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的堆叠口的成员端口工作模式设置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79954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4 1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交换机的堆叠口的成员端口工作模式设置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为本设备的第一堆叠口或者第二堆叠口添加成员端口;将所述成员端口的工作模式设置为非堆叠模式;检测所述成员端口是否上电;检测已上电的所述成员端口的物理线路是否正确连接到邻居交换机的第二堆叠口或者第一堆叠口的已上电的非堆叠模式的成员端口,若是,将所述成员端口的工作模式从所述非堆叠模式切换到堆叠模式。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避免成员端口在工作模式切换为堆叠模式后引发堆叠系统出现故障,消除对堆叠系统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交换机的堆叠口的成员端口工作模式设置方法和装置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特别涉及堆叠系统中交换机的堆叠口的成员端口工作模式设置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堆叠交换机系统是由两台以上的交换机通过堆叠链路依次互连构成一台逻辑设备。传统交换机堆叠系统的拓扑可以是环形拓扑、链形拓扑。图1所示为一种具有环形拓扑的传统堆叠交换机系统的示意图。该堆叠交换机系统具有的每台交换机都设有第一堆叠口和第二堆叠口。在堆叠系统中,为每台交换机设有的第一堆叠口和第二堆叠口添加成员端口,并将该添加的成员端口的工作模式配置为堆叠模式。当第一堆叠口或第二堆叠口添加的成员端口上电时,该工作模式配置为堆叠模式的成员端口就会向连接的邻居交换机发送数据、协议报文。但是,若该成员端口连接的邻居交换机的成员端口还未上电,此时,该成员端口发送的数据、协议报文是不能到达邻居交换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交换机的堆叠口的成员端口状态设置方法和装置,以实现堆叠系统中交换机的堆叠口的成员端口设置,提高堆叠系统的性能。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堆叠系统中交换机的堆叠口的成员端口工作模式设置方法,包括:为本设备的第一堆叠口或者第二堆叠口添加成员端口;将所述成员端口的工作模式设置为非堆叠模式;检测所述成员端口是否上电;检测已上电的所述成员端口的物理线路是否正确连接到邻居交换机的第二堆叠口或者第一堆叠口的已上电的非堆叠模式的成员端口;若是,将所述成员端口的工作模式从所述非堆叠模式切换到堆叠模式。一种堆叠系统中交换机的堆叠口的成员端口工作模式设置装置,包括:添加单元,用于为本设备的第一堆叠口或者第二堆叠口添加成员端口;设置单元,用于将所述成员端口的工作模式设置为非堆叠模式;上电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成员端口是否上电;链路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已上电的所述成员端口的物理线路是否正确连接到邻居交换机的第二堆叠口或者第一堆叠口的已上电的非堆叠模式的成员端口;切换单元,用于在所述链路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为是时,将所述成员端口的工作模式从所述非堆叠模式切换到堆叠模式。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中,在为交换机的堆叠口添加成员端口时,并非直接将该新添加的成员端口设置为堆叠状态,以用于堆叠系统中数据、协议报文的转发,而是先将该新添加的成员端口设置为非堆叠状态,只有在该成员端口上电、且该成员端口的物理线路正确连接到邻居交换机的堆叠口的已上电的非堆叠状态的成员端口时,才将该成员端口从所述非堆叠状态切换到堆叠状态,这能够在新添加的成员端口用于堆叠系统中数据、协议报文的转发之前排除连接的物理线路出现的各种可能线路误接故障,提高堆叠系统的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堆叠系统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实例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请求报文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检测响应报文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故障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故障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故障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四故障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下面通过图2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进行描述:如图2所示的堆叠系统中,Slot1上设有第一堆叠口,Slot2上设有第二堆叠口。