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屏驱动控制电路和显示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28180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2 17: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屏驱动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单元、电源单元、显示阵列、行选择控制单元、列选择控制单元,所述行选择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显示阵列的行选择线连接所述电源单元的开断;所述列选择控制单元包括消隐控制模块,所述消隐控制模块的数据使能端和列选择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消隐控制模块发出消隐控制信号,消除显示阵列中由寄生电容产生的显示拖尾。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消除显示屏的拖尾现象,提高显示的清晰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屏驱动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单元、电源单元、显示阵列、行选择控制单元、列选择控制单元,所述行选择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显示阵列的行选择线连接所述电源单元的开断;所述列选择控制单元包括消隐控制模块,所述消隐控制模块的数据使能端和列选择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消隐控制模块发出消隐控制信号,消除显示阵列中由寄生电容产生的显示拖尾。本专利技术可以消除显示屏的拖尾现象,提高显示的清晰度。【专利说明】显示屏驱动控制电路和显示屏
本专利技术涉及屏幕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屏驱动控制电路和显示屏。
技术介绍
在现行的LED(Light_Emitting Diode,即发光二极管)显示屏驱动控制中,行采用分时扫描,列米用恒流驱动的方式,扫描方式的主流为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及十六分之一等行扫描级数为主,通过分时扫描控制接电源的场效应管输出驱动行LED来实现行驱动,LED的列输出端接恒流芯片。以四分之一分时行扫描原理为例,四分之一扫描的LED显示屏工作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在一帧图像内每行电源按控制要求各开启四分之一的时间。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更有效地利用LED的显示特性以及降低硬件成本。其缺点就是在一帧图像内,每行LED只能显示四分之一的时间。如帧频为50Hz时,每行的显示时间为5ms。若采用更高的帧频或扫描级数进一步增加,那显示时间将会更短,如50Hz帧频,十六分之一扫描时,每行的显示时间为1.25ms。随着每行显示时间的变短,行电源波形的上升、下降沿的品质对系统的正常运行就将是至关重要的。图1中扫描显示屏的工作原理中,四分之一扫描行电源的理想波形图是标准的分时方波,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其波形与理想的相差甚远。图2中是采用PMOS 4953作为行电源开关控制的实际波形图。由于PMOS 4953天然的缺陷,将其作为行电源的控制开关,其下降沿会趋缓,而下一行的电源上升沿时间很短,在一帧图像内,前一行与后一行会产生一定的重叠时间。因此,应该显示第二行时前一行仍然会在重叠时间内以第二行的控制方式发光,在我们的视觉里就会看到前一行在微亮。亮度的大小正比于两行重叠时间与显示时间的比例,但随着帧频的提高或扫描级数的提高其重叠比将会大大增加。如果重叠比较高的情况下,拖尾现象将会十分明显。当采用更高的扫描级数时,重叠比会更高,即在视觉上拖尾情形更加严重。同样,行选择线和列选择线上的寄生电容也会带来行上和行下拖尾问题,在LED整屏显示时,这些因素均会造成LED显示屏幕的清晰度下降。如图3所示,当行寄生电容在行扫描的过程中被预充电,在扫描完当前行后,扫描下一行时,当本行的LED被正常点亮时,上一行的行寄生电容放电,表现为行上暗亮。如图4所示,当列寄生电容在行扫描的过程中,在扫描完当前行后,如果该列的LED被正常点亮完成后,该列寄生电容同时也放电完成,当扫描下一行时,刚被放电的一列的列寄生电容被行选择线通过被扫描行的LED充电,表现为行下的LED暗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屏驱动控制电路,可以解决显示屏拖尾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解决拖尾问题的显示屏。相应的,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的显示屏驱动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单元、电源单元、显示阵列、行选择控制单元、列选择控制单元,所述行选择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显示阵列的行选择线连接所述电源单元的开断; 所述列选择控制单元包括消隐控制模块,所述消隐控制模块的数据使能端和列选择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消隐控制模块发出消隐控制信号,消除显示阵列中由寄生电容产生的显示拖尾。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显示阵列的行选择线上设有下拉电阻。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消隐控制模块包括数据延时电路和列选择输出开关管,所述数据延时电路收到所述控制单元数据使能信号为有效时,延迟预定时间后根据所述控制单元的列选择信号打开所述列选择输出开关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数据延时电路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反相器、第一延迟器、第二反相器、第二延迟器、第三反相器、第四反相器、第一 N型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使能端; 第一与非门、第五反相器、第六反相器、第一 P型场效应管和第二 N型场效应管,所述第一与非门的两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延迟器和第二反向器之间、所述第二延迟器和第三反相器之间,所述第一与非门输出端顺序连接所述第五反相器、第六反相器,所述第六反相器还连接所述第一 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和第二 N型场效应管的栅极; 所述第一 P型场效应管连接所述电源单元,还顺序通过第一 N型场效应管、第二 N型场效应管接地; 分别连接第四反相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传输门,所述传输门还连接所述列选择端、所述第一 N型场效应管与第一 P型场效应管之间并连接所述列选择输出开关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消隐控制模块还包括预充电电路; 所述数据延时电路还包括第二与非门、第七反相器、缓冲器、第八反相器,所述第二与非门的输出端顺序连接所述第七反相器、缓冲器、预充电电路,所述第二与非门的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使能端,所述传输门通过所述第八反相器连接所述第二与非门的另一输入端; 所述预充电电路对所述显示阵列的列选择线预充电。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消隐控制模块包括预充电电路、预充电驱动电路,所述预充电驱动电路包括第二与非门、第七反相器、缓冲器; 所述第二与非门的两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数据使能端和列选择端,所述第二与非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七反相器、缓冲器驱动所述预充电电路对所述显示整列的列选择线充电。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充电电路包括第三N型场效应管、第四N型场效应管,所述第三N型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电源单元,所述第三N型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预充电驱动电路,所述第三N型场效应管的源极分别连接所述第四N型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漏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充电电路包括第九反相器、第二 P型场效应管、第四N型场效应管,所述第二 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电源单元,所述第二 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通过第九反相器连接所述预充电驱动电路,所述第二 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分别连接所述第四N型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漏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充电电路包括开关管、二极管,所述开关管受预充电驱动电路驱动,所述开关管连接所述电源单元,还连接所述二极管。相应的,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的显示屏,包括上述显示屏驱动控制电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列选择控制单元中设置消隐控制模块对显示阵列中寄生电容产生的寄生效应进行消除,消除了显示屏的拖尾现象,提高了显示的清晰度。【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屏驱动控制电路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显示屏驱动控制电路行驱动波形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阵列行上暗亮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阵列行下暗亮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显示屏驱动控制电路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四分之一扫描显示阵列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数据延时电路示意图。图8A、8B、8C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预充电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显示屏驱动控制电路和显示屏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屏驱动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单元、电源单元、显示阵列、行选择控制单元、列选择控制单元,所述行选择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显示阵列的行选择线连接所述电源单元的开断;其特征在于,所述列选择控制单元包括消隐控制模块,所述消隐控制模块的数据使能端和列选择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消隐控制模块发出消隐控制信号,消除显示阵列中由寄生电容产生的显示拖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门洪达董拥刚盛苏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天微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