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向双螺旋浓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1985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同向双螺旋浓缩机,用于造纸制浆对浆料进行挤水,包括有机架、电机、减速器、挤水装置构成,主要特征在于挤水装置由一对平行相互啮合配合同向旋转的螺旋转子装置和机壳装置构成,螺旋转子装置由进料转子、强制输送转子、脱水转子三部分构成,强送转子为相互包容啮合的转子,脱水转子为逐渐变径变距的螺旋转子,浆料在螺旋转子装置中被强制输送并随容积的减小产生挤压进行脱水。其体积小,造价低,生产能力大,效率高,能耗低,出浆浓度高20-35%。(*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在造纸行业制浆过程中对浆料进行浓缩(挤水)的设备,如用于对浆料黑液(蒸煮液)进行提取、或是对加水洗涤的浆料液进行脱水、或是对低浓度浆料进行浓缩制取高浓浆的浆料浓缩机。目前造纸行业的专门对浆料进行挤水浓缩的机械有多种,如有圆网式脱水机、侧压式浓缩机、SD型压滤机等。还有一些是具有脱水能力的洗浆机,如ZNKZ型鼓式真空洗浆机、ZNDC型水平带式洗装机等,各种产品的结构构成不同,有其自己的特点,也有其缺点不足,现有技术普遍存在的最大缺点是挤水浓缩能力低,即挤干能力差,脱出的浆的浓度低,含水量大,脱出的浆浓度一般只有5-8%,个别也只能达到12%,而且设备造价高,能耗大,生产能力小,生产效率也较低。由于挤干能力小,脱出的浆浓度低,含水量大,这不仅是浆中的水溶物不能尽快充分被排除,浆纤维管内壁的水溶物也不能被排除,影响浆的品级,而且为述到洗涤要求就必须增加洗涤次数,必然增大洗涤用水量,来排除水溶物,排出的废水量相应也较多,造成环境污染严重。1吨干纤维脱水前占有浆量40M3,用现有技术产品脱水后占有量约20M3,有相当于50%含浓解物的水份没有被排除,洗涤每吨浆用清水量50-87吨,排出污水量35-80吨,耗电75-77KWH/吨浆。浆的浓度低,含水量大,含水溶物多,还对后续工艺如漂白工艺耗用化学药品用量增加。这些都使得制浆生产工艺流程变长,占用面积和空间大,耗水量大,而且也不能适应高浓漂白和无氯漂白对浆浓度在25-30%的工艺要求。现有技术中的洗浆机,就其所具有的脱水功能而言,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其也是可以做为浓缩浆料的挤水机使用,但两者是有区别的,洗涤机虽有挤水能力,但其要求进装浓度较高,用做挤水机使用时生产效率较低,挤水浓缩能力低,而且结构复杂,造价高。近十年来随着造纸制浆技术的发展,高效洗浆,制取高浓度浆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瑞典Sunds公司生产的双辊置换挤浆机(Displace-ment Press,简称DP挤浆机)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其主体结构是由二个相互平行安装在密封槽体内的对辊构成,对辊由带有筋板的空心轴及套在轴上的辊体和盖在辊体上的滤板构成,辊体上有排液沟和排液孔,轴、筋板与辊体组成辊内排液槽,两辊中的一根可水平移动,另一根固定。其工作原理是,浆料以一定的压力从槽体两侧进浆管进入缝隙通道A区进行脱水,随着辊的转动在成型板6的末端进入置换洗涤区B,高压洗涤液即清水从洗液进液管9进入冲洗浆层进行置换洗涤,洗后浆层随辊带入双辊挤压区C进行挤压脱水,其挤压脱水后的浆料液度可达到30%左右。