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互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54139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0 1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流互感器,导电杆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同时设置电连接板,电连接板与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中的一个连接,并连通到壳体上,在连接位置即形成了接线端子和壳体之间的等电位端。同时设置电连接板的可拆卸结构,当需要对等电位端的位置进行更换时,只需要将电连接板由原连接位置拆卸后安装到另一端即可。由接线端子和电连接板的固装结构使得二者的连接可靠,长期运行也可保证电流互感器的温升得到保证,确保电流互感器长期安全可靠进行。(*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流互感器
本技术涉及互感器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流互感器。
技术介绍
SF6气体绝缘电流互感器在国内普遍推广使用始于本世纪初,对于CT (currenttransformer,电流互感器)等电位点设定不同可导致CT内部故障时保护动作不正确的研究时间较短。目前国内外SF6气体绝缘电流互感器,大多数采用等电位点固定,产品运行中不能进行调节。即使可以进行等电位可调的CT,结构的可靠性也不高。SF6气体绝缘电流互感器中,等电位不可调的CT,无论是“T”字形CT还是钟罩式CT,其导电杆一端采用绝缘套与壳体隔离,次端为绝缘端,导电杆通过法兰与壳体连接,金属法兰用螺栓与壳体连接并固定导电杆,此段导电杆与壳体相通,为等电位端。等电位可调的CT,主要是MWB的钟罩式CT,由于其接线端子没有抱紧装置,可靠性不高,限制了通流能力,难于满足长期发热和短时热电流设计要求。因此,如何保证电流互感器等电位端工作结构的可靠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流互感器,以实现保证电流互感器等电位端工作结构的可靠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流互感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导电杆,所述导电杆的两端均架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导电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导电杆电连通的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或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上可拆卸地设置有一端固接在接线端子上,另一端固接于所述壳体上的电连接板。优选地,在上述电流互感器中,所述壳体对应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的连接位置均设置有与所述电连接板固接的壳体凸台。优选地,在上述电流互感器中,所述电连接板包括固装于接线端子安装面上的第一连接板,固装于所述壳体凸台的安装平面上的第二连接板,和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中间连接部。[0011 ] 优选地,在上述电流互感器中,所述导电杆安装于所述壳体上的壳体端法兰内,所述壳体端法兰和所述导电杆之间由壳体的内部向外部依次设置有套装于所述导电杆上的内绝缘套、密封圈、中间绝缘套和外绝缘套;所述中间绝缘套的内圈设置于所述壳体端法兰与所述导电杆之间,其外圈贴紧于所述壳体端法兰的外端面上。优选地,在上述电流互感器中,所述密封圈为V型密封圈。优选地,在上述电流互感器中,所述密封圈由多层V型密封圈叠加组成。优选地,在上述电流互感器中,所述中间绝缘套和所述外绝缘套之间还设置有套装于所述导电杆上的小绝缘套。本技术提供的电流互感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导电杆,导电杆的两端均架设于壳体上,导电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导电杆电连通的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第一接线端子或第二接线端子上可拆卸地设置有一端固接在接线端子上,另一端固接于壳体上的电连接板。导电杆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两个接线端子为预留出为电流互感器壳体提供等电位连接端的接线结构,为实现等电位的连接要求,设置电连接板,电连接板与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中的一个连接,并连通到壳体上,在连接位置即形成了接线端子和壳体之间的等电位端。同时设置电连接板的可拆卸结构,当需要对等电位端的位置进行更换时,只需要将电连接板由原连接位置拆卸后安装到另一端即可。由接线端子和电连接板的固装结构使得二者的连接可靠,长期运行也可保证电流互感器的温升得到保证,确保电流互感器长期安全可靠进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电流互感器的第一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电流互感器的第二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流互感器,保证了电流互感器等电位端工作结构的可靠性。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3所示,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电流互感器的第一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电流互感器的第二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流互感器,包括壳体11和设置在壳体11内的导电杆10,导电杆10的两端均架设于壳体11上,导电杆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导电杆10电连通的第一接线端子6和第二接线端子61,第一接线端子6或第二接线端子61上可拆卸地设置有一端固接在接线端子上,另一端固接于壳体上的电连接板7。导电杆10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接线端子6和第二接线端子61,两个接线端子为预留出为电流互感器壳体11提供等电位连接端的接线结构,为实现等电位的连接要求,设置电连接板7,电连接板7与第一接线端子6和第二接线端子7中的一个连接,并电连通到壳体11上,在连接位置即形成了接线端子和壳体11之间的等电位端。同时设置电连接板7的可拆卸结构,当需要对等电位端的位置进行更换时,只需要将电连接板7由原连接位置拆卸后安装到另一端即可。由接线端子和电连接板7的固装结构使得二者的连接可靠,长期运行也可保证电流互感器的温升得到保证,确保电流互感器长期安全可靠进行。如图1和图2中所示,电连接板7可根据等电位端的位置要求安装于P2端或Pl端,实现等电位的连接结构。在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壳体11对应第一接线端子6和第二接线端子61的连接位置均设置有与电连接板固接的壳体凸台8。通过壳体凸台8与电连接板7固接,避免电连接板7直接与壳体接触而造成的弧形结构不容易固定的问题,进一步保证了电连接板7与导电杆10和壳体11安装结构的稳定性。在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电连接板7包括固装于接线端子安装面上的第一连接板,固装于壳体凸台的安装平面上的第二连接板,和连接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中间连接部。由于接线端子的安装位置和壳体上壳体凸台位置存在一定的高度差,为保证电连接板安装结构的稳定性,电连接板通过平面结构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保证其与接线端子和壳体凸台的稳固安装,通过中间连接部补偿两个安装端的高度差,即电连接板7整体上呈Z字形结构,其较其他结构具有更稳固的安装稳定性。在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导电杆10安装于壳体11上的壳体端法兰9内,壳体端法兰9和导电杆10之间由壳体11的内部向外部依次设置有套装于导电杆10上的内绝缘套1、密封圈2、中间绝缘套3和外绝缘套5 ;中间绝缘套3的内圈设置于壳体端法兰9与导电杆10之间,其外圈贴紧于壳体端法兰9的外端面上。具体地,密封圈2为V型密封圈。由V型密封圈保证导电杆与壳体之间的密封效果。优选地,密封圈2由多层V型密封圈叠加组成。多层V型密封圈沿导电杆的长度方向布置,进一步提高导电杆10和壳体11之间的密封性。在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中间绝缘套3和外绝缘套5之间还设置有套装于导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流互感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导电杆,所述导电杆的两端均架设于所述壳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导电杆电连通的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或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上可拆卸地设置有一端固接在接线端子上,另一端固接于所述壳体上的电连接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流互感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导电杆,所述导电杆的两端均架设于所述壳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导电杆电连通的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或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上可拆卸地设置有一端固接在接线端子上,另一端固接于所述壳体上的电连接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对应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的连接位置均设置有与所述电连接板固接的壳体凸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板包括固装于接线端子安装面上的第一连接板,固装于所述壳体凸台的安装平面上的第二连接板,和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灿江符瑞英宋咏华蒋汉儒宋永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电力电瓷电器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