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抗剪板转换梁柱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59185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3 1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抗剪板转换梁柱节点,包括转换柱和混凝土转换梁,在每一根混凝土转换梁的梁端内沿其长度方向竖向设置一对平行的抗剪钢板,所述抗剪钢板穿过混凝土转换梁和转换柱的梁柱连接处,所述抗剪钢板在梁柱连接处相互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混凝土转换梁端部加入抗剪钢板,在提高转换梁截面的抗剪承载力、满足规范规定的剪压比要求的同时,与现有增大梁截面、混凝土强度或采用型钢混凝土截面的常规方法相比,能够提高建筑空间的利用率、减轻结构自重、减小地震效应、降低施工成本、施工简单、保证施工质量、不影响施工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抗剪板转换梁柱节点,包括转换柱和混凝土转换梁,在每一根混凝土转换梁的梁端内沿其长度方向竖向设置一对平行的抗剪钢板,所述抗剪钢板穿过混凝土转换梁和转换柱的梁柱连接处,所述抗剪钢板在梁柱连接处相互连接。本专利技术在混凝土转换梁端部加入抗剪钢板,在提高转换梁截面的抗剪承载力、满足规范规定的剪压比要求的同时,与现有增大梁截面、混凝土强度或采用型钢混凝土截面的常规方法相比,能够提高建筑空间的利用率、减轻结构自重、减小地震效应、降低施工成本、施工简单、保证施工质量、不影响施工工期。【专利说明】一种双抗剪板转换梁柱节点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抗剪板转换梁柱节点,该节点用于转换结构中,特别适用于转换梁上不满跨布置剪力墙的转换结构中。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建筑向体型复杂、功能多样的综合性方向发展,因而高层建筑的相应结构形式也复杂多样。这就往往在使用功能上要求建筑的上部楼层布置住宅、旅馆,中部楼层作办公用房,而下部楼层则作商店、餐馆和文化娱乐设施。不同用途的楼层需要大小不同的开间,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具体而言,建筑要求其上部小开间布置较多的墙体,中部的办公用房要求较小的和中等大小的室内空间,下部的公用部分,则希望有尽可能大的自由灵活空间,需要较大的柱网,且墙体尽量少。但是,由于建筑结构下部楼层受力很大,因此建筑要求其下部刚度应该较大、墙体较多、柱网较密,并且从下至上逐渐减少。由此可见,高层建筑使用功能上的要求与建筑结构的合理性、自然布置要求正好相反。为了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结构必须以与常规方式相反的方式进行布置,即建筑上部的小空间,布置刚度较大的剪力墙,建筑下部的大空间,布置刚度较小的框架柱。为此,必须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称结构转换层。目前,结构转换层采用的形式主要有梁式、桁架式、空腹桁架式、箱形和板式转换层等。而我国国内使用得最多的结构转换层是梁式转换层,梁式转换层的设计和施工简单,受力明确,一般用于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对于部分梁式转换结构,由于存在主次梁转换,同时主框支梁上不满跨布置剪力墙等原因造成框支梁端部剪力较大,此时,按照常规设计需要增大梁截面、混凝土强度或采用型钢混凝土截面才能满足规范规定的剪压比要求。然而,上述方法存在以下缺陷:⑴增大梁截面会使底部大空间的净空减小,影响建筑功能使用,而且自重增大,吸收的地震力增大,地震效应大,另外,对于部分框支梁而言,其端部受力钢筋往往为构造配筋,增大梁截面无疑会增加框支梁受力钢筋,造成构造钢筋的浪费,增加建设成本。⑵采用高标号混凝土等级施工,由于在实际施工时,难以达到高标号混凝土等级,施工质量很难保证。⑶采用型钢混凝土梁,施工过程比较复杂,施工工期长,而且对施工队伍的专业性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建筑空间的利用率、减轻结构自重、减小地震效应、降低施工成本、施工简单、保证施工质量、不影响施工工期的双抗剪板转换梁柱节点,能够大大提高转换梁截面的抗剪承载力,以满足规范规定的剪压比要求。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一种双抗剪板转换梁柱节点,包括转换柱和混凝土转换梁,其特征在于在每一根混凝土转换梁的梁端内沿其长度方向竖向设置一对平行的抗剪钢板,所述抗剪钢板穿过混凝土转换梁和转换柱的梁柱连接处,所述抗剪钢板在梁柱连接处相互连接。