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60181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5 1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增大线圈的内径的电子部件。层叠体(12)通过多个绝缘体层(16)层叠而成。线圈L是设在层叠体(12)内的螺旋状的线圈,并且由从y轴方向俯视观察时相互重叠而形成了环状的轨道R的多个线圈导体层(18)、以及连接多个线圈导体层(18)的多个过孔导体(v1~v6)构成。轨道R具有朝向外侧突出的角(C1、C2、C4、C5、C7、C8)和朝向内层突出的角(C3、C6)。过孔导体(v1~v6)设在角(C1、C2、C4、C5、C7、C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部件,更具体而言,涉及具备内置有线圈的层叠体的电子部件。
技术介绍
作为以往的电子部件,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层叠电感器。图7是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层叠电感器的层叠体500的分解立体图。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层叠电感器的层叠体500通过多个长方形的绝缘体层502层叠而构成。在绝缘体层502的角部设置有呈L字型的外部电极图案506。通过多个外部电极图案506相互重叠而构成了外部电极。而且,在绝缘体层502上形成有环状的一部分被切缺了的线圈导体图案504。线圈导体图案504为了不与外部电极图案506接触而呈现模仿了外部电极图案506的形状。而且,通过利用过孔(via hole)导体505将多个线圈导体图案504连接而构成了线圈。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层叠电感器如以下说明那样,存在线圈的内径因过孔导体505的存在而变小的问题。从降低线圈的直流电阻值的观点以及过孔导体505与线圈导体图案504的连接性的观点出发,优选过孔导体505尽可能粗。但是,如果加粗过孔导体505,则为了防止因重叠偏差等引起的连接性变差,需要在线圈导体图案504中将连接过孔导体505的部分也加粗。这里,在专利文 献I所记载的层叠电感器中,过孔导体505与线圈导体图案504的直线部分连接。因此,如果在线圈导体图案504中将连接过孔导体505的部分加粗,则导致向线圈的内侧突出。结果,导致线圈的内径变小。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6597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加大线圈的内径的电子部件。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层叠体和线圈,上述线圈是设在上述层叠体内的螺旋状的线圈,并且由从层叠方向俯视观察时相互重叠而形成了环状的轨道的多个线圈导体层、和连接上述多个线圈导体层的多个过孔导体构成,上述环状的轨道具有朝向外侧突出的多个第I角和朝向内侧突出的第2角,所有的上述过孔导体都设置在上述第I角。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加大线圈的内径。附图说明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部件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图1的电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电子部件制造时的俯视图。图4是电子部件制造时的俯视图。图5是电子部件制造时的俯视图。图6是变形例涉及的电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层叠电感器的层叠体的分解立体图。符号说明:C1 C8…角;L…线圈;L1 L8…直线;R…轨道;vl v6…过孔导体;10、10a…电子部件;12…层叠体;14a、14b…外部电极;16a 161…绝缘体层;18a 18f...线圈导体层;25a 25f、35a 35f...外部导体层。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部件进行说明。(电子部件的构成)下面参照附图,对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部件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部件10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图1的电子部件10的分解立体图。以下将电子部件10的层叠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另外,将从y轴方向俯视观察时电子部件10的长边延伸的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将电子部件10的短边延伸的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电子部件10如图1和图2所示,具备层叠体12、外部电极14a、14b (以下有时将它们统称为外部电极14)以及线圈L (在图1中未图示)。层叠体12如图2所示,通过多个绝缘体层16a 161 (以下有时将它们统称为绝缘体层16)从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向正方向侧按16a至161的顺序排列层叠而构成,呈长方体状。因此,层叠体12具有上面S1、底面S2、端面S3、S4以及侧面S5、S6。上面SI是层叠体12的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面。