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仪器的跨时钟域串行数据交换方法、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96728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3 0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球物理仪器的跨时钟域串行数据交换方法、装置及系统,涉及地球物理仪器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第一串行接口的时钟频率来接收并存储由所述第一串行接口所传送来的串行数据,所述第一串行接口为地球物理仪器中数据采集模块的串行接口;S2:采用第二串行接口的时钟频率将所述串行数据通过第二串行接口发送至数据接收端,所述第二串行接口为所述串行数据接收端的串行接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按照第一串行接口的时钟频率来接收串行数据,并通过第二串行接口的时钟频率来发送数据,使得在不占用地球物理仪器资源的情况下,有效提高了数据交换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球物理仪器的跨时钟域串行数据交换方法、装置及系统,涉及地球物理仪器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第一串行接口的时钟频率来接收并存储由所述第一串行接口所传送来的串行数据,所述第一串行接口为地球物理仪器中数据采集模块的串行接口;S2:采用第二串行接口的时钟频率将所述串行数据通过第二串行接口发送至数据接收端,所述第二串行接口为所述串行数据接收端的串行接口。本专利技术通过按照第一串行接口的时钟频率来接收串行数据,并通过第二串行接口的时钟频率来发送数据,使得在不占用地球物理仪器资源的情况下,有效提高了数据交换速度。【专利说明】地球物理仪器的跨时钟域串行数据交换方法、装置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球物理仪器
,特别涉及一种地球物理仪器的跨时钟域串行数据交换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包括电磁法在内的地球物理仪器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便携式、小型化、低功耗和低成本的发展要求,地球物理仪器中数据采集模块普遍采用串行输出接口的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Converter, ADC),由于串行输出结构的传输速度比较快,在数据采集完毕进行数据存储或传输时,如果地球物理仪器中数据采集模块的串行接口和数据接收端的串行接口的时钟域不一致,则很难进行无缝连接,虽然可以采用先入先出队列(First Input First Output,FIFO)来实现跨时间域进行数据交换功能,但占用了地球物理仪器为数不多的资源,会影响地球物理仪器的整体性能,并且数据交换速度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不占用地球物理仪器资源的情况下,提高数据交换速度。(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球物理仪器的跨时钟域串行数据交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第一串行接口的时钟频率来接收并存储由所述第一串行接口所传送来的串行数据,所述第一串行接口为地球物理仪器中数据采集模块的串行接口 ;S2:采用第二串行接口的时钟频率将所述串行数据通过第二串行接口发送至数据接收端,所述第二串行接口为所述串行数据接收端的串行接口。其中,步骤SI包括:Slll:采用第一串行接口的时钟频率来接收由所述第一串行接口所传送来的串行数据,并将所述串行数据存储至寄存器A中;步骤SI和S2之间还包括:S121:将所述寄存器A所存储的串行数据转移至寄存器C中;步骤S2包括:S211:采用第二串行接口的时钟频率将所述寄存器C中存储的串行数据通过第二串行接口发送至数据接收端。其中,所述寄存器A和寄存器C的位宽相同,且所述寄存器A的位宽与所述串行数据的位数相同。其中,步骤S121之前还包括:S120:判断所述寄存器A中是否存满数据,若是,则执行步骤S121,否则返回步骤Slllo其中,设置与所述寄存器A的存储状态相对应的标志寄存器B,当所述寄存器A中存满数据时,所述标志寄存器B被置为I ;当所述寄存器A未存满数据时,所述标志寄存器B为O ;步骤S120中,判断所述寄存器A中是否存满数据包括:判断所述标志寄存器B是否为1,若是,则判定为所述寄存器A已经存满数据,否则判定为未存满数据。其中,步骤S211之前还包括:S210:判断所述寄存器C中是否存满数据,若是,则执行步骤S211,否则返回步骤S121。其中,设置与所述寄存器C的存储状态相对应的标志寄存器D,当所述寄存器C中存满数据时,所述标志寄存器D被置为I ;当所述寄存器C未存满数据时,所述标志寄存器D为O ;步骤S210中,判断所述寄存器C中是否存满数据包括:判断所述标志寄存器D是否为1,若是,则判定为所述寄存器C已经存满数据,否则判定为未存满数据。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地球物理仪器的跨时钟域串行数据交换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数据接收模块,用于采用第一串行接口的时钟频率来接收并存储由所述第一串行接口所传送来的串行数据,所述第一串行接口为地球物理仪器中数据采集模块的串行接Π ;数据发送模块,用于采用第二串行接口的时钟频率将所述串行数据通过第二串行接口发送至数据接收端,所述第二串行接口为所述串行数据接收端的串行接口。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地球物理仪器的跨时钟域串行数据交换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数据接收端、地球物理仪器的数据采集模块和所述的装置,所述装置的数据接收模块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连接,所述装置的数据发送模块与所述数据接收端连接。其中,当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为一个时,所述数据接收端为一个或多个;当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为多个时,所述数据接收端的个数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个数相同、且一一对应。(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按照第一串行接口的时钟频率来接收串行数据,并通过第二串行接口的时钟频率来发送数据,使得在不占用地球物理仪器资源的情况下,有效提高了数据交换速度。【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地球物理仪器的跨时钟域串行数据交换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地球物理仪器的跨时钟域串行数据交换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地球物理仪器的跨时钟域串行数据交换装置的结构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地球物理仪器的跨时钟域串行数据交换系统的结构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多对多的地球物理仪器的跨时钟域串行数据交换系统的结构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一对多的地球物理仪器的跨时钟域串行数据交换系统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地球物理仪器的跨时钟域串行数据交换方法的流程图;参照图1,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第一串行接口的时钟频率来接收并存储由所述第一串行接口所传送来的串行数据(根据地球物理仪器的特性可知,所述串行数据为地球物理仪器中数据采集模块的一帧数据,每帧数据的位数相同),所述第一串行接口为地球物理仪器中数据采集模块的串行接口 ;S2:采用第二串行接口的时钟频率将所述串行数据通过第二串行接口发送至数据接收端,所述第二串行接口为所述串行数据接收端的串行接口。本实施方式通过按照第一串行接口的时钟频率来接收串行数据,并通过第二串行接口的时钟频率来发送数据,使得在不占用地球物理仪器资源的情况下,有效提高了数据交换速度。第一串行接口的时钟频率一般要求小于第二串行接口的时钟频率,在特殊情况下,第一串行接口的时钟频率是第二串行接口的时钟频率的整数倍。获取第一串行接口的时钟频率的方式有多种,此处以两种方式为例:第一种:先向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发送第一时钟频率获取请求;再接收所述数据采集模块所返回的所述第一串行接口的时钟频率。第二种:直接接收人工设置的所述第一串行接口的时钟频率。获取第二串行接口的时钟频率的方式与获取第一串行接口的时钟频率的方式基本相同,在此不做赘述。为防止数据出现错误,优选地,步骤SI包括:Slll:采用第一串行接口的时钟频率来接收由所述第一串行接口所传送来的串行数据,并将所述串行数据存储至寄存器A中;根据需要,在将所述串行数据存储之前,还可对所述串行数据进行预处理,所述预处理为平滑、滤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球物理仪器的跨时钟域串行数据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第一串行接口的时钟频率来接收并存储由所述第一串行接口所传送来的串行数据,所述第一串行接口为地球物理仪器中数据采集模块的串行接口;S2:采用第二串行接口的时钟频率将所述串行数据通过第二串行接口发送至数据接收端,所述第二串行接口为所述串行数据接收端的串行接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发宝董海谭胜龙姚红春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强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