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压机侧挡板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53471 阅读:3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4 1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辊压机侧挡板机构,属于辊压机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辊压机侧挡板机构,在辊压机上设有固定的侧挡板,在辊压机外侧或者侧挡板内侧设有耐磨件,该耐磨件连接于进给机构上,所述进给机构推动耐磨件的端部伸至侧挡板下方对磨损部分连续补充,使耐磨件的端部、侧挡板的内侧面二者共同与辊子工作面形成破碎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辊压机侧挡板机构,可手动或自动补充传统侧挡板的磨损部分,在更换时无需拆除整块侧挡板而仅更换磨损部位;能有效解决辊子端面磨损问题,从而达到提高设备运行率、降低设备维护费用之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辊压机侧挡板机构,适用于水泥、冶金、矿山等行业用辊压机。
技术介绍
辊压机是一种高效、节能的粉磨设备,在水泥、冶金、矿石行业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传统辊压机由一对相对旋转的辊子与辊子两端的侧挡板形成封闭的破碎腔,物料经辊子挤压后由辊缝排出。由于辊子与侧挡板采用间隙配合,部分物料在挤压的过程中进入辊子与侧挡板之间的间隙,对辊子端面及侧挡板产生严重的磨损,导致破碎腔密封不严而影响粉磨效率,从而需要频繁更换辊压机侧挡板。而辊压机侧挡板固定在机体上,更换侧挡板很不方便,所需时间较长,严重影响辊压机的设备运行率。同时,侧挡板上部所受压力较小,磨损相对较小,下部为主要的磨损区域,但由于侧挡板为一整块,即便只有下部磨损严重也只能停机更换整块侧挡板或拆下整块侧挡板进行修复,从而产生较大的浪费并降低设备运行率。此外,物料对辊子端面的磨损逐步加剧,更换后的侧挡板与辊子的间隙越来越大,无法与辊子端面形成密闭的破碎腔,最后只能报废整支辊子,产生较高的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辊压机侧挡板机构,可手动或自动补充传统侧挡板的磨损部分,在更换时无需拆除整块侧挡板而仅更换磨损部位,能有效解决辊子端面磨损问题,从而达到提高设备运行率、降低设备维护费用之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专利技术的辊压机侧挡板机构,在辊压机上设有固定的侧挡板,在辊压机外侧或者侧挡板内侧设有耐磨件,该耐磨件连接于进给机构上,所述进给机构推动耐磨件的工作面伸至侧挡板下方连续补充磨损部分,使耐磨件的工作面、侧挡板的内侧面二者共同与辊子工作面形成破碎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将传统的辊压机侧挡板分为不易磨损的上部(侧挡板)和易磨损的下部(耐磨件),其中将不易磨损的侧挡板固定在辊压机上,且位于辊子工作面上方距辊子端面一定距离的区域内,和耐磨件共同与辊子工作面形成破碎腔,改变了传统辊压机破碎腔的构成形式,避免了物料对辊子端面的磨损;采用耐磨件代替传统侧挡板易磨损的下部,该耐磨件为采用耐磨材料或抗磨材料制成的独立部件且相对于侧挡板移动,其端部可推进至侧挡板下方并与侧挡板相配合,因此耐磨件的端部、侧挡板的内侧面共同与辊子工作面形成破碎腔,一方面解决了传统侧挡板只能由同一材料制成而耐磨性不强、寿命不长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传统侧挡板磨损后不易更换的难题。本专利技术将传统侧挡板易磨损的部分制成单独的耐磨件,当该耐磨件因磨损无法与辊子工作面形成密闭的破碎腔时,只需通过进给机构将耐磨件推进到侧挡板下方以补充磨损部分即可,从而可在不停机的情况下保证破碎腔的密闭性;当该耐磨件完全磨损后,可直接从辊压机外侧将其取出,从而可在不拆机的情况下完成该耐磨件的更换,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侧挡板更换不易的问题,极大地提高设备的运行率。同时,本专利技术将传统侧挡板易磨损部分制成单独的部件,当耐磨件磨损后,只需更换该耐磨件而无需更换整块侧挡板,避免了传统侧挡板只能整块更换的问题,降低了设备的维护费用。本专利技术的辊压机侧挡板机构,所述侧挡板的内侧面位于距辊子端面一定距离的辊子工作面上方,且侧挡板与辊子中心线垂直。现有技术中,传统的侧挡板与辊子端面之间为间隙配合,物料进入该间隙后随辊子转动,与侧挡板内侧及辊子端面发生摩擦,极易造成侧挡板及辊子端面的快速磨损。当辊子端面磨损后,通常采用堆焊的方法对其进行修复,但修复次数有限,最终当辊子端面磨损严重时只能报废整支辊子,造成维护成本较高、浪费严重。本专利技术将侧挡板设置于距辊子端面一定距离的辊子工作面上方,从而取消了侧挡板与辊子端面之间的间隙,避免了物料对辊子端面的磨损,辊子不会因端面磨损而造成整体报废,极大地降低了设备维护费用,避免了资源的浪费。而且,本专利技术将侧挡板的设于距辊子端面一定距离的辊子工作面上方,并与耐磨件共同与辊子工作面形成破碎腔,使得物料对辊子的磨损局限于辊子工作面及耐磨件,而辊子工作面的修复较为容易,从而本专利技术使得对辊子的维护也更为方便、快捷,并有效地延长了辊子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设备的维护费用。本专利技术将侧挡板设于距辊子端面一定距离的辊子工作面上方与耐磨件共同与辊子工作面组成破碎腔,因此在不增加辊子长度的情况下将不可避免地减少辊子的有效工作面积。因此,若侧挡板设置距端面距离过长,为保证辊压机的效率,势必增加辊子的长度,从而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为此,本专利技术优选将侧挡板设置于距辊子端面为0_50mm的辊子工作面上方,既避免了物料对辊子端面的磨损,又能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情况下将对辊压机效能的影响控制到最低。