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湖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超大量程轧制力应变传感器应变片粘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19439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4 0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大量程轧制力应变传感器应变片粘接装置,包括传送棒和电机,传送棒包括相连接的绝热体和加热膨胀的金属棒,电机驱动传送棒移动,金属棒内设置加热装置和温度传感器,金属棒外表面粘贴应变片,应变片外表面涂覆粘接剂,传送棒在电机的驱动下进入传感器的安装孔内,安装孔的入口位置安装用于检测传送棒在安装孔内深度和角度的测距装置,所述加热装置、温度传感器、电机、测距装置均连接控制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自动控制应变片与传感器的粘接,应变片粘接位置准确、粘接牢靠,保证装配的传感器达到规定的精度、灵敏度和线性,并具备较高的可靠性;能减少人工工作步骤,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大量程轧制力应变传感器应变片粘接装置,包括传送棒和电机,传送棒包括相连接的绝热体和加热膨胀的金属棒,电机驱动传送棒移动,金属棒内设置加热装置和温度传感器,金属棒外表面粘贴应变片,应变片外表面涂覆粘接剂,传送棒在电机的驱动下进入传感器的安装孔内,安装孔的入口位置安装用于检测传送棒在安装孔内深度和角度的测距装置,所述加热装置、温度传感器、电机、测距装置均连接控制电路。本技术能自动控制应变片与传感器的粘接,应变片粘接位置准确、粘接牢靠,保证装配的传感器达到规定的精度、灵敏度和线性,并具备较高的可靠性;能减少人工工作步骤,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专利说明】一种超大量程轧制力应变传感器应变片粘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传感器应变片粘接装置,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超大量程轧制力应变传感器应变片粘接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生产钢卷板材产品的热轧轧制过程中,钢坯及带钢的厚度和宽度的测量与控制是最关键的技术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是通过测量钢坯及带钢的厚度和宽度的形变,即通过测量轧制过程中的钢坯及带钢纵向或横向的轧制力作用来实现的,因而对这些力的检测和控制就成为热轧自动化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对于这些力的测量方式中,以轧制力的测力传感器(压头)测量方式最为精确、快速和可靠。随着自动厚度控制(AGC)在单机架和多机架轧机中的应用,轧制精度有了历史性飞跃。计算机要进行自动厚度控制计算就必须从传感器获得每个轧机的参数,而所有这些参数中最重要的就是轧制力参数,因此,轧制力测力传感器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超大量程的轧制力测力传感器主要依赖进口。进口产品品质优良,但其价格昂贵,且其售后服务维修时间长,十分困扰生产企业的营运。在超大量程轧制力传感器技术国产化的过程中,传感器的装配工艺研究尤为重要,如传感器中应变片位置测量与确定、应变压紧控制、加热与降温过程的温度检测与控制、粘胶固定时间控制等都关系到传感器的主要技术指标(传感器的灵敏度、线性、精度、工作寿命等)。应变式传感器装配的主要工艺是将应变片放入传感器的安装孔中并牢固粘接在安装孔的内壁,且需在一个确定的角度方向,在高达7500吨压力下也不脱落。目前,在超大量程应变式传感器的应变片粘贴中,主要依靠操作人员手工控制。方法一是在传送棒与传感器上画定位线,由操作人员根据目测来确定传送棒在传感器里面的深度以及圆周位置,粘胶的固定通过自然干燥,要较长时间。方法二是采用工业内窥镜的方法,将传感器的安装孔内部放置摄像头,操作人员可在屏幕上对应变片进行粘贴操作,同样粘胶的固定通过自然干燥完成。现有应变片粘贴方法存在的问题是:(I)方法一完全是人工操作,应变片粘贴质量取决于操作人员的水平、经验以及责任心,质量难以控制;( 2 )方法二有所改进,可通过工业内窥镜看到传感器安装孔内部情况,但主要还是要依靠操作人员的经验和技术水平;(3) 二种方法的应变片上的胶质干燥都是要自然干燥,需要较长时间,生产效率难以提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超大量程轧制力应变传感器应变片粘接装置,其能够完成应变片与传感器壳体粘接过程中的位置检测与控制,及应变片固定所需的温度检测与控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超大量程轧制力应变传感器应变片粘接装置,包括传送棒和电机,所述传送棒包括相连接的绝热体和加热膨胀的金属棒,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传送棒移动,所述金属棒内设置加热装置和温度传感器,所述金属棒外表面粘贴应变片,所述应变片外表面涂覆粘接剂,所述传送棒在电机的驱动下进入传感器的安装孔内,所述安装孔的入口位置安装用于检测传送棒在安装孔内深度和角度的测距装置,所述加热装置、温度传感器、电机、测距装置均连接控制电路。