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阻尼电阻的一体化水冷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39277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6 2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阻尼电阻的一体化水冷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器主体、晶闸管和电阻,所述散热器主体包括铝质面板、水道和水道壁构成的散热器腔体、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晶闸管贴合在所述铝质面板的表面,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设于所述散热器主体的底部,所述散热器腔体设有两个,且位于所述铝质面板的内部;所述电阻设置在所述水道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阻尼电阻的一体化水冷散热器,将晶闸管和阻尼电阻的散热功能集中到水冷散热器上,具有体积小,散热能力强,结构简单,水容量大,耐压能力强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基于阻尼电阻的一体化水冷散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器,具体讲涉及一种基于阻尼电阻的一体化水冷散热器。
技术介绍
特高压直流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我国能源的优化配置起到了重要作用,工程中特高压直流换流阀采用多个晶闸管串联的方式进行换流,使用并联于晶闸管两端阻尼回路很好地解决了其均压的问题。阻尼电容在积累能量后,以脉冲形式释放并消耗在与之串联的阻尼电阻上。因此,阻尼电阻需要具备良好脉冲功率耐受能力以及散热性。目前投入使用的换流阀阻尼电阻的散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采用间接水冷方式,首先将热量传至与阻尼电阻接触的散热器表面,后由散热器内部循环冷却水将热量带走;间接水冷方式是用阻尼电阻棒插入散热器内,通过散热器中冷却水间接带走热量的方式散热,这种方式的缺点是--第一,散热能力较弱;第二,散热器体积比较大;第三,散热器耗水量大。另一种采用直接水冷方式,将阻尼电阻布局在PVDF壳体的水路中,冷却水直接接触电阻进行冷却。直接水冷方式散热能力比间接冷却法有所提高,但是还有它的局限性:第一,由于金属电阻直接与水接触,要有专门的防腐电极,增加了结构设计的复杂性;第二,水路的容水量较小,干烧能力差,断流时间一般小于3秒;第三,壳体材料为PVDF,其耐压能力较金属材料差。第四,晶闸管和阻尼电阻散热器设计都是独立的,这样不仅增加了结构整体尺寸,还因为连接接口多而减小了水路连接的可靠性。晶闸管在工作时功耗很大,导致结温很高。为保证其能够正常工作,必须采用水冷散热器对其进行冷却。晶闸管散热器是换流阀水冷却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将晶闸管产生的热量通过冷却液携带到系统中,经过二次热交换,将所吸收的热散发到空气中的热交换装置。因此,晶闸管散热器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换流阀的性能效果及其可靠性。水冷系统在当前被广泛应用于直流输电换流阀冷却中,而晶闸管和阻尼电阻是水冷系统的核心冷却对象之一。因此,晶闸管和阻尼电阻散热器设计的合理性对水冷系统的良好运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阻尼电阻的一体化水冷散热器,将晶闸管和阻尼电阻的散热功能集中到水冷散热器上,具有体积小,散热能力强,结构简单,水容量大,耐压能力强等特点。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阻尼电阻的一体化水冷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器主体、晶闸管和电阻,所述散热器主体包括铝质面板、水道和水道壁构成的散热器腔体、进水口以及出水口 ;所述晶闸管贴合在所述铝质面板的表面,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设于所述散热器主体的底部,所述散热器腔体设有两个,且位于所述铝质面板的内部;所述电阻设置在所述水道上。所述水道为双面螺旋型结构,且采用铝质材料制成。所述水道壁为铝质水道壁,其厚度为5?10mm。所述电阻包括阻尼电阻和取能电阻;所述阻尼电阻为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用阻尼电阻,所述取能电阻为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用取能电阻。所述阻尼电阻和取能电阻外侧分别包裹有绝缘层,均通过相应的引出端子连接引线。所述铝质面板和散热器腔体采用焊接方式固定。在压铸前,所述水道的表面做如下工艺处理:I)进行110目喷砂;2)电镀,镀层厚度为0.01mm。所述水道表面的电镀采用高温化学镀镍工艺,流程依次为:接头封闭,除油,去氧化皮,出光,中间层电镀,化学镀镍,钝化,干燥,低温退火;镀层技术参数如下:厚度:0.008mm ;表面硬度:R45 ;镍含量:93% ;光泽:亚光;结合力:薄片弯折试验合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电阻与冷却水直接接触,为阻尼电阻散热,同时通过铝制面板与晶闸管贴合将晶闸管产生的热量通过冷却液带到水系统中;2、通过将晶闸管散热器和阻尼电阻整合到一个整体水冷散热器内,节省了特高压直流换流阀模块内部空间,简化了内部结构,减小了换流阀总体积,同时水接头的减少提高了水冷系统的可靠性;3、通过采用阻尼电阻直接冷却的方法,与之前介绍间接冷却阻尼电阻的方法相t匕,电阻冷却效果获得较大程度提升;4、通过将电阻包裹在导热绝缘皮内的方式,省去了电阻的防腐电极的设计,从而降低了散热器结构复杂性;5、通过采用大沟道水路散热,增加了散热器内水容量,提高了阻尼电阻的干烧能力,延长了断流时间。