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383906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1-28 01:49
一种耳机装置,包括:具有驱动器单元的外壳;和装配在所述外壳的前表面上以从该前表面突出的声音导管,其中所述声音导管布置在偏离所述外壳的中心位置的位置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耳机装置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7年1月12日、申请号为200710001705.5、专利技术名称为“耳机装置”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专利技术包含与2006年1月12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6-005412相关的主题,该专利的整体内容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本专利技术涉及耳机装置。例如,本专利技术可应用于耳塞式耳机装置,其中声音管插入到外耳道,而听筒插置在其间。
技术介绍
耳机装置通常根据来自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等的声频信号振动布置在驱动器单元中的振动膜,改变空气的压缩状态并因此产生与声频信号相对应的声音,所述驱动器单元容纳在外壳(耳机装置的壳体)中。例如,根据横向入耳式耳机装置,耳机装置的外壳由用户的耳屏和对耳屏支撑,使得耳机装置配合在用户的耳朵中(例如,见日本已审专利申请公开No.6-81351)。在上面的耳机装置中,由于耳廓的形状因人而异,当用户佩戴耳机装置时,在外壳和外耳道之间可能存在间隙,从而导致声音泄漏通过该间隙。此外,在上面的耳机装置中,由于耳屏和对耳屏的形状因人而异,用户不能通过耳屏和对耳屏支撑外壳,从而导致配合舒适性变差,例如配合状态不能维持较长时间。与此同时,根据竖向入耳式耳机装置,振动膜被布置成与用户的外耳道的入口直接相对,因此,外耳道的入口周围的形状较少地影响声音。相应地,这种耳机装置可以为用户提供稳定、高质量的声音(例如,见日本已审专利申请公开No.6-59120)。在上面的耳机装置中,当用户佩戴耳机装置时,诸如带或吊架的保持器用于保持耳机装置,从而导致便携性的缺失。另外,带定位在头顶上,因而导致用户的头发凌乱。为了克服横向入耳式和竖向入耳式耳机装置的缺点,如图15A-15C,提供了一种耳塞式耳机装置30,其包括具有在用户佩戴耳机装置30时与用户的外耳道相对应的轮廓的听筒31、设在听筒31中的大体圆柱形声音导管32、声音导管32安装在其中的大体球形外壳33、与外壳33整体设置的软线保持器34以及连接到设在外壳33中的驱动器单元(未示出)上的软线7。图15A是示出耳机装置30沿Y-Z平面的侧视图。图15B是示出耳机装置30沿X-Z平面的后视图。图15C是示出耳机装置30沿X-Y平面的仰视图。外壳33依据来自软线7的声频信号振动布置在驱动器单元中的振动膜,并因此产生与声频信号相对应的声音。声音导管32从外壳33的前表面的中心突出来,当用户佩戴耳机装置30时,声音导管32插入到外耳道中,且听筒31插置在其间,使得经由外壳33的驱动器单元输出的声音被引导到外耳道。听筒31由柔性材料形成,使得其形状可以自由变形。一旦听筒31插入到外耳道中,听筒31紧密地贴合到外耳道,从而维持听筒31紧密地贴合到用户耳朵的配合状态并提供柔和的配合。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面的耳机装置30中,如从顶侧看、佩戴耳机装置30的用户沿线ⅩⅥ-ⅩⅥ的剖视图的图16A所示,由于外壳33的宽度W2被限制成防止外壳33抵靠耳屏22,容纳在外壳33中的振动膜(未示出)的尺寸也受到限制。因此,振动膜较小。因此,耳机装置30在振动膜的前面只固定少量的空气以待压缩或减压以输出低音声音,此外,空气通常流到振动膜的侧面。因此,空气的压缩状态不能充分变化,因此,低音声音不能有效输出。此外,如从顶侧看、佩戴耳机装置35的用户沿线ⅩⅥ-ⅩⅥ的剖视图的图16B所示,在采用其宽度W3稍大于外壳33的宽度W2的外壳36的耳机装置35的情况下,容纳在外壳36中的振动膜可以通过增加外壳36的宽度W3而在尺寸上增大。但是,当耳机装置35配合在用户的耳朵中时,外壳36可能抵靠在耳屏22上,因此,难以维持配合状态,甚至难以将耳机装置35插入到耳朵中。对于耳塞式耳机装置30,为了改善配合状态,振动膜的尺寸会受到限制,从而导致难以提供充分高质量的声音。相反,如果振动膜在尺寸上增大,则配合舒适性会受到损害。为了克服上述缺点,需要提供一种耳机装置,其提供舒适的配合以及高质量的声音。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耳机装置包括具有驱动器单元的外壳以及安装在外壳的前表面上以从该前表面突出的声音导管,其中声音导管被布置在偏离外壳的中心位置的位置处。利用该构造,当用户将耳机装置佩戴在耳朵中时,与现有技术相比,外壳的宽度可以较大且外壳不会抵靠在耳屏上。因此,布置在容纳在外壳中的驱动器单元中的振动膜的孔径可以在尺寸上增大,从而为用户提供高质量声音以及改善的配合舒适性。