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广志专利>正文

水系生态水资源再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605615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3 0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然水资源循环再利用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水系生态水资源再利用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渠道和雨水处理机构以及清水池,雨水收集渠道通过雨水进水管道与智能初期雨水弃流器的进口连接,智能初期雨水弃流器设置雨水弃流管道和雨水回收管道,所述雨水回收管道与雨水调节池连通,雨水调节池一侧设置沉淀池,沉淀池上部清水通过排水管道与清水池连通,沉淀池下部与集泥井连通,清水池设置有对外供水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处理后的雨水作为一种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可以用于厕所冲洗、城市绿化、景观用水以及其他适应中水水质标准的用水。(*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Water reuse system of ecological water resource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natural water resource recycling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o a water recycling system of ecological water resources, including rainwater collection channels and rainwater treatment mechanism and a clean water tank, rainwater collection channels connected with the import of intelligent initial rainwater drainage for rainwater pipe through the water inlet, intelligent initial rainwater drainage device is arranged rainwater flow the pipeline and rainwater recycling pipeline, the rainwater recycling pipeline and rainwater pond connectivity, rainwater regulation pool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a sedimentation tank, the sedimentation tank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upper water cleaning tank through a drainage pipe, the lower of the sedimentation tank and sludge collecting well connected, clear water tank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water supply mechanism. The treated rainwater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used as a water resource which can be used for toilet flushing, urban greening, landscape water use and other water quality standards adapted to the reclaimed water quality stand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系生态水资源再利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自然水资源循环再利用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水系生态水资源再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储量只占全球水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七。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则约为2200 m3/年,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比较严重。在全国640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300多个,严重缺水的城市114个,其中大部分是北方城市。从人均综合用水量看,小于300立方米的有10个省(直辖市),其中山西、河南、陕西、天津、山东、北京、安徽在北方。尤其是北京、天津所在的海河、滦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357立方米,与以色列、沙特阿拉伯这样的沙漠国家相近。如果能将雨水收集起来,经过一定的设施和药剂处理后,得到符合某种水质指标的水再利用,将能有效改善我国大部分地区缺水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淡水资源缺乏却没有对雨水充分利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利用自然水资源的水系生态水资源再利用系统。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系生态水资源再利用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渠道和雨水处理机构以及清水池,雨水收集渠道通过雨水进水管道与智能初期雨水弃流器的进口连接,智能初期雨水弃流器设置雨水弃流管道和雨水回收管道,所述雨水回收管道与雨水调节池连通,雨水调节池一侧设置沉淀池,沉淀池上部清水通过排水管道与清水池连通,沉淀池下部与集泥井连通,清水池设置有对外供水机构。在雨水调节池内设置有射流曝气器。所述射流曝气器包括底层并列分布的曝气排管和上部曝气管,曝气排管和曝气管分布通过曝气总管与防沉曝气泵的出口连通,防沉曝气泵的入口通过管道与雨水调节池内部连通。雨水调节池设置有加药装置,所述加药装置的出口和入口分布与雨水调节池内部连通,构成循环回路。所述集泥井内设置有回流泵,回流泵的出水管与雨水调节池上部连通,回流泵外侧通过过滤层与集泥井隔离。在所述清水池底部设置有绿化喷管泵,绿化喷管泵的进水管与清水池连通,出水管与用水单元连通。[0011 ] 所述清水池设置有补水管道及阀门。