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拉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28426 阅读:3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6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公交拉环,它包括固定套筒、手握部、握柄、套筒弹簧、导向弹簧柱、复位弹簧和固定装置。所述的手握部的上部与固定套筒间隙套接在一起且两者之间设有套筒弹簧,手握部的下部与握柄连接并通过固定装置形成固定和展开状态,固定装置安装在手握部内;在手握部与握柄之间设有导向弹簧柱,复位弹簧套接在导向弹簧柱上且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顶靠在手握部与握柄上。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手握部与固定套筒间隙套接在一起,两者之间可相对窜动,具有伸缩功能,长度可在0-20厘米之间调节,乘客可以自由选择适合的高度,选择完成后,握住握柄,手握部内的固定装置可使手握部与固定套筒相对固定,给不同身高的乘客在汽车行驶中提供了牢固可靠的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公交拉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通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公交拉环。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公交交通的拉环设计不人性化,对于个子矮的乘客,拉环的位置太高,不是拉不到就是拉着十分费力,长时间使用容易造成肌肉酸痛,而对于个子高的乘客,拉环的位置也不一定适合,长时间使用也不舒适。由于现有的公交拉环大多采用柔性连接材料,会在公交车的行驶中产生不同程度的摆动,致使乘客没有一个固定的支撑物,容易站不稳,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长度的公交拉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公交拉环,它包括固定套筒、手握部、握柄、套筒弹簧、导向弹簧柱、复位弹簧和固定装置;所述的手握部的上部与固定套筒间隙套接在一起且两者之间设有套筒弹簧,手握部的下部与握柄连接并通过固定装置形成固定和展开状态,固定装置安装在手握部内;在手握部与握柄之间设有导向弹簧柱,复位弹簧套接在导向弹簧柱上且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顶靠在手握部与握柄上。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多个滚轮、吊带、卡件;所述的套筒弹簧上端固定在固定套筒上,套筒弹簧的下端连接两个滚轮,其余滚轮可旋转的安装在手握部内,吊带绕接在多个滚轮之间,吊带中段穿过手握部下部与握柄之间的缝隙,在手握部下部上、与握柄相对处设有可卡置在吊带上的卡件。所述的卡件呈较尖锐凸起物。所述的导向弹簧柱由导柱和导套构成;所述的导套固定在手握部内,导柱固定在握柄上;所述的复位弹簧为压缩弹簧,复位弹簧套接在导向弹簧柱上。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拉杆、楔形滑块、滑块弹簧、多个矩形齿;所述的多个矩形齿沿固定套筒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固定套筒内腔,在固定套筒内腔沿径向设有滑轨且与矩形齿的齿口相对;所述的楔形滑块的外端为斜面,其滑接在滑轨上,滑块弹簧的两端分别顶靠在楔形滑块与固定套筒内腔壁上;所述的拉杆上部穿设在固定套筒内,拉杆上端设有楔形块,该楔形块的斜面与楔形滑块的斜面相对,拉杆的下端与握柄连接。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专利技术的手握部与固定套筒间隙套接在一起,两者之间可相对窜动,具有伸缩功能,长度可在0-20厘米之间调节,乘客可以自由选择适合的高度,选择完成后,握住握柄,手握部内的固定装置可使手握部与固定套筒相对固定,即高度固定,给不同身高的乘客在汽车行驶中提供了牢固可靠的支撑。当乘客下车后,握柄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归位,手握部在套筒弹簧的作用下自动恢复到原来的高度。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主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是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公交拉环的第一个实施例,它包括固定套筒1、手握部2、握柄3、套筒弹簧4、导向弹簧柱5、复位弹簧6和固定装置7。所述的手握部2的上部与固定套筒1间隙套接在一起且两者之间设有套筒弹簧4,手握部2的下部与握柄3在导向弹簧柱5的作用下,连接并通过固定装置7,形成固定和展开的状态,固定装置7安装在手握部2内。所述的固定装置7包括六个滚轮711、712、713、714、715、716、吊带72、卡件73。所述的套筒弹簧4上端固定在固定套筒1上,套筒弹簧4的下端连接两个滚轮711、713,其余滚轮可旋转的安装在手握部内,吊带绕接在六个滚轮711、712、713、714、715、716之间,吊带72中段穿过手握部2下部与握柄3之间的缝隙且该段吊带72处于滚轮715、716之间,在手握部2下部上、与握柄3相对处设有可卡置在吊带72上的卡件73,该卡件73为较尖锐的柱状凸起物,如,三角形柱体。所述的导向弹簧柱5由导柱51和导套52构成。