向Slot1的第一堆叠口添加成员端口Port1。第一堆叠口可添加多个成员端口,添加的每一成员端口的处理方式均类似Port1。将Port1的工作模式设置为非堆叠模式。也即,此时第一堆叠口添加的成员端口Port1仅在逻辑上属于第一堆叠口的成员端口,但在应用上还未作为第一堆叠口的成员端口工作比如收发堆叠系统中的协议报文、数据报文等,其在应用上还只是作为普通端口工作。Slot1检测Port1是否上电,当Slot1检测到Port1上电时,Slot1通过已上电的Port1发送携带请求数据的检测请求报文。这里,Port1发送的检测请求报文的结构如图3所示。其中,Port1发送的检测请求报文携带的请求数据至少包括:Port1所属的第一堆叠口的标识P1、Port1所处设备的设备标识Slot1和Port1所处Slot1的CPU的MAC地址1。Slot2通过第二堆叠口已上电的非堆叠模式的成员端口Port1'收到所述检测请求报文,将响应数据与该接收的检测请求报文携带的请求数据一起携带在检测响应报文中通过Port1'发送。这里,检测响应报文的结构如图4所示。其中,Slot2发送的检测响应报文携带的响应侧数据至少包括:Port1'所属的第二堆叠口的标识P2、Port1'所处设备的设备标识Slot2和Port1'所处Slot2的CPU的MAC地址2。Slot1检测到第一堆叠口的已上电的非堆叠模式的成员端口Port1收到检测响应报文。Slot1发现Port1所属的第一堆叠口的堆叠口标识P1、所处Slot的设备标识Slot1、所处Slot的CPU的MAC地址1分别与接收的检测响应报文中响应数据包含的堆叠口标识P2、设备标识Slot2、CPU的MAC地址2不同,Port1所属的第一堆叠口的堆叠口标识P1、所处Slot的设备标识Slot1、所处Slot的CPU的MAC地址1分别与所述检测响应报文中请求数据包含的堆叠口标识P1、设备标识Slot1和MAC地址1相同,且Port1与相同堆叠口即第一堆叠口的其他成员端口Port2~PortN收到的检测响应报文中响应数据均包含相同的设备标识Slot2,Slot1本地学习的Slot2和Slot2的CPU的MAC地址2与所述检测响应报文中响应数据包含的Slot2、CPU的MAC地址2相同,则Slot1确定Port1的物理线路正确连接到Slot2的第二堆叠口的已上电的非堆叠模式的Port1'。Slot1确定Port1的物理线路正确连接到Slot2的第二堆叠口的已上电的非堆叠模式的Port1'后,Slot1将Port1的工作模式从原来的非堆叠模式切换到堆叠模式。当Slot1将Port1的工作模式切换为堆叠模式后,Port1就不再作为普通端口工作,而是作为第一堆叠口的成员端口工作比如收发堆叠系统中的协议报文、数据报文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中,Slot1为保证Port1与Port1连接的Slot2上的成员端口Port1'尽可能同步切换至堆叠模式,Slot1可在确定Port1的物理线路正确连接到Slot2的第二堆叠口的已上电的非堆叠模式的Port1'后,延迟设定的时间,之后Slot1将Port1的工作模式从原来的非堆叠模式切换到堆叠模式。其中,该延迟的时间可根据实际应用设置,这里不再具体限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中,Slot1为保证Port1与Port1连接的Slot2上的成员端口Port1'尽可能同步切换至堆叠模式,也可通过与邻居Slot2协商的方式将Port1的工作模式从原来的非堆叠模式切换到堆叠模式。下面描述Slot1如何与Slot2进行工作模式的协商:Slot1设置Port1的状态为准备切换堆叠模式状态。Slot1通过Port1发送协商请求消息。Slot2通过第二堆叠口已上电的非堆叠模式的成员端口Port1'收到协商请求报文,发现端口Port1'的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交换机的堆叠口的成员端口工作模式设置方法和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堆叠系统中交换机的堆叠口的成员端口工作模式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为本设备的第一堆叠口或者第二堆叠口添加成员端口;将所述成员端口的工作模式设置为非堆叠模式;检测所述成员端口是否上电;检测已上电的所述成员端口的物理线路是否正确连接到邻居交换机的第二堆叠口或者第一堆叠口的已上电的非堆叠模式的成员端口,若是,将所述成员端口的工作模式从所述非堆叠模式切换到堆叠模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堆叠系统中交换机的堆叠口的成员端口工作模式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为本设备的第一堆叠口或者第二堆叠口添加成员端口;将所述成员端口的工作模式设置为非堆叠模式;检测所述成员端口是否上电;检测已上电的所述成员端口的物理线路是否正确连接到邻居交换机的第二堆叠口或者第一堆叠口的已上电的非堆叠模式的成员端口,若是,将所述成员端口的工作模式从所述非堆叠模式切换到堆叠模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成员端口的工作模式从所述非堆叠模式切换到堆叠模式包括:延迟设定的时间,将所述成员端口的工作模式从所述非堆叠模式切换到堆叠模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成员端口的工作模式从所述非堆叠模式切换到堆叠模式包括:通过所述成员端口发送协商请求消息;通过所述成员端口接收协商响应消息;确定所述协商响应消息携带了对端成员端口的准备切换堆叠模式状态,将所述成员端口的工作模式从所述非堆叠模式切换到堆叠模式。