述第二转动接头开设有弧形槽,所述第二转动接头与所述齿轮相抵接的一侧设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与所述齿轮相啮合;铆钉,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转动接头、齿轮、弹性件及第一转动接头,且所述铆钉的翻边与所述第一转动接头的外侧壁相抵接;及解锁按钮,盖设于所述第二转动接头上,所述解锁按钮靠近所述第二转动接头的一侧面设有弧形支脚,且所述弧形支脚穿过所述弧形槽,且与所述齿轮相抵接;其中,按下所述解锁按钮,所述弧形支脚下压所述齿轮,所述齿轮沿所述收容腔运动,所述齿轮与所述台阶部及所述凹凸部相脱离,所述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旋转所述第二弯管,当所述第二弯管到达合适的位置时,松开所述解锁按钮,所述弹性件恢复弹性形变,所述齿轮弹起与所述凹凸部相啮合,且与所述台阶部相啮合,所述第二弯管通过所述第二转动接头定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弧形支脚靠近所述齿轮的一端设有倒钩,所述倒钩穿过所述弧形槽与所述第二转动接头的外侧壁相抵接,所述弧形支脚限位于所述弧形槽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床固定组件,所述床固定组件包括床固定钣金、连接板、螺栓及旋钮,所述床固定钣金为L形,所述床固定钣金与床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管及第二支撑管,所述螺栓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床固定钣金与所述旋钮紧固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床固定钣金靠近所述连接板的侧壁及所述连接板上均设有多个凸起,多个所述凸起并列设置,所述床固定钣金上的凸起与所述连接板上的凸起相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两车件旋钮,所述第一支撑管及第二支撑管均包括外管及内管,所述外管靠近所述地面的一端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内管上开设有多个调位孔,所述调位孔沿所述内管的轴向等距分布,所述内管收容于所述外管内,所述车件旋钮穿过所述通孔及调位孔连接所述外管及内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两内管管塞,所述内管管塞盖设于所述内管远离所述地面的一端的开口处,所述内管管塞设有齿轮状端面,所述齿轮状端面与所述外管的内侧壁相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两套环,所述套环套设于所述外管的靠近所述内管的一端,所述车件旋钮穿过所述套环连接所述外管及所述内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为面板,所述底座的每个顶角设有脚垫。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软管套,多个所述软管套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弯管及\或所述第二弯管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储物袋,所述储物袋设于所述第一弯管及\或所述第二弯管上,且与所述第一弯管及\或所述第二弯管可拆卸连接。上述床护栏,当老人躺着的时候,老人可以先通过把握第一弯管起身,通过旋转组件使第二弯管可以转动一定的角度,然后双脚下床坐在床边,通过扶持第二弯管站立。当老人站立后,由于第二弯管转动一定的角度后,前方无阻挡,老人即可直向行走。无需移动床护栏。整个过程,老人自己一人即可完成,老年人能够较为方便的自行从床上起身并下地行走,增强了老人的活动的自由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床护栏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图1所示的床护栏的爆炸图;图3为图2所示的床护栏的旋转组件的爆炸图;图4为图2所示的床护栏的第二转动接头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施方式的床护栏100包括支撑组件110、多个软管套120、多个储物袋130、旋转组件140、床固定组件150及底座160。支撑组件110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支撑管111、第二支撑管112、第一弯管113、第二弯管114及车件旋钮115。第一支撑管111及第二支撑管112均包括外管116、内管117。支撑组件110还包括两套环118及两内管管塞119。内管117的一端通过底座160与地面接触。外管116靠近地面的一端上开设有通孔(图未标)。内管117上开设有多个调位孔117a。调位孔117a沿内管117的轴向等距分布。内管117收容于外管116内,车件旋钮115穿过通孔及调位孔117a连接外管116及内管117。套环118套设于外管116的靠近内管117的一端,车件旋钮115穿过套环118连接外管116及内管117。旋紧车件旋钮115,使外管116与内管117紧固连接。套环118可以保证外管116与内管117能够紧密连接。内管管塞119设有齿轮状端面119a。当内管117管塞盖设于内管上,内管117收容于外管116上,齿轮状端面119a可与外管116的内侧壁相抵接。则内管管塞119可平衡外管116与内管117的直径差。当内管117在外管116内滑动的时候,内管管塞119能够较为顺畅的滑动,防止由于内管117与外管116之间的直径差距较大,当内管117与外管116相对滑动的时候,内管117发生晃动,影响滑动。并且,当在锁紧固定的时候,内管117与外管116不会发生摇晃,提升床护栏100的稳定性。车件旋钮115可位于不同的调位孔117a内,可调节第一支撑管111及第二支撑管112的使用高度。因此,上述床护栏100可以根据不同床的高度调节第一支撑管111及第二支撑管112的使用高度,已达到较好的使用效果。第一弯管113固定设于第一支撑管111的顶端,第二弯管114可转动连接设于第二弯管114的顶端。具体地,第一弯管113的一端与第一支撑管111固定连接,另一端弯曲延伸至第二支撑管112的顶端并与第二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宗祥
申请(专利权)人:川立开发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