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通风结构的声换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23353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9 07: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通风结构的声换能器,该通风结构能够保证从声换能器内部和外部引入的空气的流动路径达到最大。该具有通风结构的声换能器包括框架、安装在框架内的磁路、在接收电信号时根据与磁路的相互电磁力而振动的音圈、根据音圈的振动而振动以产生声音的振动板,以及形成为与框架的角部相邻并允许空气在框架的内部与外部之间流动的排出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通风结构的声换能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声换能器,并且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通风结构的声换能器,该通风结构能够保证从声换能器内部和外部引入的空气的流动路径达到最大。
技术介绍
图1为相关技术的声换能器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一般的声换能器(扬声器)包括框架1、轭铁2、内磁体3和外磁体4、内顶板5和外顶板6、音圈7、振动板8、保护器10等,轭铁2插入式地安装在框架1内,内磁体3和外磁体4分别将磁通量传递至轭铁2或接收来自轭铁2的磁通量,内顶板5和外顶板6分别接收来自内磁体3或外磁体4的磁通量以及以直角将磁通量传递至音圈7,音圈7具有插入到内磁体3和内顶板5与外磁体5和外顶板6之间的间隙中的部分,振动板8使得音圈7附接至其内侧并且根据音圈7的竖直运动产生振动,保护器10具有排声孔11并保护振动板8。图2为其中安装有声换能器的罩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相关技术的声换能器插入式地安装在罩壳5的空间中。通风孔16沿较长轴方向形成于框架1的侧表面上,并且因此,当声换能器插入到罩壳16中时,通风孔16与壳15的侧表面接触并关闭,从而约束平稳的空气流。这样,相关技术的声换能器的通风孔16形成于框架的较长边中或形成于框架1的横截面的中央的附近。在这种结构中,由于通风孔16的形成位置,所以需要减小基于轭铁2和外磁体4的磁路的尺寸(或截面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这样的通风结构的声换能器,该通风结构能够增加声换能器的内空间与外空间之间的通风程度或增加声换能器的周围空间与罩的共振空间之间的通风程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能够在维持通风空间的同时使磁路在尺寸上最大化的通风结构的声换能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这样的通风结构的声换能器,该通风结构能够在当声换能器安装在各种设备中时在声换能器与各种设备的内空间之间形成平稳的空气流。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这样的通风结构的声换能器,该通风结构能够防止外来物体通过该通风结构而引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方面,提供一种具有通风结构的声换能器,包括:框架;安装在框架内的磁路;音圈,该音圈在接收电信号时根据与磁路的相互电磁力而振动;振动板,该振动板根据音圈的振动而振动以产生声音;以及排出孔,该排出孔形成为与框架的角部相邻并允许空气在框架的内部与外部之间流动。相对于框架在较长轴线方向上的侧表面的中央,该排出孔可形成在与框架的角部相邻的位置中。该排出孔可形成于包括在磁路中的轭铁与框架的角部之间的空间中。该轭铁可包括较长边部、较短边部以及连接较长边部和较短边部的连接部,并且该排出孔可形成于连接部与框架的角部之间的空间中。水平阻碍部可形成于排出孔的上表面上,并且排出孔的侧表面和下表面由框架的竖直阻碍部和侧表面形成。形成为关于水平阻碍部成阶梯状的端子单元可形成在框架的竖直阻碍部与角部之间。该水平阻碍部可形成为关于轭铁成阶梯状。倾斜部可形成在框架的侧表面或角部与轭铁之间。水平阻碍部的一部分可相对于框架的侧部分向内形成,以允许排出孔的一部分面对向上方向。较长边部和较短边部可具有线性形状,并且连接部可具有圆形形状或关于较长边部和较短边部成预定角度的线性形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增加声换能器的内空间和外空间之间的通风程度或声换能器的外围空间与罩的共振空间之间的通风程度。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由于在维持通风空间的同时使磁路在尺寸上最大化,因此能够增强声压特性。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当声换能器安装在各种设备内时,该声换能器能够使得空气在该声换能器与各种设备的内空间之间平稳地流动。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防止外来物通过通风结构引入。