该机的实质是一种洗浆机,而并不是专用于对浆料中原含有的水份进行脱水的浓缩机(挤水机),其体积较大,结构较复杂,功耗高,配用多台电机,电机总功率60-170KW。法国克来克斯加尔(CLEXTRAL)公司开发生产的同向双螺杆制浆设备(简称BIVIS制浆设备)其主体结构是由一对相互平行同向旋转安装在密封槽体内的双螺杆构成,由于双螺杆转子的齿形相互啮合,形成封闭的容积沿轴向移动,能将料片和浆料强制沿轴向推进及送出,其通过在轴杆上间隔设置的反方向螺旋转子,并在该转子上开设有若干方形凹槽的螺旋转子段,使浆料产生往回压送,产生很高压力,纤维在压力下揉搓磨擦而实现分离、破碎细化,之后浆料从方槽中挤出前进,其也可在不同的螺旋转了段进行洗涤、漂白工作,这样其对经浸泡或经蒸煮后的含水或含液料片进行磨浆,并在不同的螺杆区段对前部磨浆后的浆料进行加水洗涤及加药漂白连续处理,制取机械木浆,其是一种综合多功能于一体的联合制浆设备,该产品精度高,加工生产成本也较高,其技术较为先进,但其并不是专用于处理浆料浓缩脱水的设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我国浆料浓度低,在3-4%,现有浆料浓缩机体积大,能耗高,较率低的缺点,提供一种用于对浆料黑液(蒸煮液)进行提取、对加水洗涤的浆料液进行脱水、对低浓度浆料进行浓缩制取高浓浆的浆料浓缩机。本专利技术包括有机架、电机、减速器、浆料浓缩挤水装置构成,主要技术解决方案在于浓缩挤水装置由一对相互啮合配合同向旋转的螺旋转子装置、前机壳、后机壳装置、中部的滤网机壳装置构成,螺旋转子装置由轴杆、安装在该轴杆上的进料螺旋转子、强制输送螺旋转子、挤压脱水螺旋转子构成,螺旋转子装置的轴杆的两端通过轴承装置安装在与机架联接的前、后机壳装置上,中部的滤网机壳装置安装在前、后机壳中间,滤网机壳的滤网罩对应螺旋转子装置的强送螺旋转子和挤压脱水螺旋转子部分,与两相互啮合配合的转子外形对应并呈间隙配合,螺旋转子装置的进料螺旋转子置于前机壳内进行进料输送,强制输送螺旋转子部分的转子叶片采用相互完全包容啮合的弧齿齿形;挤压脱水螺旋转子部分为螺旋转子外径逐渐缩小、根径逐渐增大、螺距逐渐缩小的螺旋转子,这样其容积逐渐缩小,浆料在这一部分中运行时随容积的减小产生挤压对浆料进行脱水。由于两强制输送螺旋转子部分的齿形是采用相互完全包容啮合的弧齿齿形,其相互形成封闭的容积沿轴向移动,浆料在被其输送过程中即使其后部的挤压脱水转子部分的容积逐渐缩小产生了挤压阻力也不能产生逆行回流和打滑不前进,达到强制向前输送浆料和完成挤压脱水浓缩工作。图1是现有技术DP挤浆机结构示间图,其中01-破碎螺旋出料器;02-卸料刮刀;03-压辊;04-上盖;05-清洗辊面喷水管;06-成型挡板;07-进浆管;08-唇板;09-洗液进液管;011-液压升降装置。图2是现有技术BIVIS制浆设备结构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府视图。图5是图3的A-A剖视图。图6是图3的B-B剖视图。图7是图3的C-C剖视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包括有机架1、电机2、减速器3、浆料浓缩挤水装置5构成,浓缩挤水装置5由一对平行相互啮合配合同向旋转的螺旋转子5、5′、前机壳6、后机壳7、中部上滤网机壳装置8、下滤网机壳装置9构成。