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门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003641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3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应用于阀门的机构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机构系统,其为可应用于阀门的驱动系统。所述阀门的驱动系统包括有上盖、下盖、活塞件、流体通道传动件、密封圈;所述活塞件位于上盖与下盖形成的空间内;所述活塞件分为主活塞和副活塞,所述副活塞位于主活塞的上端;所述副活塞的上限位置为上盖的限位处,所述主活塞的下限位置为下盖的下位处;所述流体通道传动件的一端与主活塞连接,另一端与阀门内部、驱动系统外部的流体通道连接;所述密封圈分为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主活塞与下盖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副活塞与上盖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密封圈磨损的几率,从而延长阀门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应用于阀门的机构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机构系统,其为可应用于阀门的驱动系统。所述阀门的驱动系统包括有上盖、下盖、活塞件、流体通道传动件、密封圈;所述活塞件位于上盖与下盖形成的空间内;所述活塞件分为主活塞和副活塞,所述副活塞位于主活塞的上端;所述副活塞的上限位置为上盖的限位处,所述主活塞的下限位置为下盖的下位处;所述流体通道传动件的一端与主活塞连接,另一端与阀门内部、驱动系统外部的流体通道连接;所述密封圈分为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主活塞与下盖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副活塞与上盖之间。本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密封圈磨损的几率,从而延长阀门的使用寿命。【专利说明】—种阀门驱动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阀门的机构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机构系统,其为可应用于阀门的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现代阀门包括有流体流通机构和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操作性连接至流体流通机构,从而借助驱动系统的运动带动流体流通机构的开启和关闭。现有阀门的驱动系统可包括有以下结构:上盖、下盖、活塞、密封圈、传动件等;所述活塞设置于上盖与下盖形成的空间内,所述密封圈则是为了延长活塞的密封寿命而设置于活塞与上盖或下盖的接触处;所述传动件则是连接活塞与外部制动机构或活塞与流体流通机构的力传动装置。前述阀门的驱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可简述如下:活塞上端或下端的压力在正常状态下(阀门开启或关闭)保持平衡,当需要阀门关闭或开启时,则给活塞的上端或下端施加一定的压力,从而打破活塞原本处于开启或关闭时上下两端的压力平衡状态;活塞在其上下两端不平衡的压力状态下移动,从而推动与流体流通机构连接的传动件移动,最终阀门达到关闭或开启的状态。上述的上盖与下盖均是对活塞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活塞在移动的过程中,由于上盖与下盖是分别加工制造的,上盖的内孔与下盖的内壁在装配后同心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设置密封圈弥补此差异。但由于活塞在运动的过程中,密封圈也同样在移动,容易磨损;同时,密封圈本身在移动的过程中会发生旋转,导致密封圈上磨损过多的地方旋转到磨损较少的地方时,就容易出现漏气的现象,缩短阀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阀门的驱动系统,其可以有效地减少密封圈磨损的几率,从而延长阀门的使用寿命。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采用一种阀门驱动系统,所述阀门驱动系统包括有上盖、下盖、活塞件、流体通道传动件、密封圈;所述活塞件位于上盖与下盖形成的空间内;所述活塞件分为主活塞和副活塞,所述副活塞位于主活塞的上端;所述副活塞的上限位置为上盖的限位处,所述主活塞的下限位置为下盖的下位处;所述流体通道传动件的一端与主活塞连接,另一端与阀门内部、驱动系统外部的流体通道连接;所述密封圈分为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主活塞与下盖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副活塞与上盖之间。 