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染河道综合治理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484530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25 1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染河道综合治理的方法,它从外源污水、河道污水、河道污泥、河道周边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外源污水、河道污水采用直接加入复合纳米水质调理剂和复合微生物制剂的方式来净化水质;河道底部始终保留的一层底泥有利于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经过多次部分清理后,可达到河道的水流持久的生态平衡,进入良性循环;人造景观平衡湿地仿效自然,创造有利于所需微生物的生长条件,起到了改良土壤、净化水质、防治污染、自动平衡酸雨污染的作用。治理后的河道,常年水质清澈碧绿,沉、浮、挺等水生植物以及动物重现,达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真正实现了生态系统的重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治理
,具体涉及,它从外源污水、河道污水、河道污泥、河道周边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外源污水、河道污水采用直接加入复合纳米水质调理剂和复合微生物制剂的方式来净化水质;河道底部始终保留的一层底泥有利于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经过多次部分清理后,可达到河道的水流持久的生态平衡,进入良性循环;人造景观平衡湿地仿效自然,创造有利于所需微生物的生长条件,起到了改良土壤、净化水质、防治污染、自动平衡酸雨污染的作用。治理后的河道,常年水质清澈碧绿,沉、浮、挺等水生植物以及动物重现,达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真正实现了生态系统的重建。【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治理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河道生态是一个由水源、土壤、日照及动植物的多样性在自然循环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它的破坏往往是由于人为排污量过多,破坏水源和土壤的清洁,破坏了水与土壤形成的动植生态链,从而破坏了河道系统的自净功能,而形成了对河道的生态系统的破坏。河道生态的破坏表现为水流的日益黑臭,污泥的逐步堆积,水生态动植物的减少和灭绝。目前尚未出现,对河道进行全面治理,以彻底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理效果好的污染河道综合治理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它从外源污水、河道污水、河道污泥、河道周边四个方面进行治理: (1)对于外源污水:在外源污水流入河道之前,向外源污水中投放复合纳米水质调理剂和复合微生物制剂; (2)对于河道污水:向河道污水中投放复合纳米水质调理剂和复合微生物制剂; (3)对于河道污泥:对河道污泥进行部分清理,使河道底部始终保留有一层底泥,本专利技术河道底部保留的底泥有利于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经过多次部分清理后,可达到河道的水流持久的生态平衡,进入良性循环,将底泥进行改性,将清理出来的河道污泥进行回收利用; (4)对于河道周边:在河道周边建立人造景观平衡湿地。本专利技术的人造景观平衡湿地仿效自然,创造有利于所需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并使微生物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或降解污染物,湿地堆积物具有很大的吸附能力,污水或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人造景观平衡湿地的采用,起到了改善环境、改良土壤、净化水质、防治污染、自动平衡酸雨污染的作用。其中,对于(I)和(2)中的复合纳米水质调理剂均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组成: 生物质焦颗粒 10-30份 陶粒10-30份 生石灰1-5份 聚丙烯酰胺5-10份 纳米二氧化钛1-5份。纳米二氧化钛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表面自由能和强力吸收紫外线、吸附废水中有机物的特性,反应中产生氧化能力极强的经基自由基(-0H),光催化氧化快速降解有机物,高效处理废水,并可避免二次污染。陶粒和生物质颗粒含有大量孔道,纳米二氧化钛和可藏于这些孔道内,生石灰、聚丙烯酰胺也可部分进入这些孔道,可缓慢释放,对水质起到长久净化作用。其中,对于(I)复合纳米水质调理剂的加入量为每升污水中加入10-30克,对于(2)中复合纳米水质调理剂的加入量为每升污水中加入5-15克。其中,对于(I)中的复合微生物制剂采用上海峰渡水净化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MCMP-1多功能复合微生物制剂,对于(2)中的复合微生物制剂采用上海峰渡水净化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MCMP-VI多功能复合微生物制剂。