所述清水池通过管道与储水池连通,储水池的排水管上并联设置有恒速泵和变速泵,所述恒速泵和变速泵的控制端与控制箱的输出端连接,控制箱的输入端通过调节箱和调节器与水压传感器连接,水压传感器位于储水池的排水管末端。有益效果:通过本技术处理后的雨水作为一种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可以用于厕所冲洗、城市绿化、景观用水以及其他适应中水水质标准的用水。该系统规模可适用于建筑物房顶的雨水收集利用,也可扩大至局部地区雨水回收利用,甚至用于山体雨水回收利用。其结构设计合理,适用效果好,非常利于推广实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水系生态水资源再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利用山体作为雨水收集渠道的示意图;图3和图4分别是两种斜面房顶作为雨水收集渠道的示意图;图5是对处理后的水资源再利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I为雨水进水管道,2为智能出气雨水弃流器井,3为智能出气雨水弃流器,4为雨水弃流管道,5为雨水回收管道,6为雨水调节池,7为调节池溢流管道,8为沉淀池,9为集泥井,10为射流曝气器,11为加药装置,12为加药循环管道,13为清水池,14为排水管道,15为回流泵,16为回流管道,17为防沉曝气泵,18为曝气总管,19为处理提升泵,20为绿化喷管泵,21为过滤层,22为叠片过滤器,23为清水池补水管,24为喷灌管路,25为山体,26为水系生态水资源再利用系统,27为雨水收集渠道,28为蓄水池,29为控制器,30为调节箱,31为变速泵,32为恒速泵,33为调节器,34为用水单元。【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见图1,水系生态水资源再利用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渠道、智能初期雨水弃流器井、雨水调节池、沉淀池、射流曝气器、清水池等。其中,智能初期雨水弃流器井2内设置有智能初期雨水弃流器3,来自雨水收集渠道的雨水,通过雨水进水管道I与智能初期雨水弃流器3的进口连接,智能初期雨水弃流器3设置雨水弃流管道4和雨水回收管道5,所述雨水回收管道5与雨水调节池6连通,下雨初期由于雨水渠道内混有泥沙杂质太多,需要做出弃流处理,智能初期雨水弃流器3具有可以定时分流的作用,在下雨初期一定时间内将较为浑浊的雨水排走,而下雨中后期再将雨水回收利用。雨水的初步回收是在雨水调节池6中进行的的,雨水调节池6 —侧设置沉淀池8,沉淀池8上部清水通过排水管道14与清水池13连通,沉淀池8下部与集泥井9连通,清水池13设置有对外供水机构。雨水调节池6的另一侧设置有射流曝气器10,所述射流曝气器10包括底层并列分布的曝气排管和上部曝气管,曝气排管和曝气管分布通过曝气总管18与防沉曝气泵17的出口连通,防沉曝气泵17的入口通过管道与雨水调节池6内部连通。曝气射流器10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曝气工具,一般通过和水泵的链接,接入空气导通管,实现水流喷射而出产生细小水泡,而水泡中含有空气,从而达到曝气的效果,可以防止泥沙直接在雨水调节池内发生沉淀。雨水调节池6的上部还设置有调节池溢流管道7。同时,在雨水调节池6设置有加药装置11,所述加药装置11的出口和入口分布与雨水调节池内部连通,构成循环回路。所述集泥井9内设置有回流泵15,回流泵15通过回流管道16与雨水调节池6上部连通,回流泵15外侧通过过滤层21与集泥井9隔离。在所述清水池13的底部设置有绿化喷管泵20,绿化喷管泵20的进水管与清水池连通,出水管与用水单元连通。所述清水池设置有补水管道23及阀门。实施例2:在实施例1基础上对雨水收集渠道进行说明,雨水收集渠道可以在一定区域内,例如以某社区所在区域为例,通过对房屋汇集向下流的雨水和地面雨水分别汇入主干渠道,再由主干渠道自然流入或者通过泵入雨水进水管道,与实施例1所述系统连接实现雨水处理回收再利用。实施例3:参见图2,图2提供了另一种雨水收集渠道,在山体25上逐段建设如实施例I所述水系生态水资源再利用系统26,并在山坡设置雨水收集渠道27,逐段回收处理雨水。该方案适合雨水流失严重的山区,例如卡斯特地貌,雨季存在水土流失严重问题,但旱季存在严重缺水问题。不仅可以保持水资源,还可以逐段回收泥土,防止泥土直接被冲入山下,可解决因山体因长期缺少泥土资源而无法植被的问题。实施例4:参见图3和图4,分别提供了利用房顶斜面作为雨水收集的途径,适用于广大农村建筑雨水回收利用。建筑物收集雨水的一般结构是,由导管把屋顶的雨水引入设在地下的雨水沉沙池,经沉积的雨水流人蓄水池,由水泵送入杂用水蓄水池,经加氯消毒后送入中水道系统,为解决降尘和酸雨问题,一般利用智能初期雨水弃流器将降雨前两分钟的雨水撇除。实施例5:参见图1和图5,在实施例1基础上对清水资源的进一步利用,将清水池13通过管道与蓄水池28连通,蓄水池28的排水管上并联设置有恒速泵32和变速泵31,所述恒速泵32和变速泵31的控制端与控制器29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29的输入端通过调节箱30和调节器33与水压传感器连接,水压传感器位于储水池的排水管末端。控制器29通过检测储水池的排水管末端水压来自动控制恒速泵32和变速泵31的工作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系生态水资源再利用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渠道和雨水处理机构以及清水池,其特征是:雨水收集渠道通过雨水进水管道与智能初期雨水弃流器的进口连接,智能初期雨水弃流器设置雨水弃流管道和雨水回收管道,所述雨水回收管道与雨水调节池连通,雨水调节池一侧设置沉淀池,沉淀池上部清水通过排水管道与清水池连通,沉淀池下部与集泥井连通,清水池设置有对外供水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系生态水资源再利用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渠道和雨水处理机构以及清水池,其特征是:雨水收集渠道通过雨水进水管道与智能初期雨水弃流器的进口连接,智能初期雨水弃流器设置雨水弃流管道和雨水回收管道,所述雨水回收管道与雨水调节池连通,雨水调节池一侧设置沉淀池,沉淀池上部清水通过排水管道与清水池连通,沉淀池下部与集泥井连通,清水池设置有对外供水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系生态水资源再利用系统,其特征是:在雨水调节池内设置有射流曝气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系生态水资源再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射流曝气器包括底层并列分布的曝气排管和上部曝气管,曝气排管和曝气管分布通过曝气总管与防沉曝气泵的出口连通,防沉曝气泵的入口通过管道与雨水调节池内部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系生态水资源再利用系统,其特征是:雨水调节池设置有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广志
申请(专利权)人:李广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