因此,提供了一种能够提供舒适的配合以及高质量声音的耳机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耳机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实施例的耳机装置的后视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实施例的耳机装置的仰视图;图4是从顶侧看到的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实施例的耳机装置的左耳机单元的剖视图;图5是从侧面看到的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实施例的耳机装置的左耳机单元的剖视图;图6是从后侧看到的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实施例的耳机装置的左耳机单元的剖视图;图7是用于描述耳机装置的偏移与倾斜的示意图;图8是示出测量耳机装置的俯视图;图9是示出处于配合状态的测量耳机装置的侧视图;图10是示出处于配合状态的测量耳机装置的俯视图;图11是示出测量结果的图表;图12是示出处于配合状态的耳机装置的侧视图;图13是从顶侧看到的示出处于配合状态的耳机装置的剖视图;图14是用于说明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声音导管的偏移和倾斜的示意图;图15A-15C是每个示出现有技术的耳机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图16A和16B是从顶侧看到的每个示出处于配合状态的现有技术的耳机装置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耳机装置的外部构造在图1到图3中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耳机装置1。耳机装置1包括:听筒3,在配合状态中,其具有与用户的外耳道相对应的形状;设在听筒3中的大体圆柱形的声音导管4;声音导管4安装在其中的大体球形外壳5;与外壳5一体设置的大体圆柱形软线保持器6;以及连接至布置在外壳5中的驱动器单元的软线7。图1是示出耳机装置沿Y-Z平面的侧视图。图2是示出耳机装置1沿X-Z平面的后视图。图3是示出耳机装置1沿X-Y平面的仰视图。如图1所示,耳机装置1根据从便携式音乐播放器(未示出)等通过连接至播放器的软线7提供的声频信号振动布置在容纳在外壳5中的驱动器单元(未示出)中的振动膜(未示出),改变振动膜前部具有的空气的压缩状态,并因此产生与声频信号相对应的声音。耳机装置1的软线保持器6固定软线7从外壳5中拔出的拔出位置,并允许用户在佩戴耳机装置1时用手指尖掐住软线保持器6。如图1和图3所示,圆柱形声音导管4整合到外壳5的前表面并从其突出,使得在耳机装置1处于配合状态时声音从声音导管尖端4A引导到外耳道23(图16)。声音导管4使用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作为它的材料。因此,从外壳5输出的声音可以被引导到外耳道23同时基本上没有声音泄漏到外面。听筒3使用硅橡胶作为它的材料,因此具有柔性。在耳机装置1的配合状态中,听筒3可以变形到与外耳道23的轮廓对应并可以紧密地贴合到其上,使得基本上没有从声音导管4引导来的声音泄漏到外面。2.耳机装置的内部构造下面,参考图4-6描述耳机装置1的内部构造,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应用于与图1中相对应的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耳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耳机装置,用于产生与音乐播放器提供的声频信号相对应的声音,包括:具有驱动器单元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外壳前部和外壳后部;装配在所述外壳前部的前表面上以从该前表面突出的声音导管;听筒,设在所述声音导管周围,在所述耳机装置的配合状态中,可以变形到与外耳道的轮廓对应并可以紧密地贴合到其上,其中所述声音导管布置在偏离所述驱动器单元的中心线的位置处,所述声音导管的尖端沿远离所述驱动器单元的中心线的方向指向。

【技术特征摘要】
2006.01.12 JP 2006-0054121.一种耳机装置,用于产生与音乐播放器提供的声频信号相对应的声音,包括:容纳驱动器单元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外壳前部和外壳后部;装配在所述外壳前部的前表面上以从该前表面突出的声音导管;在外壳前部的前表面中的孔,该孔在声音导管外部并且将容纳驱动器单元的空间连接到耳机外部的空间,其中所述声音导管的尖端沿远离所述驱动器单元的中心线的方向指向,所述外壳位于耳腔半圆顶中,减震垫构件,位于所述外壳前部和所述驱动器单元之间;在声音导管内形成的第一空间以及由外壳前部和驱动器单元形成的第二空间,其中第一空间穿过所述孔和减震垫构件与第二空间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前部布置在与所述驱动器单元的金属板相对的所述外壳后部的前部开口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前部利用减震垫构件将所述驱动器单元压向所述外壳后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使用者佩戴所述耳机装置时,所述外壳不抵靠耳屏。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装置,还包括,软线的软线结,起到当拉动软线时防止软线从所述外壳滑出来的限位器的作用。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尾伴大太田贵志投野耕治伊藤智广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