优选的,所述副活塞与主活塞的移动方向相同。优选的,所述副活塞的中轴线与主活塞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优选的,所述阀门的驱动系统还包括有手动传动件,所述副活塞与手动传动件连接。优选的,所述手动传动件与手轮连接。优选的,所述主活塞的下端通过弹簧与流体通道传动件连接。优选的,所述上盖设置有气源进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具体说明如下: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阀门的驱动系统,所述阀门的驱动系统包括有上盖、下盖、活塞件、流体通道传动件、密封圈;所述活塞件位于上盖与下盖形成的空间内;所述活塞件分为主活塞和副活塞,所述副活塞位于主活塞的上端;所述副活塞的上限位置为上盖的限位处,所述主活塞的下限位置为下盖的下位处;所述流体通道传动件的一端与主活塞连接,另一端与阀门内部、驱动系统外部的流体通道连接;所述密封圈分为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主活塞与下盖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副活塞与上盖之间。本技术的主要改进之处为将现有的活塞件设置成主活塞和副活塞的方式,副活塞位于主活塞的上端,并且第二密封圈位于副活塞与上盖之间,从而利用主活塞在外部驱动压力的作用下移动并推动流体通道传动件移动,而副活塞则基本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从而达到主活塞的移动来实现阀门的关闭或开启。由于本技术阀门的驱动系统在执行过程中,副活塞主要处于静止状态,因此其与上盖之间的第二密封圈则基本处于静止状态,第二密封圈的磨损较少,且出现旋转的几率较小。因此,本技术的阀门驱动系统可以较好的减少密封圈的磨损以及旋转几率,从而延长驱动系统的使用寿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阀门驱动系统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方式阀门驱动系统包括有上盖3-1、下盖3-2、活塞件、流体通道传动件2-2、密封圈;所述活塞件位于上盖3-1与下盖3-2形成的空间内;所述活塞件分为主活塞5-2和副活塞5-1,所述副活塞5-1位于主活塞5_2的上端;所述副活塞5-1的上限位置为上盖3-1的限位处,所述主活塞5-2的下限位置为下盖3-2的下位处;所述流体通道传动件2-2的一端与主活塞5-2连接,另一端与阀门内部、驱动系统外部的流体通道连接;所述密封圈分为第一密封圈7-1和第二密封圈7-2 ;所述第一密封圈7-1位于主活塞5-2与下盖3-2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7-2位于副活塞5-1与上盖3_1之间。本技术阀门驱动系统在实施过程中,正常状态下,副活塞5-1以及主活塞5-2两端的压力平衡,阀门处于开启或关闭的状态;当主活塞5-2上端的压力大小发生改变时,其两端不平衡的压力致使主活塞移动,而副活塞5-1主要处于静止状态;主活塞5-2发生移动,则与主活塞5-2连接的流体通道传动件2-2移动,致使阀门关闭或开启。上述实施过程中,当主活塞5-2上端的压力改变为气动过程或电致气动过程时,副活塞5-1均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第二密封圈7-2没有任何的运动或磨损,从而减少了第二密封圈7-2的磨损几率,驱动系统与外界的密封性更加长久,驱动系统的使用寿命增长。另外,由于主活塞5-2在移动过程中不再受上盖3-1的配合限制,第一密封圈7-1的周向受力较均匀,降低了第一密封圈7-1受挤压和磨损的程度,从而进一步延长了密封圈的使用寿命,也延长了阀门驱动系统的使用寿命。本技术可进一步优选所述副活塞5-1与主活塞5-2的移动方向相同;更优选的,所述副活塞5-1与主活塞5-2均为上下方向移动。本技术阀门驱动系统当采用气动过程或电致气动过程时,副活塞5-1并未发生移动,但其本身可以移动,并且副活塞5-1的移动方向与主活塞5-2的移动方向可以一致或不一致,主要取决于最终的阀门内部、驱动系统外部的流体通道的结构。当然,本技术上述优选的实施方式可以简化整个驱动系统的安装过程。更优选的,本技术可进一步采用所述副活塞5-1的中轴线与主活塞5-2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本技术还可进一步优选所述阀门的驱动系统还包括有手动传动件2-1,所述副活塞5-1与手动传动件2-1连接。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阀门驱动系统除可采用上述的气动过程或电致气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远东孟健张斌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欣国立低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