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22600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4 2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可动部的倾斜的电磁接触器。其具有盒体(1),在盒体内收装有可动部(3)与可动触点支架(2),可动部与可动触点支架的主体部(5)固定连接,从而使二者能够一起相对于盒体在上下方向上进行移动。在主体部上形成有平行于上下方向的第1支架侧滑动面(5c、5d、5e、5f),在盒体上形成与第1支架侧滑动面滑动接触的第1盒体侧滑动面。在主体部上部的垂直于第1支架侧滑动面的方向上的两端部向上突出地形成有一对突起部(4),这一对突起部(4)的两外侧表面形成一对平行于第1支架侧滑动面的第2支架侧滑动面(4a、4b)。在盒体上形成与第2支架侧滑动面滑动接触的第2盒体侧滑动面。(*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可动部的倾斜的电磁接触器。其具有盒体(1),在盒体内收装有可动部(3)与可动触点支架(2),可动部与可动触点支架的主体部(5)固定连接,从而使二者能够一起相对于盒体在上下方向上进行移动。在主体部上形成有平行于上下方向的第1支架侧滑动面(5c、5d、5e、5f),在盒体上形成与第1支架侧滑动面滑动接触的第1盒体侧滑动面。在主体部上部的垂直于第1支架侧滑动面的方向上的两端部向上突出地形成有一对突起部(4),这一对突起部(4)的两外侧表面形成一对平行于第1支架侧滑动面的第2支架侧滑动面(4a、4b)。在盒体上形成与第2支架侧滑动面滑动接触的第2盒体侧滑动面。【专利说明】电磁接触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磁接触器。
技术介绍
图7~图12所示为现有技术的一种电磁接触器(电磁继电器),如图所示,电磁接触器100具有盒体101与可动触点支架102,可动触点支架102具有连接着可动芯铁(可动部,未示出)的主体部105。主体部105的左侧的两个侧面形成为滑动(接触)面105c、105e,右侧的两个侧面形成为滑动面105d、105f,其中,滑动面105c与105d相面对,滑动面105e与105f相面对。这些滑动面105c、105d、105e、105f分别与盒体101上对应形成的滑动面相互接触,能够沿着盒体101上的滑动面在上下方向上产生相对滑动。另外,在可动触点支架102的主体部105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向上突出而形成两个突起104,左侧的突起104的左侧面形成为滑动面104a,右侧的突起104的右侧面形成为滑动面104b,这两个滑动面104a、104b分别与盒体101上对应形成的滑动面相互接触,能够沿着盒体101上的滑动面在上下方向上产生相对滑动。在可动芯铁因磁场力的作用等原因在前后方向上产生移动时,带动可动触点支架102移动,即,可动触点支架102的滑动面104a、104b、105c、105d、105e、105f沿着盒体101上对应形成的滑动面在上下方向上滑动。可动触点支架102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带动与其连接的可动触点(未示出)上下移动,从而实现该可动触点与固定在盒体101 —侧的固定触点(未不出)的接触与分尚动作。然而,采用如上的电磁接触器,位于左右方向中央的突起104上形成的滑动面104a、104b与主体部105上形成的滑动面105c、105d、105e、105f (即,形成于可动芯铁的重心附近的滑动面)之间的距离`L11、L12、L13、L14、L15、L16、L17、L18相比于各个滑动面之间的间隙而言不是很大,因而,可动芯铁会产生较大程度的倾斜与晃动,造成可动磁铁的动作不稳定,并且滑动过程中产生的磨损也较大,由此,亦加剧了可动磁铁的动作不稳定。另外,可动芯铁的动作不稳定,会造成电磁接触器的使用寿命较低,此外,还会使得滑动磨损产生的粉粒较多,造成接触不良。另外,考虑到滑动磨损的产生,为避免可动触点支架102的其他部位碰到盒体101,需要增大滑动处之外的其他部位的间隙,这会增大电磁接触器的外形尺寸,造成电磁接触器的大型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可动部的倾斜的电磁接触器。为达到所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I) 一种电磁接触器,具有盒体,在盒体内收装有可动部与可动触点支架,可动部与可动触点支架的主体部固定连接,从而使二者能够一起相对于盒体进行移动。在所述可动触点支架的主体部上形成有平行于可动触点支架的移动方向的第I支架侧滑动面,在所述盒体上形成与第I支架侧滑动面滑动接触的第I盒体侧滑动面。