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77976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6 05:44
一种外壳,其供置放于一工作面上,且其内供容设一电子装置,所述外壳包括一本体与至少一可动支撑件,所述本体具有一支撑面,所述可动支撑件设于所述本体的支撑面,并供置放于所述工作面上,且能在一收纳状态与一突伸状态间变换,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可动支撑件落在所述支撑面于所述工作面的正投影范围内,于所述突伸状态时,所述可动支撑件至少部分地突伸出所述支撑面于所述工作面的正投影范围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外壳同时兼具易收纳与不易倾倒的优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外壳,尤指一种具有可动支撑件的外壳。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进步,桌上型计算机市场渐趋饱和,且笔记本电脑的普及率也高度成长,科技业者便发展出新型态的信息产品一平板电脑,平板电脑让使用者能更有效率地处理实时信息,且凭借其高度可移植性与方便的触控输入方式,而逐渐成为下一世代的流行趋势。然而,一般平板电脑并不具有键盘与鼠标,且仅具有极少的外部装置连接端口,因此若想要将平板电脑当作桌上型计算机使用,而欲连接至键盘、鼠标、更大的显示器、网络线、扬声器与打印机时,则需通过一玛接装置(docking device)以做为平板电脑与设备间的中介装置,所述坞接装置的前部与后部均具有至少一连接端口,所述前部的连接端口用以与平板电脑连接,所述后部的连接端口用以与各种外部装置(例如键盘、鼠标、更大的显示器、网络线、扬声器与打印机等)连接,所述坞接装置平时均经常性地连接常用的外部装置,所以仅需简单地将平板电脑连接至所述坞接装置,就能够马上让平板电脑连接至所述外部装置。然而,为了增加桌面的可用空间,所述坞接装置的外型通常为瘦高形式,并多为直立式放置的设计,而当所述后部的连接端口被接上连接线时,所述连接线会施力于所述坞接装置,使得重心大幅向后偏移,甚至导致所述坞接装置的前端离开桌面而抬起,呈现不稳定状态,所以所述坞接装置常容易发生倾倒的情形,导致与平板电脑或外部装置间的连接松脱,并造成使用者极大的不便。此外,若为了避免前述问题而于所述坞接装置的底部装设一大面积的底板,则所述坞接装置于横摆时会被所述底板影响而无法完全平整放置,进而无法于所述坞接装置上堆栈另一坞接装置或其它物品,导致空间使用上的浪费。因此,如何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种种问题,实已成为目前亟欲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失,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壳,可同时兼具易收纳与不易倾倒的优点。本技术的外壳,供置放于一工作面上,且其内用于供容设一电子装置,所述外壳包括:一本体,具有一支撑面;以及至少一可动支撑件,其设于所述本体的支撑面,并供置放于所述工作面上,且能在一收纳状态与一突伸状态间变换,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可动支撑件落在所述支撑面于所述工作面的正投影范围内,于所述突伸状态时,所述可动支撑件至少部分地突伸出所述支撑面于所述工作面的正投影范围外。于本技术的外壳中,所述可动支撑件呈平板形,且其数量为一,于所述突伸状态时,所述可动支撑件朝所述本体的后方突出;或者,所述可动支撑件呈条形,且其数量为二,且所述可动支撑件的作动平行于所述本体的支撑面,所述二可动支撑件为一端枢接于所述本体的支撑面,另一端分别朝所述本体的支撑面两侧向内或向外旋转,以在所述收纳状态与突伸状态间变换。于前述的外壳中,于所述突伸状态的极限突伸状况时,所述二可动支撑件朝所述本体的后方突出而呈V形,且所述二可动支撑件枢接于所述本体的支撑面的一端可分别具有弧状排列的齿状物,所述齿状物互相啮合,以使所述二可动支撑件能同步在收纳状态与突伸状态间变换。依上所述的外壳,所述本体的前部可具有至少一第一开口,所述本体的后部可具有至少一第二开口。于本技术的外壳中,所述本体的顶部可具有一电源开关开口,所述可动支撑件还可设置有配重块,且所述二可动支撑件在收纳状态与突伸状态间的变换可同步或不同步。由上可知,本技术的外壳可应用于坞接装置,且所述外壳可在收纳状态与突伸状态间变换,于收纳状态时能不受可动支撑件影响地以任意方式摆放,而于突伸状态时能通过所述二可动支撑件以稳定地直立放置,故本技术同时兼具易收纳与不易倾倒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A至图1C所示者为本技术的外壳的收纳状态的示意图,其中,图1A为前侧立体图,图1B为后侧立体图,图1C为底侧立体图;图2A至图2C所示者为本技术的外壳的突伸状态的示意图,其中,图2A为前侧立体图,图2B为后侧立体图,图2C为底侧立体图;以及图3所示者为本技术的外壳的另一实施例的突伸状态的后侧立体图。