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电保护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43584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07 0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漏电保护插头,特点是包括外壳、两电源插脚、接地插脚、线路板、接地静触点、接地触片、接地动触点及开关压杆;两电源插脚及接地插脚均插接在外壳上;线路板及接地静触点均安装在外壳内,接地静触点与上述接地插脚电连接;接地触片与线路板之间有回弹间隙,接地触片的一端安装在上述线路板上并电连接,在接地触片的该端设有弯曲的回弹部,接地动触点安装在接地触片的另一端,接地动触点可与上述接地静触点配合并电连接;开关压杆设在上述外壳内并可轴向上下移动,开关压杆的端部伸出外壳外从而形成按压部,开关压杆上的推动块与接地触片的另一端配合从而推动接地动触点与接地静触点电接触或断开。其优点为:接地触片有较好的回弹效果,接地触片的过电流大、使用寿命长及工作安全可靠,这样产品的使用寿命长及工作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漏电保护插头,特点是包括外壳、两电源插脚、接地插脚、线路板、接地静触点、接地触片、接地动触点及开关压杆;两电源插脚及接地插脚均插接在外壳上;线路板及接地静触点均安装在外壳内,接地静触点与上述接地插脚电连接;接地触片与线路板之间有回弹间隙,接地触片的一端安装在上述线路板上并电连接,在接地触片的该端设有弯曲的回弹部,接地动触点安装在接地触片的另一端,接地动触点可与上述接地静触点配合并电连接;开关压杆设在上述外壳内并可轴向上下移动,开关压杆的端部伸出外壳外从而形成按压部,开关压杆上的推动块与接地触片的另一端配合从而推动接地动触点与接地静触点电接触或断开。其优点为:接地触片有较好的回弹效果,接地触片的过电流大、使用寿命长及工作安全可靠,这样产品的使用寿命长及工作安全可靠。【专利说明】漏电保护插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漏电保护插头。
技术介绍
现有的漏电保护插头包括外壳、两电源插脚、接地插脚、线路板、接地静触点、接地触片、接地动触点、两电源触片、两电源静触点、两电源动触点及开关压杆;所述接地动触点安装在接地触片的一端,所述接地触片的另一端安装在线路板上,接地静触点与接地插脚电连接,接地动触点在开关压杆的作用下可与接地静触点接触并电连接。在现有技术中接地触片呈长条状,为了达到较好的回弹效果,接地触片安装接地动触点的端部需翅起,制作接地触片时需选用较薄的金属片及接地触片的宽度需比较小,才能保证其回弹效果,但同时也会出现接地触片的过电流小、使用寿命短及工作不可靠等问题,这样会影响漏电保护插头的质量及工作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接地触片有较好的回弹效果,接地触片的过电流大、使用寿命长及工作安全可靠的漏电保护插头。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其是一种漏电保护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两电源插脚及接地插脚,所述两电源插脚及接地插脚均插接在外壳上; 线路板及接地静触点,所述线路板及接地静触点均安装在外壳内,所述接地静触点与上述接地插脚电连接; 接地触片及接地动触点,所述接地触片与线路板之间有回弹间隙,接地触片的一端安装在上述线路板上并电连接,在接地触片的该端设有弯曲的回弹部,所述接地动触点安装在接地触片的另一端,接地动触点可与上述接地静触点配合并电连接;以及 开关压杆,所述开关压杆设在上述外壳内并可轴向上下移动,开关压杆的端部伸出外壳外从而形成按压部,开关压杆上的推动块与接地触片的另一端配合从而推动接地动触点与接地静触点电接触或断开。上述弯曲的回弹部呈倒“U”形。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接地触片有较好的回弹效果,接地触片的过电流大、使用寿命长及工作安全可靠,这样产品的使用寿命长及工作安全可靠。【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去外壳上盖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互相结合。