底面S2是层叠体12的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面,是向电路基板安装电子部件10时与该电路基板对置的安装面。上面SI和底面S2分别通过绝缘体层16的z轴方向 的正方向侧的长边(外缘)和负方向侧的长边(外缘)连接而构成。端面S3、S4分别是层积体12的X轴方向的负方向侧和正方向侧的面。端面S3、S4分别通过绝缘体层16的X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短边(外缘)和正方向侧的短边(外缘)连接而构成。另外,端面S3、S4与底面S2邻接。侧面S5、S6分别是层叠体12的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和负方向侧的面。如图2所示,绝缘体层16呈长方形,例如由以硼硅酸玻璃为主成分的绝缘材料形成。以下将绝缘体层16的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面称为表面,将绝缘体层16的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面称为背面。线圈L由线圈导体层18a 18f (以下有时将它们统称为线圈导体层18)和过孔导体vl v6构成,当从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俯视观察时,呈现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且从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向正方向侧行进的螺旋状。线圈导体层18a 18f被设在绝缘体层16d 16 的表面上,当从y轴方向俯视观察时相互重叠而形成了环状的轨道R。对于轨道R的详细说明将后述。线圈导体层18a 18f呈现轨道R的一部被切缺的形状。线圈导体层18例如由以Ag为主成分的导电性材料制成。以下将线圈导体层18的顺时针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称为上游端,将线圈导体层18的顺时针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称为下游端。过孔导体vl v6分别在y轴方向贯通绝缘体层16e 16i。过孔导体vl v6例如由以Ag为主成分的导电性材料制成。在从y轴方向俯视观察时,过孔导体vl v6设在环状的轨道R的不同位置,将轨道R划分为6个区间。另外,过孔导体vl将线圈导体层18a的下游端和线圈导体层18b的上游端连接。过孔导体v2将线圈导体层18b的下游端和线圈导体层18c的上游端连接。过孔导体v3将线圈导体层18c的下游端和线圈导体层18d连接。过孔导体v4将线圈导体层18c和线圈导体层18d的上游端连接。过孔导体v5将线圈导体层18d的下游端和线圈导体层18e的上游端连接。过孔导体v6将线圈导体层18e的下游端和线圈导体层18f的上游端连接。通过如上所述那样将过孔导体vl v6与线圈导体层18a 18f连接,线圈导体层18a 18f具有4个区间量的长度,线圈导体层18b 18e具有5个区间量的长度。外部电极14a如图1所示,嵌入在通过绝缘体层16a 161的外缘相连而形成的层叠体12的底面S2以及端面S3,被设在底面S2和端面S3交叉的角。S卩,当从y轴方向俯视观察时,外部电极14a呈L字型并且设在轨道R的外部。而且,外部电极14a如图2所示,通过外部导体层25 (25a 25f)层叠而构成。外部导体层25a 25f (以下有时将它们统称为外部导体层25)如图2所示,在y轴方向贯通绝缘体层16d 16i,通过层叠而电连接。外部导体层25a 25f呈L字型,设在从I轴方向俯视观察时绝缘体层16d 16i的X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短边和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长边交叉的角。另外,外部导体层25a连接在线圈导体层18a的上游端。外部电极14b如图1所示,嵌入在通过绝缘体层16a 161的外缘相连而形成的层叠体12的底面S2和端面S4,被设在底面S2和端面S4交叉的角。即,当从y轴方向俯视观察时,外部电极14b呈L字型并且设在轨道R的外部。而且,外部电极14b如图2所示,通过外部导体层35a 35f (以下有时将它们统称为外部导体层35)层叠而构成。外部导体层35 (35a 35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层叠体和线圈,所述线圈是设在所述层叠体内的螺旋状的线圈,并且由从层叠方向俯视观察时相互重叠而形成了环状的轨道的多个线圈导体层、以及连接所述多个线圈导体层的多个过孔导体构成,所述环状的轨道具有朝向外侧突出的多个第1角和朝向内侧突出的第2角,所有的所述过孔导体都设在所述第1角。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1.24 JP 2012-0121031.一种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层叠体和线圈, 所述线圈是设在所述层叠体内的螺旋状的线圈,并且由从层叠方向俯视观察时相互重叠而形成了环状的轨道的多个线圈导体层、以及连接所述多个线圈导体层的多个过孔导体构成, 所述环状的轨道具有朝向外侧突出的多个第I角和朝向内侧突出的第2角, 所有的所述过孔导体都设在所述第I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部件还具备设在所述层叠体并且从层叠方向俯视观察时设在所述环状的轨道的外部的导体部, 所述环状的轨道在所述第2角处回避所述导体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叠体通过多个长方形的绝缘体层层叠而成, 所述导体部是设在所述多个绝缘体层的至少一个角的外部电极, 所述环状的轨道呈现由沿着所述绝缘体层的4边的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世古笃史三崎胜弘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