本专利技术在混凝土转换梁端部加入抗剪钢板,在提高转换梁截面的抗剪承载力、满足规范规定的剪压比要求的同时,与现有增大梁截面、混凝土强度或采用型钢混凝土截面的常规方法相比,能够提高建筑空间的利用率、减轻结构自重、减小地震效应、降低施工成本、施工简单、保证施工质量、不影响施工工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抗剪钢板与混凝土转换梁的梁侧的距离至少是120mmo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混凝土转换梁中抗剪钢板所处的长度范围内设有拉结筋,所述拉结筋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混凝土转换梁中相对设置的一对腰筋上,且所述拉结筋穿过所述抗剪钢板,将抗剪钢板拉结固定在混凝土转换梁中。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抗剪钢板的厚度为6?30mm。本专利技术所述抗剪钢板的顶面与所述混凝土转换梁的梁顶之间的距离至少是IOOmm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转换柱为混凝土转换柱,所述混凝土转换柱与混凝土转换梁是“十”字形相交,所述抗剪钢板为两对,其中一对抗剪钢板作为第一抗剪钢板位于其中一对相对的混凝土转换梁中,另一对抗剪钢板作为第二抗剪钢板位于另外一对相对的混凝土转换梁中,在梁柱连接处第二抗剪钢板被第一抗剪钢板所截。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转换柱为混凝土转换柱,所述混凝土转换柱与混凝土转换梁是“L”形相交,所述抗剪钢板为两对,其中一对抗剪钢板作为第一抗剪钢板位于其中一个混凝土转换梁中,另一对抗剪钢板作为第二抗剪钢板位于另一个混凝土转换梁中,在梁柱连接处第二抗剪钢板被第一抗剪钢板所截。本专利技术可以有以下实施方式:所述转换柱为型钢混凝土转换柱,所述型钢混凝土转换柱的钢骨为工字型钢,所述型钢混凝土转换柱与混凝土转换梁为“十”字形相交,所述抗剪钢板为两对,其中一对抗剪钢板作为第一抗剪钢板位于其中一对相对的混凝土转换梁中,该对第一抗剪钢板分别与工字型钢的一对翼缘对接,另一对抗剪钢板作为第二抗剪钢板位于另一对相对的混凝土转换梁中,且被第一抗剪钢板所截,其中一个第二抗剪钢板连接在工字型钢的翼缘的侧面上,在该对翼缘之间增设加劲肋,所述加劲肋与该第二抗剪钢板相对应。所述转换柱为型钢混凝土转换柱,所述型钢混凝土转换柱的钢骨为十字型钢,所述型钢混凝土转换柱与混凝土转换梁为“十”字形相交,所述抗剪钢板为两对,其中一对抗剪钢板作为第一抗剪钢板位于其中一对相对的混凝土转换梁中,该对第一抗剪钢板分别与十字型钢的一对翼缘对接,该翼缘为第一翼缘,另一对抗剪钢板作为第二抗剪钢板位于另一对相对的混凝土转换梁中,且被第一抗剪钢板所截,其中一个第二抗剪钢板与十字型钢的另一对翼缘之一对接,另一个第二抗剪钢板连接在十字型钢的第一翼缘的侧面上,在该第一翼缘之间增设加劲肋,所述加劲肋与第二抗剪钢板相对应。所述转换柱为型钢混凝土转换柱,所述型钢混凝土转换柱的钢骨为十字型钢,所述型钢混凝土转换柱与混凝土转换梁为“L”形相交,所述抗剪钢板为两对,其中一对抗剪钢板作为第一抗剪钢板位于其中一个混凝土转换梁中,该对第一抗剪钢板分别与十字型钢的一对翼缘对接,该翼缘为第一翼缘,另一对抗剪钢板作为第二抗剪钢板位于另一个混凝土转换梁中,且被第一抗剪钢板所截,其中一个第二抗剪钢板与十字型钢的另一对翼缘之一对接,另一个第二抗剪钢板连接在十字型钢的第一翼缘的侧面上,在该第一翼缘之间增设加劲肋,所述加劲肋与第二抗剪钢板相对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显著的效果:⑴本专利技术在混凝土转换梁端部加入抗剪钢板,在提高转换梁截面的抗剪承载力、满足规范规定的剪压比要求的同时,与现有增大梁截面、混凝土强度或采用型钢混凝土截面的常规方法相比,能够提高建筑空间的利用率、减轻结构自重、减小地震效应、降低施工成本、施工简单、保证施工质量、不影响施工工期。⑵本专利技术转换梁的箍筋和纵筋施工不受影响,因此对施工工期影响小。⑶按普通混凝土梁进行设计的转换梁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抗剪板转换梁柱节点,包括转换柱和混凝土转换梁,其特征在于:在每一根混凝土转换梁的梁端内沿其长度方向竖向设置一对平行的抗剪钢板,所述抗剪钢板穿过混凝土转换梁和转换柱的梁柱连接处,所述抗剪钢板在梁柱连接处相互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林李俞谕许燕禄刘春艳邓建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