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邹驰专利>正文

基于时基集成芯片的工业电机间歇性自动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84404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6 1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时基集成芯片的工业电机间歇性自动控制器,包括熔断器、时基集成芯片、变压器、第一和第二插座、整流电路、第一至第六电阻、第一至第四开关、电位器、第一至第六二极管、第一和第二三极管、可控硅、插头、继电器和发光二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时基集成芯片为核心元件,再与外围少数的几个电子元件连接即可构成用于工业电机的缓启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电路结构简单、采用元件少、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廉、便于安装,有利于推广。(*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时基集成芯片的工业电机间歇性自动控制器,包括熔断器、时基集成芯片、变压器、第一和第二插座、整流电路、第一至第六电阻、第一至第四开关、电位器、第一至第六二极管、第一和第二三极管、可控硅、插头、继电器和发光二极管。本技术采用时基集成芯片为核心元件,再与外围少数的几个电子元件连接即可构成用于工业电机的缓启动装置,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电路结构简单、采用元件少、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廉、便于安装,有利于推广。【专利说明】基于时基集成芯片的工业电机间歇性自动控制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业自动控制电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时基集成芯片的工业电机间歇性自动控制器。
技术介绍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器),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统称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制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工业电机在运行时,为了防止设备的损坏和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采用电压由零慢慢提升到额定电压,使设备启动的全过程都不存在冲击转矩,而是平滑的启动运行的方式,这就是缓启动装置,而现有技术中的缓启动装置结构复杂,采用的电子元件较多,成本较高,体积大,不利于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时基集成芯片的工业电机间歇性自动控制器。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包括熔断器、变压器、第一插座、第二插座、整流电路、时基集成芯片、第一电阻至第六电阻、第一开关至第四开关、第一二极管至第六二极管、电位器、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可控硅、插头、继电器和发光二极管,所述插头与交流电源连接,所述插头的第一端与所述熔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插头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一插座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插座的第一端和所述变压器初级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熔断器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变压器初级的第二端和所述继电器控制开关的中心连接端连接,所述继电器控制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插座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继电器控制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插座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变压器次级的两端与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的两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正极同时与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时基集成芯片的正极、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端、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时基集成芯片的负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时基集成芯片的复位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时基集成芯片的14分频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时基集成芯片的13分频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时基集成芯片的12分频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时基集成芯片的正向信号输入端与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时基集成芯片的反向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电位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时基集成芯片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电位器的第二端、所述电位器的滑动端和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可控硅的负极连接,所述可控硅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可控硅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采用时基集成芯片为核心元件,再与外围少数的几个电子元件连接即可构成用于工业电机的缓启动装置,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电路结构简单、采用元件少、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廉、便于安装,有利于推广。【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结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熔断器FU、变压器T、第一插座CZ1、第二插座CZ2、整流电路DR、时基集成芯片1C、第一电阻Rl至第六电阻R6、第一开关Kl至第四开关K4、第一二极管Dl至第六二极管D6、电位器RP、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可控硅Q、插头CT、继电器J和发光二极管LED,插头CT与交流电源连接,插头CT的第一端与熔断器FU的第一端连接,插头CT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插座CZl的第一端、第二插座CZ2的第一端和变压器T初级的第一端连接,熔断器FU的第二端同时与变压器T初级的第二端和继电器控制开关Jl的中心连接端连接,继电器控制开关Jl的第一端与第一插座CZl的第二端连接,继电器控制开关Jl的第二端与第二插座CZ2的第二端连接,变压器T次级的两端与整流电路DR的输入端的两端连接,整流电路DR的正极同时与第一电容Cl的第一端、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时基集成芯片IC的正极、继电器J的第一端、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和发光二极管LED的正极连接,整流电路DR的负极同时与第一电容Cl的第二端、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时基集成芯片IC的负极、第一三极管VTl的集电极和第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连接,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开关Kl的第一端、第二开关K2的第一端和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和时基集成芯片IC的复位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一开关Kl的第二端与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与时基集成芯片IC的14分频输出端连接,第二开关K2的第二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同时与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和时基集成芯片IC的13分频输出端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与第三开关K3的第一端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与时基集成芯片IC的12分频输出端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与第四开关K4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开关K3的第二端同时与第四开关K4的第二端和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时基集成芯片IC的正向信号输入端与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连接,时基集成芯片IC的反向信号输入端与电位器RP的第一端连接,时基集成芯片IC的信号输入端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同时与电位器RP的第二端、电位器RP的滑动端和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与第一三极管VTl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VTl的发射极与可控硅Q的负极连接,可控硅Q的控制端与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可控娃Q的正极同时与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继电器J的第二端和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时基集成芯片的工业电机间歇性自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熔断器、变压器、第一插座、第二插座、整流电路、时基集成芯片、第一电阻至第六电阻、第一开关至第四开关、第一二极管至第六二极管、电位器、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可控硅、插头、继电器和发光二极管,所述插头与交流电源连接,所述插头的第一端与所述熔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插头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一插座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插座的第一端和所述变压器初级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熔断器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变压器初级的第二端和所述继电器控制开关的中心连接端连接,所述继电器控制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插座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继电器控制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插座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变压器次级的两端与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的两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正极同时与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时基集成芯片的正极、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端、所述第六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时基集成芯片的负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时基集成芯片的复位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时基集成芯片的14分频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时基集成芯片的13分频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时基集成芯片的12分频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时基集成芯片的正向信号输入端与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时基集成芯片的反向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电位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时基集成芯片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电位器的第二端、所述电位器的滑动端和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可控硅的负极连接,所述可控硅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可控硅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驰
申请(专利权)人:邹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