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厌氧酸化水解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96967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9 0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厌氧酸化水解沉淀池,主要包括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内设有厌氧酸化水解区和设置在厌氧酸化水解区上部的沉淀区。该沉淀池包括并行设置的至少两组池体,两组相邻池体之间设置污泥渠道、污泥回流泵房和进水井。厌氧酸化水解区采用回转式廊道布置型式,包括直线段和位于直线段两端的圆弧段;沉淀区采用平流式矩形型式,沉淀区布置在厌氧酸化水解区的直线段的上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污水的典型预处理的厌氧酸化水解池和沉淀池有机的结合起来,减小了典型污水预处理功能区的占地面积;减少管道及弯头等配件设置,减小水头损失。(*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的
,具体涉及一体化厌氧酸化水解沉淀池
技术介绍
由于水环境污染加剧且能源短缺,对污水进行处理并回用,受到人们越来越高的关注,对工业废水处理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工业工业可生化性较差,为了改善污水可生化性,一般污水处理工艺中会增加厌氧预处理,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确保生物处理的效果。预处理工艺典型流程为:一厌氧酸化水解池一中间沉淀池一,沉淀池污泥再回流到水解池。目前由于厌氧酸化水解池、中间沉淀池单独布置,并采用管道连接。因此大多存在建设占地面积大的问题,在城市用地日趋紧张的情况下,此问题尤为突显;而且采用管道连接,会增加污水处理系统的水头损失,造成污水厂水头损失增加,不利于节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整体结构占地小、有利于节能的用于污水预处理的一体化厌氧酸化水解沉淀池,将厌氧酸化水解池和沉淀池组合在一体,最大限度节省占地,同时减少构筑物之间的管道连接,,达到节地和节能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体化厌氧酸化水解沉淀池,主要包括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内设有厌氧酸化水解区和设置在厌氧酸化水解区上部的沉淀区。所述池体还设置有与沉淀区连通的污泥渠道,同时通过污泥回流泵与厌氧酸化水解区连接。该一体化厌氧酸化水解沉淀池包括并行设置的至少两组池体,污泥渠道、污泥回流泵房和进水井设置在两组相邻池体之间。厌氧酸化水解区采用回转式廊道布置型式,包括直线段和位于直线段两端的圆弧段;沉淀区采用平流式矩形型式,沉淀区布置在厌氧酸化水解区的直线段的上·部。污泥渠道设置在两组池体之间的中间隔墙上部。污泥回流泵房和进水井分别设置在两组池体厌氧酸化水解区的圆弧端之间。使用时,上部污水通过闸门控制进入沉淀区进行泥水分离,下部污水通过预留通道一直在厌氧酸化水解区内循环流动,保证酸化水解效果,两者有机的整合在一个池体内,减小了典型污水预处理功能区的占地面积;减少管道及弯头等配件设置,减小水头损失。本技术将沉淀区布置在厌氧酸化水解区内,两个区域通过堰门连接,减小污水预处理构筑物的占地面积,同时最大程度避免采用更多管道连接造成的水头损失,使得水流更加顺畅;同时将预处理单元简化为一个构筑物,便于运行中的管理和监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体化厌氧酸化水解沉淀池的上层平面参考图。图2为本技术一体化厌氧酸化水解沉淀池的下层平面参考图。图3为本技术一体化厌氧酸化水解沉淀池剖视参考图。图4为现有技术厌氧酸化水解+沉淀池的总平面布置参考图。图5为本技术一体化厌氧酸化水解沉淀池的总平面布置参考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技术进一步描述。本技术主要包括池体,所述池体I内设有厌氧酸化水解区2和设置在厌氧酸化水解区上部的沉淀区3。该沉淀池包括并行设置的至少两组池体1,两组相邻池体之间设置污泥渠道6、污泥回流泵房7和进水井4。厌氧酸化水解区2采用回转式廊道布置型式,包括直线段和位于直线段两端的圆弧段;沉淀区3采用平流式矩形型式,沉淀区布置在厌氧酸化水解区的直线段的上部。污泥渠道6设置在两组池体之间的中间隔墙上部。污泥回流泵房7和进水井4分别设置在两组池体厌氧酸化水解区2的圆弧端之间。进水井4通过闸门与沉淀区3的出水渠5连接。其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I组厌氧酸化水解沉淀池包括池体I,厌氧酸化水解区2采用回转式廊道的布置型式。池体I数量为Ii1,厌氧酸化水解区2中回转式廊道数量为H2,沉淀区分格数量为《3。