在本专利技术描述中,术语“上”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要求本专利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3所示,其是一种漏电保护插头,包括: 外壳3、两电源插脚2及接地插脚1,所述两电源插脚2及接地插脚I均插接在外壳3上; 线路板4、接地静触点8及两电源静触点9,所述线路板4及接地静触点8均安装在外壳3内,所述接地静触点8与上述接地插脚I电连接,所述两电源静触点9安装在线路板4上; 接地触片7、接地动触点6、两电源触片10及两电源动触点,所述接地触片7与线路板4之间有回弹间隙,接地触片7的一端安装在上述线路板4上并电连接,在接地触片7的该端设有弯曲的回弹部71,所述弯曲的回弹部71保证了接地触片7的回弹效果,使接地动触点6与接地静触点8可很好的电连接;制作时,接地触片7可以选用较厚的金属块,接地触片7也可以做得较宽,这样接地触片7所承受的过电流也较大,使用寿命长,工作安全可靠;所述接地动触点6安装在接地触片7的另一端,接地动触点6可与上述接地静触点8配合并电连接;所述两电源触片10的一端安装在线路板9上并电连接,两电源动触点分别安装在各自的两电源触片10的另一端,两电源动触点可与电源静触点9配合并电连接;以及开关压杆5,所述开关压杆5设在上述外壳3内并可轴向上下移动,在开关压杆5上套设有复位弹簧,开关压杆5的端部伸出外壳3外从而形成按压部,开关压杆5上的推动块51与接地触片7的另一端配合从而推动接地动触点6与接地静触点8电接触或断开,开关压杆5还与电源触片10配合从而推动电源静触点9与电源动触点电接触或断开。工作时,手动将开关压杆5往外壳3内按压,此时开关压杆5推动两电源触片10,接地触片7在回弹部71的作用下复位,使接地动触点6与接地静触点8接触并电连接,使电源静触点9与电源动触点电接触并电连接,电器接通电源;当出现漏电现象时,开关压杆5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两电源触片10复位,接地触片7被开关压杆5推动,使接地动触点6与接地静触点8断开,使电源静触点9与电源动触点断开,达到漏电保护的目的。本方案中由于有回弹部71,接地触片7的回弹性好,所承受的过电流大。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弯曲的回弹部71呈倒“U”形。以上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出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及变形仍落入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漏电保护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3 )、两电源插脚(2 )及接地插脚(I),所述两电源插脚(2 )及接地插脚(I)均插接在外壳(3)上; 线路板(4)及接地静触点(8),所述线路板(4)及接地静触点(8)均安装在外壳(3)内,所述接地静触点(8)与上述接地插脚(I)电连接; 接地触片(7 )及接地动触点(6 ),所述接地触片(7 )与线路板(4 )之间有回弹间隙,接地触片(7)的一端安装在上述线路板(4)上并电连接,在接地触片(7)的该端设有弯曲的回弹部(71),所述接地动触点(6)安装在接地触片(7)的另一端,接地动触点(6)可与上述接地静触点(8)配合并电连接;以及 开关压杆(5),所述开关压杆(5)设在上述外壳(3)内并可轴向上下移动,开关压杆(5)的端部伸出外壳(3)外从而形成按压部,开关压杆(5)上的推动块(51)与接地触片(7)的另一端配合从而推动接地动触点(6)与接地静触点(8)电接触或断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保护插头,其特征在于上述弯曲的回弹部(71)呈倒“U”形。【文档编号】H01R13/70GK103560366SQ201310527094【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31日 【专利技术者】田玉江 申请人:佛山市顺德区信辉达电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漏电保护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3)、两电源插脚(2)及接地插脚(1),所述两电源插脚(2)及接地插脚(1)均插接在外壳(3)上;线路板(4)及接地静触点(8),所述线路板(4)及接地静触点(8)均安装在外壳(3)内,所述接地静触点(8)与上述接地插脚(1)电连接;接地触片(7)及接地动触点(6),所述接地触片(7)与线路板(4)之间有回弹间隙,接地触片(7)的一端安装在上述线路板(4)上并电连接,在接地触片(7)的该端设有弯曲的回弹部(71),所述接地动触点(6)安装在接地触片(7)的另一端,接地动触点(6)可与上述接地静触点(8)配合并电连接;以及开关压杆(5),所述开关压杆(5)设在上述外壳(3)内并可轴向上下移动,开关压杆(5)的端部伸出外壳(3)外从而形成按压部,开关压杆(5)上的推动块(51)与接地触片(7)的另一端配合从而推动接地动触点(6)与接地静触点(8)电接触或断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玉江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信辉达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