符号说明10本体101支撑面11、11’ 可动支撑件111齿状物12第一开口13第二开口14电源开关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艺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它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艺的人士的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底部」、「条形」、「后方」、「V形」、「平行」、「向后」、「前部」、「后部」、「顶部」、「正投影」、「同步」及「一」等的用语,也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也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图1A至图1C所示者,为本技术的外壳的收纳状态的示意图,其中,图1A为前侧立体图,图1B为后侧立体图,图1C为底侧立体图。图2A至图2C所示者,为本技术的外壳的突伸状态的示意图,其中,图2A为前侧立体图,图2B为后侧立体图,图2C为底侧立体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外壳供置放于一工作面(例如桌面,图未示)上,且其内供容设一电子装置,在本实施例中,该电子装置是一具有多数个连接端口的坞接装置,供与外部的其它电子装置连接。所述外壳包括:一本体10,具有一支撑面101 ;以及二可动支撑件11,设于所述本体10的支撑面101,并供置放于所述工作面上,所述可动支撑件11呈条形,且能在一收纳状态与一突伸状态间变换,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可动支撑件11落在所述支撑面101于所述工作面的正投影范围内,并于所述突伸状态时,所述可动支撑件11至少部分地突伸出所述支撑面101于所述工作面的正投影范围外,且于所述突伸状态的极限突伸状况时,所述二可动支撑件11朝所述本体10后方突出而呈V形,但不以此为限,例如于其它实施例中可为一字形,且所述可动支撑件11在收纳状态与突伸状态间变换的作动平行于所述本体10的支撑面101。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二可动支撑件11为一端枢接于所述本体10的支撑面101,另一端能分别朝所述本体10的底部两侧向内或向外旋转(可旋转至不同的相对位置),以在所述收纳状态与突伸状态间变换,且所述二可动支撑件11枢接于所述本体10的底部的一端分别具有弧状排列的齿状物111,所述齿状物111互相啮合,以使所述二可动支撑件11能同步在收纳状态与突伸状态间变换。于本技术的外壳中,所述本体10的前部具有至少一第一开口 12,所述第一开口 12对应电子装置的连接端口,主要用以通过传输线连接平板电脑等装置,所述本体10的后部具有至少一第二开口 13,所述第二开口 13对应电子装置的连接端口且主要用以通过传输线连接例如键盘、鼠标、更大的显示器、网络线、扬声器与打印机等的外部装置。另外,所述本体10的顶部具有一电源开关开口 14,供坞接装置的一电源开关按键露出而能被操作。本技术的外壳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壳,供置放于一工作面上,且其内供容设一电子装置,所述外壳包括:一本体,具有一支撑面;以及至少一可动支撑件,其设于所述本体的支撑面,并供置放于所述工作面上,且能在一收纳状态与一突伸状态间变换,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可动支撑件落在所述支撑面于所述工作面的正投影范围内,于所述突伸状态时,所述可动支撑件至少部分地突伸出所述支撑面于所述工作面的正投影范围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壳,供置放于一工作面上,且其内供容设一电子装置,所述外壳包括: 一本体,具有一支撑面;以及 至少一可动支撑件,其设于所述本体的支撑面,并供置放于所述工作面上,且能在一收纳状态与一突伸状态间变换,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可动支撑件落在所述支撑面于所述工作面的正投影范围内, 于所述突伸状态时,所述可动支撑件至少部分地突伸出所述支撑面于所述工作面的正投影范围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支撑件是平行于所述本体的支撑面作动,以在所述收纳状态与突伸状态间变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支撑件呈条形,且其数量为二,且所述二可动支撑件为一端枢接于所述本体的支撑面,另一端能分别旋转至不同的相对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突伸状态的极限突伸状况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兆
申请(专利权)人:信锦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