进一步,所述绝热体为高温尼龙棒。进一步,所述加热装置为加热陶瓷。进一步,所述电机为步进电机。进一步,所述测距装置为光电编码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能自动控制应变片与传感器的粘接,应变片粘接位置准确、粘接牢靠,保证装配的传感器达到规定的精度、灵敏度和线性,并具备较高的可靠性;(2)可根据传感器量程不同,可改变传送棒的机械尺寸以及相应的位置、温度、时间等参数,适用各种规格的同类系列传感器的应变片粘接,系统工作模式可灵活设置;(3)能减少人工工作步骤,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传送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应变传感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控制电路原理框图;图4是应变片粘接控制程序流程图。图1至4中,I——传送棒; 2——电机;3-传感器;4-高温尼龙棒;5——加热陶瓷;6——金属棒;7—温度传感器;8—应变片;9—安装孔;10—调理放大电路;11—模数转换电路;12—微处理器;13——光电耦合器;14——加热控制电路;15-继电器;16-光电编码传感器;17-PWM 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超大量程轧制力应变传感器应变片粘接装置,包括传送棒I和电机2,传送棒I与传感器3的安装孔9公差配合,传送棒I包括相连接的绝热体和加热膨胀的金属棒6,电机2驱动传送棒I移动,金属棒6内设置加热装置和温度传感器7,金属棒6外表面粘贴应变片8,应变片8外表面涂覆粘接剂,外表面的粘接剂粘贴力大于金属棒6外表面与应变片8的粘贴力,传送棒I在电机2的驱动下进入传感器3的安装孔9内,安装孔9的入口位置安装用于检测传送棒I在安装孔9内深度的测距装置,加热装置、温度传感器7、电机2、测距装置均连接控制电路。在本实施例中,绝热体为高温尼龙棒4,加热装置为加热陶瓷5,电机2为步进电机2,测距装置为光电编码传感器16,参阅图3,加热陶瓷5通过电源线连接电源,温度传感器7通过引出线连接调理放大电路10,调理放大电路10通过模数转换电路11连接微处理器12,微处理器12连接光电耦合器13,光电耦合器13连接加热控制电路14,加热控制电路14控制加热陶瓷5加热,加热控制电路14连接继电器15。光电编码传感器16同样连接微处理器12,微处理器12连接PWM控制器17,PWM控制器17连接步进电机2,步进电机2驱动传送棒I移动,通过上述电路完成金属棒6的温度检测与控制,以及传送棒I的深度和角度的检测与控制,确保粘贴可靠。控制程序主要解决应变片8的位置检测与调整、应变片8传送棒I的温度检测与控制,使整个应变片8的粘接过程全部自动化并保证生产质量。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参阅图4,首先进行初始化,然后传送棒I在步进电机2的驱动下进入传感器3的安装孔9,光电编码传感器16不断对传送棒I在安装孔9的位置进行测量,当到达指定位置时停止向前运动,同时检测圆周位置,当二者都符合要求后,加热陶瓷5通电,使传送棒I的金属棒6开始膨胀,根据金属棒6的膨胀系数和公差配合可控制加热温度,然后保持该温度一段时间,一方面保证应变片8固定可靠,一方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大量程轧制力应变传感器应变片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棒和电机,所述传送棒包括相连接的绝热体和加热膨胀的金属棒,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传送棒移动,所述金属棒内设置加热装置和温度传感器,所述金属棒外表面粘贴应变片,所述应变片外表面涂覆粘接剂,所述传送棒在电机的驱动下进入传感器的安装孔内,所述安装孔的入口位置安装用于检测传送棒在安装孔内深度和角度的测距装置,所述加热装置、温度传感器、电机、测距装置均连接控制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波峰陈湘林詹国镇廖志锋雷斌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学广州市金仪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