MCMP-1和MCMP-VI的加入量以产品说明书为准,针对不同程度污染的污水采用不同的微生物制剂,有效解决污水污染的问题。其中,所述(3)中底泥改性具体为:向10重量份的底泥中加入1- 3重量份的生石灰和3-5重量份的生物质焦颗粒,生物质焦可对底泥进行吸附,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其中,所述(3)中将清理出来的河道污泥用于制造生物质焦、陶粒、生物有机肥或轻质砖,其中制得的生物质焦、陶粒用于进行污水处理,达到了取之于河道用之于河道的效果,具有节省成本和广泛的社会经济效益。其中,所述(4)中人造景观平衡湿地以砾石、生物质焦、生石灰和陶粒的混合料进行充填,在人造景观平衡湿地种植灌木、草、芦苇。砾石、生物质焦、生石灰和陶粒的采用使得人造景观平衡湿地的净化能力进一步加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I)本专利技术从外源污水、河道污水、河道污泥、河道周边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外源污水、河道污水采用直接加入复合纳米水质调理剂和复合微生物制剂的方式来净化水质;河道底部保留的底泥有利于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经过多次部分清理后,可达到河道的水流持久的生态平衡,进入良性循环; 人造景观平衡湿地仿效自然,创造有利于所需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并使微生物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或降解污染物,起到了改善环境、改良土壤、净化水质、防治污染、自动平衡酸雨污染的作用。(2)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治理后的河道,常年水质清澈碧绿,沉、浮、挺等水生植物以及动物重现、还江河本色、水体的自净能力恢复,达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真正实现了生态系统的重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施例的限定。实施例1。,它从外源污水、河道污水、河道污泥、河道周边四个方面进行治理: (1)对于外源污水:在外源污水流入河道之前,向外源污水中投放复合纳米水质调理剂和上海峰渡水净化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MCMP-1多功能复合微生物制剂,复合纳米水质调理剂的加入量为每升污水中加入10克; (2)对于河道污水:向河道污水中投放复合纳米水质调理剂和上海峰渡水净化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MCMP-VI多功能复合微生物制剂,复合纳米水质调理剂的加入量为每升污水中加入5克; (3)对于河道污泥:对河道污泥进行部分清理,使河道底部始终保留有一层底泥,将底泥进行改性,向10重量份的底泥中加入I重量份的生石灰和3重量份的生物质焦颗粒,将清理出来的河道污泥用于制造生物质焦、陶粒、生物有机肥或轻质砖,其中制得的生物质焦、陶粒用于进行污水处理。(4)对于河道周边:在河道周边建立人造景观平衡湿地,人造景观平衡湿地以砾石、生物质焦、生石灰和陶粒的混合料进行充填,在人造景观平衡湿地种植灌木、草、芦苇。其中,对于(I)和(2)中的复合纳米水质调理剂均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组成:生物质焦颗粒10份、陶粒10份、生石灰I份、聚丙烯酰胺5份、纳米二氧化钛I份。使用本实施例的方法治理后的河道,经过2年时间水质清澈碧绿,沉、浮、挺等水生植物以及动物重现、还江河本色、水体的自净能力恢复,达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真正实现了生态系统的重建。实施例2。,它从外源污水、河道污水、河道污泥、河道周边四个方面进行治理: (1)对于外源污水:在外源污水流入河道之前,向外源污水中投放复合纳米水质调理剂和上海峰渡水净化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MCMP-1多功能复合微生物制剂,复合纳米水质调理剂的加入量为每升污水中加入20克; (2)对于河道污水:向河道污水中投放 复合纳米水质调理剂和上海峰渡水净化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MCMP-VI多功能复合微生物制剂,复合纳米水质调理剂的加入量为每升污水中加入10克; (3)对于河道污泥:对河道污泥进行部分清理,使河道底部始终保留有一层底泥,将底泥进行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染河道综合治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从外源污水、河道污水、河道污泥、河道周边四个方面进行治理:(1)对于外源污水:在外源污水流入河道之前,向外源污水中投放复合纳米水质调理剂和复合微生物制剂;?(2)对于河道污水:向河道污水中投放复合纳米水质调理剂和复合微生物制剂;(3)对于河道污泥:对河道污泥进行部分清理,使河道底部始终保留有一层底泥,将底泥进行改性,将清理出来的河道污泥进行回收利用;(4)对于河道周边:在河道周边建立人造景观平衡湿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粤源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