电机2、减速器3、浓缩挤水装置5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螺旋转子5/5′由轴杆51、固定安装在该轴杆51上的进料螺旋转子52、强制输送螺旋转子53、挤压脱水螺旋转子54构成,两螺旋转子5、5′的轴杆51、51′相互平行,其两端通过轴承装置59与前机壳6、后机壳7联接安装,转子轴杆51、51′的前端与双轴输出的减速器3的输出轴31、31′通过联轴器32、32′联接,进料螺旋转子52、强制输送螺旋转子53、挤压脱水螺旋转子54与轴杆51键联接固定,依次从前向后固定安装在转子轴杆51、51′上,并在轴杆51、51′后部设有转子定位紧固螺母55。进料螺旋转子52为螺旋叶片转子,强制输送螺旋转子53为相互完全包容啮合的螺旋弧齿齿形转子,挤压脱水螺旋转子54为从前至后转子外螺径逐渐缩小、根径逐渐增大、螺距逐渐缩小的螺旋叶片转子。进料螺旋转子52置于前机壳6内并与前机壳6内腔间隙配合形成搅龙推进送料;在前机壳6与后机壳7间并对应强制输送螺旋转子53、挤压脱水螺旋转子54设置联接安装上滤网机壳装置8和下滤网机壳装置9。上滤网机壳装置8和下滤网机壳装置9由横梁及联接板构成的架体和固定联接安装在其上的刚性滤网罩片构成,滤网片在前机壳6与后机壳7间与相互平行啮合配合的螺旋转子5、5′的外形相对应,罩于其外表并呈间隙配合,形成压滤腔体,滤网片从前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向双螺旋浓缩机,特别是用于造纸行业制浆过程中对浆料进行挤水,如对浆料蒸煮液进行提取、对加水洗涤的浆料液进行脱水、对低浓度浆料进行挤水浓缩制取高浓浆的浓缩机,其特征在于:1-1、其由机架1、电机2、减速器3、浓缩挤水装置5构成; 1-2、电机2、减速器3、浓缩挤水装置5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1-3、浓缩挤水装置5由一对平行相互啮合配合同向旋转的螺旋转子5、5′、前机壳6、后机壳7、上滤网机壳装置8、下滤网机壳装置9构成;1-4、螺旋转子5/5′由轴杆51、固定 安装在该轴杆51上的进料螺旋转子52、强制输送螺旋转子53、挤压脱水螺旋转子54构成;螺旋转子5、5′的轴杆51、51′相互平行,其两端通过轴承装置59与前机壳6、后机壳7联接安装,轴杆51、51′的前端与双轴输出的减速器3的输出轴31、31′通过联轴器32、32′联接,进料螺旋转子52、强制输送螺旋转子53、挤压脱水螺旋转子54与轴杆51键联接固定,依次从前向后固定安装在转子轴杆51上,并在轴杆51后部设有转子定位紧固螺母55;1-5、进料螺旋转子52为螺旋叶片转子,强 制输送螺旋转子53为相互完全包容啮合的螺旋弧齿齿形转子,挤压脱水螺旋转子54为从前至后转子外螺径逐渐缩小、根径逐渐增大、螺距逐渐缩小的螺旋叶片转子;1-5、进料螺旋转子52置于前机壳6内并与前机壳6内腔间隙配合形成搅龙推进送料;在前机壳 6与后机壳7间并对应强制输送螺旋转子53、挤压脱水螺旋转子54设置联接安装上滤网机壳装置8和下滤网机壳装置9;1-6、上滤网机壳装置8和下滤网机壳装置9由横梁及联接板构成的架体和固定联接安装在其上的刚性滤网罩片构成,滤网片在前机壳6与后 机壳7间与相互平行啮合配合的螺旋转子5、5′的外形相对应,罩于其外表,并保持前后相同的间隙配合,形成压滤腔体,滤网片从前至后其网孔逐渐增大;1-7、在前机壳6的上端开设有浆料进料口63,在后机壳7的下端开设有出料口73,在后机壳7内的两 个转子轴杆51、51′上分别固定联接设有两个旋转叉打散器58、58′,在后机壳7的上端上还可开设有一带活盖74的观察口76。...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德柱乔丹文刘忠宝解德厚
申请(专利权)人:丹东市蓝鲸科工贸高新技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