在所述主体部垂直于所述第I支架侧滑动面的方向上的两端部,设有在可动支架的移动方向上突出的一对突起部,这一对突起部(4)的两外侧表面形成一对平行于所述第I支架侧滑动面的第2支架侧滑动面。在所述盒体上形成与所述第2支架侧滑动面滑动接触的第2盒体侧滑动面。采用具有如上结构的电磁接触器,由于在所述主体部上部的垂直于所述第I支架侧滑动面的方向上的两端部向上突出地形成有一对突起部,这一对突起部的两外侧表面形成一对平行于所述第I支架侧滑动面的第2支架侧滑动面。因而,与在主体部的中央部形成突起部,在该突起部上形成滑动面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第2支架侧滑动面与第I支架侧滑动面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提供较大的保持扭矩,以用于对抗可动部的倾斜动作,因而,能够减小可动部的倾斜动作,避免其晃动,保持其动作稳定。(2)本技术优选,所述可动触点支架由树脂材料形成,所述第2盒体侧滑动面由树脂材料形成。由树脂形成可动触点支架(第2支架侧滑动面)以及第2盒体侧滑动面,由于树脂具有收缩率,因而造成间隙增大,此外,考虑到滑动会产生磨损,因而,为避免可动触点支架的其他部位在倾斜时碰到盒体,需要在滑动部(支架侧滑动面与盒体侧滑动面)之外的其他部位于部件之间设置一定的间隙。而采用本技术,由于可以利用第2支架侧滑动面来减小可动触点支架的倾斜动作与晃动程度,因而可以将滑动部之外的部位的部件间间隙减小,使电磁接触器小型化。(3)本技术优选,所述一对第2支架侧滑动面到所述可动触点支架的中心线的距离设定为不同。可动触点支架的安装是有规定的方向的。因而,将一对第2支架侧滑动面到所述可动触点支架的中心线的距离设定为不同,从而能够避免以错误的安装方向安装可动触点支架。(4)本技术优选,所述第I支架侧滑动面配置于靠近所述可动部的重心的位置。(5)本技术优选,所述第I支架侧滑动面以两两相面对的方式设置有至少一组以上。(6)本技术优选,所述可动部为能够受电磁力驱动而移动的芯铁。【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正视图(俯视图);图2为该电磁接触器的侧视图;图3为沿图2中D-D向的剖视图;图4为沿图2中E-E向的剖视图;图5为上述电磁接触器所具有的可动触点支架的正视图;图6为从图1中箭头A所示方向看到的可动触点支架的视图;图7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电磁接触器的正视图(俯视图);图8为该现有技术中的电磁接触器的侧视图;图9为沿图8中B-B向的剖视图;图10为沿图2中C-C向的剖视图;图11为上述现有技术的电磁接触器所具有的可动触点支架的正视图;图12为从图7中箭头A所示方向看到的可动触点支架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电磁继电器)的正视图(俯视图);图2为该电磁接触器的侧视图;图3为沿图2中D-D向的剖视图;图4为沿图2中E-E向的剖视图;图5为上述电磁接触器所具有的可动触点支架的正视图;图6为从图1中箭头A所示方向看到的可动触点支架的视图。 电磁接触器10具有盒体1,在盒体I内收装着由树脂材料形成的可动触点支架2,在可动触点支架2的下部固定连接着芯铁3 (可动部),芯铁3连接在可动触点支架2的左右方向中央部。此外,在可动触点支架2上固定连接着可动触点(未示出)。在盒体I上固定着固定触点(未示出)。通过通断电控制,使芯铁3在上下方向(图1中垂直于纸面方向的方向)上移动,带动可动触点支架2以及可动接触件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使可动接触件实现相对于固定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接触器,其具有盒体(1),在盒体(1)内收装有可动部(3)与可动触点支架(2),可动部(3)与可动触点支架(2)的主体部(5)固定连接,从而使二者能够一起相对于盒体(1)进行移动,在所述可动触点支架(2)的主体部(5)上形成有平行于该可动支架(2)的移动方向的第1支架侧滑动面(5c、5d、5e、5f),在所述盒体(1)上形成与第1支架侧滑动面(5c、5d、5e、5f)滑动接触的第1盒体侧滑动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部(5)垂直于所述第1支架侧滑动面(5c、5d、5e、5f)的方向上的两端部,设有在所述可动支架(2)的移动方向上突出的一对突起部(4),这一对突起部(4)的两外侧表面形成一对平行于所述第1支架侧滑动面(5c、5d、5e、5f)的第2支架侧滑动面(4a、4b),在所述盒体(1)上形成与所述第2支架侧滑动面(4a、4b)滑动接触的第2盒体侧滑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牧野智史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