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的温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15542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2 1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的温控装置,包括相互隔绝的内、外空气循环系统、压缩机、膨胀阀及制冷剂;外空气循环系统包括冷凝器及用于给冷凝器散热的冷凝器风机;内空气循环系统包括蒸发器及用于向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输出与蒸发器热交换后形成的冷空气的蒸发器风机。上述温控装置由制冷剂、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及风机实现制冷功能,提供了一种全密封状况下的精确温度控制模式。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由隔绝于外部环境的内空气循环系统散热,杜绝了灰尘、盐雾、湿空气等环境因素对设备内部电子器件的影响,提高了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的工作寿命和可靠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适用于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
,提供了一种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的温控装置,包括相互隔绝的内、外空气循环系统、压缩机、膨胀阀及制冷剂;外空气循环系统包括冷凝器及用于给冷凝器散热的冷凝器风机;内空气循环系统包括蒸发器及用于向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输出与蒸发器热交换后形成的冷空气的蒸发器风机。上述温控装置由制冷剂、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及风机实现制冷功能,提供了一种全密封状况下的精确温度控制模式。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由隔绝于外部环境的内空气循环系统散热,杜绝了灰尘、盐雾、湿空气等环境因素对设备内部电子器件的影响,提高了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的工作寿命和可靠性。【专利说明】—种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的温控装置
本技术属于大功率电力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的温控装置。
技术介绍
在变流器、不间断电源、逆变器、变频器等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中,功率变换、传输、控制等带来的损耗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目前,传统的散热方式采用自然空气或者水冷却的方式来散热,但是,当这些产品在风沙、灰尘、盐雾、高温、低温、水资源缺乏等特殊环境下应用时,电力电子设备的工作寿命和可靠性呈几何级下降。传统的风冷方式需要大量进、出风口,水冷方式,需要冷却水系统,并在电力电子设备中部署大量水管,这些散热和制冷方式,无法解决电力电子设备的密封性问题和可维护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的温控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力电子设备全密封状况下的散热局限性,在特殊环境下应用时,工作寿命、可靠性下降、维护性不好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的温控装置,包括相互隔绝的内、外空气循环系统、压缩机、膨胀阀及制冷剂;所述外空气循环系统包括冷凝器及用于给所述冷凝器散热的冷凝器风机;所述内空气循环系统包括蒸发器及用于向所述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输出与所述蒸发器热交换后形成的冷空气的蒸发器风机。进一步地,所述内、外空气循环系统均设置于所述温控装置内。进一步地,所述温控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的顶部并且与所述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形成一体。进一步地,所述温控装置还包括用于隔离所述内、外空气循环系统的隔离罩,所述隔离罩设于所述蒸发器和蒸发器风机的外围,其底部具有与所述蒸发器风机相连通的出风口以及供所述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内的热空气进入所述隔离罩的进风口。进一步地,所述温控装置还包括一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的相接面具有用于吸入所述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内部热空气的进风口及用于排出所述冷空气的出风口。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底部的周缘垂直延伸出凸缘,所述凸缘与所述外壳底部构成一凹槽;相应地,所述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的顶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形状相匹配的凸台,所述凹槽与所述凸台相嵌套。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出风口上设有可移动的滑片。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冷凝器风机、蒸发器风机分别为可变频的压缩机、冷凝器风机、蒸发器风机。进一步地,所述温控装置还包括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设置于所述蒸发器风机的出风方向上。进一步地,所述冷凝器风机、蒸发器风机均为离心风机。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温控装置,其由制冷齐?、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及风机实现制冷功能,提供了一种全密封状况下的精确温度控制模式。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由隔绝于外部环境的内空气循环系统散热,杜绝了灰尘、盐雾、湿空气等环境因素对设备内部电子器件的影响,提高了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的工作寿命和可靠性。相比于传统的自然空气风冷,解决了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的密封性问题。【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温控装置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温控装置的组合状态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温控装置安装外壳底板前的组合状态立体示意图。图4a是安装有图1所示温控装置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的纵向剖视示意图。图4b是图4a所示的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其滑块移动一段距离后的纵向剖视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温控装置的内、外空气循环系统的空气流动示意图。图6是图5中A区域的放大图。图7是图1所示温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至图7所示,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一种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200的温控装置100,包括相互隔绝的外空气循环系统1、内空气循环系统2、压缩机3、膨胀阀4、制冷剂(图中未不出)、隔离罩5及外壳6。其中,外空气循环系统I包括冷凝器11及用于吸入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200外的新鲜空气71a给冷凝器11散热并向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200外排出热空气71b的冷凝器风机12,内空气循环系统2包括蒸发器21及用于将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200内部的热空气72b吸入蒸发器21,并向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200输出与蒸发器21热交换后形成的冷空气72a的蒸发器风机22。温控装置100,由制冷剂、压缩机3、冷凝器11、蒸发器21、膨胀阀4、冷凝器风机12及蒸发器风机22来实现制冷功能,相比于传统应用自然空气或水冷却的方式,具有更好的密封性和可维护性;此外,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200由隔绝于外部环境的内空气循环系统2散热,杜绝了灰尘、盐雾、湿空气等环境因素对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200内部电子器件的影响,提高了电力电子设备200的工作寿命和可靠性。上述的外、内空气循环系 统1、2均设置于温控装置100内,温控装置100固定安装于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200的顶部,可便于工人施展温控装置100的维护工作,且有效地节省水平面上的面积。因冷空气72a的密度较大、热空气72b的密度较小,从而冷空气72a可更顺畅地向下流入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200内,热空气72b可以更顺畅地向上流入温控装置100。为了简化整机系统的复杂性,温控装置100与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200连接形成一体。上述隔离罩5设于蒸发器21和蒸发器风机22的外围,其底部具有与蒸发器风机22相连通的出风口 51以及供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200内的热空气72b进入隔离罩5的进风口 52。上述外壳6与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200的相接处,即本实施例中的外壳6的底板60具有用于吸入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200内部热空气72b的进风口 61及用于排出冷空气72a的出风口 62,出风口 62上盖设有可移动的滑片63,可通过移动滑片63来控制出风口62的面积来分配进入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200某一空间区域的制冷量,从而可更好地针对某一区域或某些特殊的电子元件进行温度控制,另外,为了让外壳6外的新鲜空气71a可以更流畅地进入冷凝器11,外壳6上靠近冷凝器11的侧面上开有若干通风孔(图中未示出)。请参考图5及图6,为更好地实现温控装置100与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200的密封连接,外壳6底部的周缘垂直延伸出凸缘64,凸缘64与外壳6底部构成一凹槽(图中未标示);相应地,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200的顶部上设置有与凹槽形状相匹配的凸台201,凹槽65与凸台201相嵌套。优化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隔绝的内、外空气循环系统、压缩机、膨胀阀及制冷剂;所述外空气循环系统包括冷凝器及用于给所述冷凝器散热的冷凝器风机;所述内空气循环系统包括蒸发器及用于向所述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输出与所述蒸发器热交换后形成的冷空气的蒸发器风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麟姜俊华王华龙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艾睿科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