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已上电的所述成员端口的物理线路正确连接到邻居交换机的第二堆叠口或者第一堆叠口的已上电的非堆叠状态的成员端口之后,且在将所述成员端口的工作模式从所述非堆叠模式切换到堆叠模式之前,该方法进一步包括:设置所述成员端口的状态为准备切换堆叠模式状态;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通过状态为准备切换堆叠状态的所述成员端口接收到协商请求消息时,将所述成员端口的准备切换堆叠模式状态携带在协商响应消息中并通过所述成员端口发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已上电的所述成员端口的物理线路是否正确连接到邻居交换机的第二堆叠口或者第一堆叠口的已上电的非堆叠模式的成员端口包括:通过所述成员端口发送携带请求数据的检测请求报文;所述请求数据至少包括:所述成员端口所属的堆叠口标识、所述成员端口所处设备的设备标识和所述成员端口所处设备的CPU的MAC地址;检测所述成员端口是否接收到携带所述请求数据和响应数据的检测响应报文,所述响应数据至少包括:所述邻居交换机的第二堆叠口或者第一堆叠口的已上电的非堆叠模式的成员端口所属的堆叠口标识、所处设备的设备标识和所处设备的CPU的MAC地址;如果否,确定所述成员端口的物理线路错误连接;如果是,当所述成员端口所属的堆叠口标识、所处设备的设备标识、所处设备的CPU的MAC地址分别与所述检测响应报文中响应数据包含的堆叠口标识、设备标识、CPU的MAC地址不同,所述成员端口与相同堆叠口的其他成员端口收到的检测响应报文中响应数据包含的设备标识相同,且所述成员端口所属的堆叠口标识、所处的设备标识和所处设备的CPU的MAC地址分别与所述检测响应报文中请求数据包含的堆叠口标识、设备标识和MAC地址相同,且本地学习的设备的设备标识和CPU的MAC地址与所述检测响应报文中响应数据包含的设备标识、CPU的MAC地址相同时,确定所述成员端口的物理线路正确连接到邻居交换机的第二堆叠口或者第一堆叠口的已上电的非堆叠模式的成员端口,否则,确定所述成员端口的物理线路错误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检测到所述成员端口未接收到检测响应报文后,且确定所述成员端口的物理线路错误连接之前,该方法进一步包括:识别所述成员端口已发送检测请求报文的次数,如果所述成员端口已发送检测请求报文的次数未达到设定的次数,通过所述成员端口发送携带所述请求数据的检测请求报文;如果所述成员端口已发送检测请求报文的次数达到设定的次数,确定所述成员端口的物理线路错误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分析引起所述成员端口连接的物理线路错误的原因,包括:当分析出所述成员端口已发送检测请求报文的次数达到设定的次数、但所述成员端口还未收到检测响应报文时,确定引起所述成员端口连接的物理线路错误的原因为:所述成员端口连接的邻居交换机的端口不属于堆叠口添加的成员端口;当所述成员端口收到检测响应报文,分析出所述成员端口所处设备的CPU的MAC地址与所述检测响应报文中响应数据包含的CPU的MAC地址相同时,确定引起所述成员端口连接的物理线路错误的原因为:所述成员端口连接的物理线路发生自环故障;当所述成员端口收到检测响应报文,分析出所述成员端口所处设备的CPU的MAC地址与所述检测响应报文中响应数据包含的CPU的MAC地址不同,但所述成员端口所属的堆叠口标识与所述检测响应报文中响应数据包含的堆叠口标识相同时,确定引起所述成员端口连接的物理线路错误的原因为:所述成员端口与连接的邻居交换机的成员端口属于同一类堆叠口;当所述成员端口收到检测响应报文,分析出所述成员端口所属的堆叠口标识、所处设备的CPU的MAC地址与所述检测响应报文中响应数据包含的堆叠口标识、CPU的MAC地址不同,但所述成员端口与相同堆叠口的其他成员端口收到的检测响应报文中响应数据包含的设备标识不同时,确定引起所述成员端口连接的物理线路错误的原因为:所述成员端口与相同堆叠口的其他成员端口连接的邻居交换机不同;当所述成员端口收到检测响应报文,分析出本地学习的设备的设备标识与所述检测响应报文中响应数据包含的设备标识相同,但本地学习的所述设备的CPU的MAC地址与所述检测响应报文中响应数据包含的CPU的MAC地址不同时,确定引起所述成员端口连接的物理线路错误的原因为:所述成员端口连接的邻居交换机与堆叠系统中其他交换机的设备标识相同。8.一种堆叠系统中交换机的堆叠口的成员端口工作模式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学伟张孝安李博阳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