所述池体数量为% , 是1、2、4 ;每一池体内设置一个厌氧酸化水解回转式廊道区,每一厌氧酸化水解区回转式廊道区内设置廊道数量为. , 是2或4 ;沉淀区分格数量为n3 ,+ 是的I或2倍,即每个厌氧酸化水解区回转式廊道上可设置I个或2个沉淀区。池体设置二个主要功能分区,分别完成污水厌氧酸化水解和沉淀的功能。需处理污水进入采用回转式廊道布置型式的厌氧酸化水解区,进行污水的预处理;经过处理后污水通过可调节堰门进入沉淀区,进行泥水分离,经泥水分离后污水流入下到处理单元处理;沉淀后污泥通过设置在沉淀区的刮吸泥机将泥排入设置在中部的污泥渠道6 ;污泥渠的污泥排入设置在端部的污 泥泵房,通过设置的回流污泥泵将污泥回流至厌氧酸化水解区,保持池内污泥浓度;泵房内同时设置剩余污泥泵,根据需要将多余污泥排放至污泥处理单元。所述二个主要功能分区,厌氧酸化水解区池型为回转式廊道,沉淀区矩形池型,沉淀区布置在厌氧酸化水解区直线廊道上部,二个主要功能分区者有机的整合在一个池体内。污泥回流泵房7和进水井4布置在两端的两个圆形廊道之间,分别布置在一端,均与池体合建,而且可根据总图布置需要两者互换位置。进水井4与出水渠5之间设置闸门,使用时,若水质发生变化、厌氧酸化水解区或沉淀区发生故障时,可通过进水井和沉淀区出水渠道的闸门启闭,实现对厌氧酸化水解区和沉淀区的超越,污水直接进入下个处理单元。本技术池体结构可以避免各功能分区通过管道进、出水及配水,不用设置管道及弯头,减小水头损失;由于采用一体化设计,减小了池体的占地面积,达到节能和节地的目的。效益下面举例说明本技术占地面积省和节能方面的效益:污水处理单元的占地面积为构筑物的占地面积和构筑物周边道路面积的和,设污水处理规模为5万m3/d,采用常规布置,占地面积约S1=TTeOm2;采用本技术池体,占地面积约 S2=5495m2。故采用本技术池体的占地节省率为:权利要求1.一体化厌氧酸化水解沉淀池,主要包括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内设有厌氧酸化水解区和设置在厌氧酸化水解区上部的沉淀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厌氧酸化水解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还设置有与沉淀区连通的污泥渠道,同时通过污泥回流泵与厌氧酸化水解区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厌氧酸化水解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该沉淀池包括并行设置的至少两组池体,污泥渠道、污泥回流泵房和进水井设置在两组相邻池体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厌氧酸化水解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厌氧酸化水解区采用回转式廊道布置型式,包括直线段和位于直线段两端的圆弧段;沉淀区采用平流式矩形型式,沉淀区布置在厌氧酸化水解区的直线段的上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化厌氧酸化水解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污泥渠道设置在两组池体之间的中间隔墙上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厌氧酸化水解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污泥回流泵房和进水井分别设置在两组池体 厌氧酸化水解区的圆弧端之间。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厌氧酸化水解沉淀池,主要包括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内设有厌氧酸化水解区和设置在厌氧酸化水解区上部的沉淀区。该沉淀池包括并行设置的至少两组池体,两组相邻池体之间设置污泥渠道、污泥回流泵房和进水井。厌氧酸化水解区采用回转式廊道布置型式,包括直线段和位于直线段两端的圆弧段;沉淀区采用平流式矩形型式,沉淀区布置在厌氧酸化水解区的直线段的上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将污水的典型预处理的厌氧酸化水解池和沉淀池有机的结合起来,减小了典型污水预处理功能区的占地面积;减少管道及弯头等配件设置,减小水头损失。文档编号C02F9/14GK203159391SQ2013201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体化厌氧酸化水解沉淀池,主要包括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内设有厌氧酸化水解区和设置在厌氧酸化水解区上部的沉淀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彪姚枝良秦乐福喻立军高爱刚朱寿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