6、将铝质面板与散热器腔体焊接,增强了电阻的耐水压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基于阻尼电阻的一体化水冷散热器主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基于阻尼电阻的一体化水冷散热器仰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基于阻尼电阻的一体化水冷散热器A向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基于阻尼电阻的一体化水冷散热器B向剖面示意图;其中,1-散热器主体,2-引出端子,3-散热器腔体,4-铝质面板,5-晶闸管贴合面,6-进水口,7-出水口,8-水道,9-水道壁,10-取能电阻,11-阻尼电阻。【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阻尼电阻的一体化水冷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器主体1、晶闸管和电阻,所述散热器主体I包括铝质面板4、水道8和水道壁9构成的散热器腔体3、进水口 6以及出水口 7 ;所述晶闸管贴合在所述铝质面板4的表面,所述进水口 6和出水口 7设于所述散热器主体I的底部,所述散热器腔体3设有两个,且位于所述铝质面板4的内部;所述电阻设置在所述水道8上。所述水道8为双面螺旋型结构,且采用铝质材料制成。所述水道壁9为招质水道壁,其厚度为5?10mm。所述电阻包括阻尼电阻11和取能电阻10 ;所述阻尼电阻为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用阻尼电阻,所述取能电阻为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用取能电阻。所述阻尼电阻11和取能电阻10外侧分别包裹有绝缘层,均通过相应的引出端子2连接引线。所述铝质面板4和散热器腔体3采用焊接方式固定。在压铸前,所述水道8的表面做如下工艺处理:I)进行110目喷砂;2)电镀,镀层厚度为0.01mm。所述水道8表面的电镀采用高温化学镀镍工艺,流程依次为:接头封闭,除油,去氧化皮,出光,中间层电镀,化学镀镍,钝化,干燥,低温退火;镀层技术参数如下:厚度:0.008mm ;表面硬度:R45 ;镍含量:93% ;光泽:亚光;结合力:薄片弯折试验合格。冷却水由进水口进入散热器主体后,可并行分两路进入散热器两侧的散热器腔体,冷却电气接触台面两侧的晶闸管和流道中的电阻丝后,在出口汇合流出散热器本体。散热器主体中的双面螺旋型结构的水道,并使水道的宽度设为水道壁宽度的二倍,从而加大了水容量,方形和圆形端子分别代表了取能电阻和阻尼电阻的始末点,取能电阻和阻尼电阻均顺着水流方向布在水道中。这种结构中水道为流线型,转角地方均有明显弧度,不存在突兀的拐点,降低了整体结构的水阻,使得水流通畅,死角少,不容易发生堵塞。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阻尼电阻的一体化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器主体、晶闸管和电阻,所述散热器主体包括铝质面板、水道和水道壁构成的散热器腔体、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晶闸管贴合在所述铝质面板的表面,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设于所述散热器主体的底部,所述散热器腔体设有两个,且位于所述铝质面板的内部;所述电阻设置在所述水道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阻尼电阻的一体化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器主体、晶闸管和电阻,所述散热器主体包括铝质面板、水道和水道壁构成的散热器腔体、进水口以及出水口 ;所述晶闸管贴合在所述铝质面板的表面,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设于所述散热器主体的底部,所述散热器腔体设有两个,且位于所述铝质面板的内部;所述电阻设置在所述水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阻尼电阻的一体化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道为双面螺旋型结构,且采用铝质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阻尼电阻的一体化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道壁为铝质水道壁,其厚度为5?1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阻尼电阻的一体化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包括阻尼电阻和取能电阻;所述阻尼电阻为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用阻尼电阻,所述取能电阻为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用取能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治翔周建辉张升查鲲鹏魏晓光栾洪洲高冲徐承中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中电普瑞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安威特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