所述的导套52固定在手握部2内,导柱51固定在握柄3上;所述的复位弹簧6为压缩弹簧,复位弹簧6套接在导向弹簧柱5上且复位弹簧6的两端分别顶靠在手握部2与握柄3上。在本实施例中,导向弹簧柱5有两套,分别位于握柄3的两端。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所述的套筒弹簧4通过控制滚轮711与滚轮713的上下达到控制吊带伸出量的目的。所述的复位弹簧6控制握柄3的归位。当乘客使用该公交拉环时,四指穿过手握部2的空隙,向下拉时在手的拉力作用下套筒弹簧4将处于拉伸状态,由于吊带72伸出,固定套筒1变长,当乘客感觉高度适合时,用手掌握住握柄3成拳头状,由于乘客的握力大于复位弹簧6的弹力,复位弹簧6被压缩,握柄3上升将吊带72按压于卡件73之上,吊带72的长度将不再改变,固定套筒1的高度固定及公交拉环处于固定状态。上述吊带设计伸缩长度在0cm-20cm,可以使得身高不同的人群使用。当乘客离开后,在复位弹簧6的作用的下,握柄3将自动回位,吊带72不再受握柄3的按压离开卡件73,吊带72可以自由伸缩。又由于套筒弹簧4的回位作用,滚轮711、713上升吊带72开始回收,固定套筒1收缩,手握部2恢复到原始的高度。如图3、图4所示,是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公交拉环的第二个实施例,它包括固定套筒1’、手握部2’、握柄3’、套筒弹簧4’、导向弹簧柱5’、复位弹簧6’和固定装置7’。所述的手握部2’的上部与固定套筒1’间隙套接在一起且两者之间设有套筒弹簧4’,该套筒弹簧4’的上端连接在固定套筒1’的下端,套筒弹簧4’的下端连接在手握部2’内,手握部2’的下部与握柄3’连接并通过固定装置7’形成固定和展开状态,固定装置7’安装在手握部2’内。在手握部2’与握柄3’之间设有导向弹簧柱5’,复位弹簧6’套接在导向弹簧柱5’上。所述的固定装置7’包括拉杆71’、楔形滑块72’、滑块弹簧73’、多个矩形齿74’。所述的多个矩形齿74’沿固定套筒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固定套筒1’内腔,在手握部2’的内腔沿径向设有滑轨11’且与矩形齿74’的齿口相对。所述的楔形滑块72’的外端为斜面,其滑接在滑轨11’上,滑块弹簧73’的两端分别顶靠在楔形滑块72’与手握部2’的内腔壁上。所述的拉杆71’上部穿设在固定套筒1’内,拉杆71’上端设有楔形块711’,该楔形块711’的斜面与楔形滑块72’的斜面相对,拉杆71’的下端与握柄3’连接。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所述的滑块弹簧73’负责楔形滑块72’的回位,复位弹簧6’负责握柄3’和拉杆71’的回位。当乘客在使用该本专利技术时,手向下拉,固定套筒1’伸出。当乘客感觉高度适合时,用手掌握住握柄3’成拳头状,由于乘客的握力大于复位弹簧6’的弹力,复位弹簧6’被压缩,握柄3’带动拉杆71’向下运动,拉杆71’上部的楔形块711’也向下运动,挤压楔形滑块72’导致楔形滑块72’在轨道11’内向左运动,卡入矩形齿74’的间隙中,固定套筒1’的高度固定及公交拉环处于固定状态。上述固定套筒1’设计伸缩长度在0cm-15cm,可以使得身高不同的人群使用。当乘客离开后,在复位弹簧6’的作用的下,握柄3’和拉杆71’将自动回位,楔形滑块72’也在滑块弹簧73’的作用下向右运动自动回位,固定套筒1’在套筒弹簧4’的作用下收缩,本专利技术恢复到原始高度。本专利技术的重点就在于:手握部与固定套筒间隙套接在一起,两者之间可相对窜动。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的范围,即依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公交拉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公交拉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固定套筒、手握部、握柄、套筒弹簧、导向弹簧柱、复位弹簧和固定装置;所述的手握部的上部与固定套筒间隙套接在一起且两者之间设有套筒弹簧,手握部的下部与握柄连接并通过固定装置形成固定和展开状态,固定装置安装在手握部内;在手握部与握柄之间设有导向弹簧柱,复位弹簧套接在导向弹簧柱上且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顶靠在手握部与握柄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交拉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固定套筒、手握部、握柄、套筒弹簧、导向弹簧柱、复位弹簧和固定装置;所述的手握部的上部与固定套筒间隙套接在一起且两者之间设有套筒弹簧,手握部的下部与握柄连接并通过固定装置形成固定和展开状态,固定装置安装在手握部内;手握部与握柄之间设有导柱和导套构成的导向弹簧柱,导套固定在手握部内,导柱固定在握柄上,复位弹簧为压缩弹簧并套接在导向弹簧柱上且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顶靠在手握部与握柄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交拉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多个滚轮、吊带、卡件;所述的套筒弹簧上端固定在固定套筒上,套筒弹簧的下端连接两个滚轮,其余滚轮可旋转的安装在手握部内,吊带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雄萍叶力刘峰凯郑滨黄长宇李慧吕铭坚
申请(专利权)人: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