附图说明图1为相关技术的声换能器的截面图。图2为在其中安装有图1的声换能器的罩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具有通风结构的声换能器的立体图。图4为图3的声换能器的平面图。图5为沿着图3的线A-A’截取的截面立体图。图6为沿着图3的线C-C’截取的局部截面立体图。图7为图3的轭铁130的立体图。图8为示出了图3的声换能器以及罩的分解立体图。图9为示出了图8的声换能器以及罩的组装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后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有通风结构的声换能器。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具有通风结构的声换能器的立体图,图4为图3的声换能器的平面图,图5为沿着图3的线A-A’截取的截面立体图,且图6为沿着图3的线C-C’截取的局部截面立体图。在图3中,声换能器示出为翻转的以便详细地描述具有通风结构的部分。声换能器100包括框架110、安装在框架110顶部的轭铁130,以及形成于框架110的角部中的排出孔122。框架110包括第一倾斜部112、第二倾斜部114和第三倾斜部116,第一倾斜部112与轭铁130接触以对应轭铁130的形状并在轭铁130与框架110的角部之间朝向框架的角部倾斜,第二倾斜部114对应轭铁的形状并在轭铁130与框架110的侧表面之间朝向框架110的较短边倾斜,第三倾斜部116对应轭铁的形状并在轭铁130与框架110的侧表面之间朝向框架110的较长边倾斜。并且,排出孔122在框架110的第一倾斜部112的下部中形成于框架110的侧表面上。框架110包括第一水平阻碍部120a和第一竖直阻碍部121a,第一水平阻碍部120a在第一倾斜部112与框架110的角部之间形成为低于轭铁130和/或第一倾斜部,即,形成为阶梯状,以便防止来自上侧的外来物等引入排出孔122中,第一竖直阻碍部121a在框架110的角部中连接至第一水平阻碍部120a或位于第一水平阻碍部120a与框架110的角部之间以防止来自角部的(或侧向方向上的)外来物等引入排出孔122中。一对排出孔122形成为与每个角部相邻。这对排出孔122被连接以允许空气在形成于上表面上的第一水平阻碍部120a、形成于侧表面上的第一竖直阻碍部121a与框架110的形成于侧表面和下表面上的侧部111之间沿不同方向流动。框架110包括端子固定部118,端子固定部118在框架的角部中或在第一竖直阻碍部121a与框架110的角部之间形成为低于第一水平阻碍部120a,即,形成为阶梯状,并且端子固定部118连接至第一竖直阻碍部121a以固定端子200。端子200为电连接至传递来自电气设备的导体或任何其他电信号的元件的元件,并且,焊接操作等在端子200的上表面上执行。在该情形中,为了防止在焊接操作过程中外来物等插入到排出孔122中,第一竖直阻碍部121a形成为围绕端子200并连接彼此相邻的、框架110在较长轴线方向上的侧表面和框架110在较短轴线方向上的侧表面。并且,排出孔122在框架的第一倾斜部112的下部中的框架110的侧表面上形成于未形成有端子200的角部区域中,即,形成于面对形成有端子200的区域的区域中。框架110包括第二水平阻碍部120b和第二竖直阻碍部121b,第二水平阻碍部120b在第一倾斜部112与框架110的角部之间形成为低于轭铁130和/或第一倾斜部112,即,形成为阶梯状,以便防止来自上侧的外来物等引入排出孔122中,第二竖直阻碍部121b在框架110的角部中连接至第二水平阻碍部120b或位于第二水平阻碍部120b与框架110的角部之间以防止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具有通风结构的声换能器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0.25 KR 10-2012-01191201.一种具有通风结构的声换能器,所述声换能器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具有角部和侧表面;安装在所述框架内的磁路;音圈,所述音圈在接收电信号时根据与所述磁路的相互电磁力而振动;振动板,所述振动板根据所述音圈的振动而振动以产生声音;以及排出孔,所述排出孔形成在所述框架的侧表面中并且允许空气在所述框架的内部与外部之间流动,其中,相比于所述侧表面的中央,所述排出孔更邻近于所述框架的所述角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换能器,其中,所述排出孔形成于包括在所述磁路中的轭铁与所述框架的所述角部之间的空间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声换能器,其中,所述轭铁包括较长边部、较短边部以及连接所述较长边部和所述较短边部的连接部,并且所述排出孔形成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框架的角部之间的空间中。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奎东朴吉东金志勋权重鹤
申请(专利权)人:易音特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