本专利技术的辊压机侧挡板机构,所述耐磨件与进给机构设于侧挡板的内侧面或辊压机外侧,所述进给机构控制耐磨件从上往下推进或者从辊压机外侧向内推进至侧挡板下方,从而使得侧挡板、耐磨件工作面共同与辊子工作面形成密闭的破碎腔,并且耐磨件可在进给机构控制下对耐磨件的被磨损部分进行连续的补充,从而可在不停机检修的情况下始终保持破碎腔的密闭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将耐磨件及进给机构设于侧挡板内侧或辊压机外侧,并在进给机构控制下将耐磨件工作面推进到侧挡板下方与辊子工作面形成破碎腔,从而替代传统侧挡板的易磨损部分。当耐磨件设于侧挡板内侧时,进给机构可将耐磨件沿侧挡板中心线从上往下推进,使得耐磨件端部工作面与侧挡板共同与辊子工作面形成破碎腔。当耐磨件磨损后无法保证破碎腔的密闭性时,进给机构将耐磨件沿侧挡板中心线从内侧垂直往下推进,端部从侧挡板的下边缘伸出,用未磨损的耐磨件工作面替代被磨损的部分,重新与辊子工作面形成破碎腔,从而在不停机的情况下确保破碎腔的密闭性。当磨损件磨损严重需要更换时,进给机构将耐磨件从下往上拉出,并从辊子端部与机架之间的空隙取出,从而在不拆机的情况下完成对耐磨件的更换,使得其更换极为简便快捷,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的运行率。当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可选方案,耐磨件与进给机构也可根据需要选取其它角度布置在侧挡板内侧,例如与中心线倾斜一定角度,但耐磨件端部仍然从侧挡板的下边缘伸出,和侧挡板共同与辊子工作面形成破碎腔。当耐磨件设置于辊压机外侧时,其中心线与侧挡板垂直,进给机构也垂直地布置于辊压机机体上,耐磨件连接于进给机构上,进给机构推动耐磨件从辊压机机体外向内推进到侧挡板下边缘下方,耐磨件上边缘与侧挡板下边缘相接,其工作面与侧挡板内侧面共面,从而使耐磨件替代传统侧挡板易磨损部分,耐磨件工作面与侧挡板共同与辊子工作面形成破碎腔。当耐磨件工作面因与物料摩擦而磨损时,通过进给机构推进该耐磨件,使耐磨件的工作面替代被磨损的部分,从而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完成对磨损部位的补充。当耐磨件磨损严重需要更换时,可从辊压机外侧通过进给机构拉出磨损的耐磨件,换上新的耐磨件即可,从而在不拆机的情况下完成对耐磨件的更换,使得更换极为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设备运行率。本专利技术的辊压机侧挡板机构,所述侧挡板与耐磨件在破碎腔内的截面积大小同所受压力相匹配,其中耐磨件工作面下缘不低于辊子的中心线。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耐磨件代替传统的侧挡板的易磨损部分,因此本专利技术中耐磨件与侧挡板在破碎腔内各自的截面积大小,根据其所受的压力相匹配。当传统辊压机侧挡板下部所受压力较大时,其磨损部位面积相对较大。作用传统辊压机侧挡板易磨损部分的替代物,耐磨件工作面的大小与所受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辊压机侧挡板机构,在辊压机上设有固定的侧挡板(1),其特征在于:在辊压机外侧或者侧挡板(1)内侧设有耐磨件(2),该耐磨件(2)配合于进给机构(4)上,所述进给机构(4)推动耐磨件(2)的端部伸至侧挡板(1)下方,对耐磨件(2)端部的被磨损部分进行连续补充,使耐磨件(2)的端部、侧挡板(1)的内侧面二者共同与辊子工作面形成密闭的破碎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压机侧挡板机构,在辊压机上设有固定的侧挡板(1),其特征在于:在辊压机外侧或者侧挡板(I)内侧设有耐磨件(2),该耐磨件(2)配合于进给机构(4)上,所述进给机构(4)推动耐磨件(2)的端部伸至侧挡板(I)下方,对耐磨件(2)端部的被磨损部分进行连续补充,使耐磨件(2)的端部、侧挡板(I)的内侧面二者共同与辊子工作面形成密闭的破碎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机侧挡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挡板(I)位于距辊子端面(9) 一定距离的辊子工作面上方,且所述侧挡板(I)与辊子中心线垂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压机侧挡板机构,其特征在于:侧挡板(I)固定于距辊子端面(9)为0-50mm的辊子工作面上方。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辊压机侧挡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件(2)与进给机构(4)均设于侧挡板(I)的内侧面或辊压机外侧,所述进给机构(4)控制耐磨件(2)从上往下推进或者从辊压机外向内推进,将耐磨件(2)伸至侧挡板(I)的下方对耐磨件(2)的被磨损部分进行补充,使耐磨件(2)工作面、侧挡板(I)内侧面共同与辊子工作面形成并保持密闭的破碎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辊压机侧挡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挡板(I)与耐磨件(2)在破碎腔内的截面积大小同所受压力相匹配,其中耐磨件(2)工作面下缘不低于辊子的中心线。6.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亚民魏勇徐智平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利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