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翁胜嘉专利>正文

手持型挤压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4002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手持型挤压工具,其包含有二手把;一承座;及一基座所构成;其中,该手把的一端设有握持部,另端设有压合部;分别将该承座及基座固定于压合部上,且可将末端接头或套合元件置放于承座或基座上当施力于两手把的握持部时,该承座与基座会同时向内移动,以便令套合元件与末端接头结合在一起,再者,因末端接头具有各种不同规格,故只要换装不同规格的承座即可挤压不同尺寸的接头。(*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手持型挤压工具,尤指一种使套合元件挤压至末端接头的外套筒上,令接合面形成封闭且平滑、无肋纹的连续面。在同轴电缆制造工业中,使用手持型绉缩夹具在同轴电缆的一端连结有一标准接头,然后将该接头与另一相配的接头连接或与电视机的讯号埠连接乃是一常见的方法。现今常见的绉缩工具是将一套筒在电缆端挤压缩小形成一六边形的接头,这种六边形绉缩接头有一主要问题,即它不能在电缆端形成完全的密封性,空气中的水气易自电缆端进入电缆,进而影响电视影像画质并逐渐锈蚀电缆。为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创作人已有解决之道,如美国专利申请案号第09/032,771号(申请日1998年2月28日)的一种使套合元件与末端接头的外套筒形成平滑且无肋纹的连续面,并具有最佳的防水性。为了将套合元件密封的接合在末端接头的外套筒上,必需有一种挤压工具方可完成,所以本创作人乃积极研究可行的挤压工具供其使用。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手持型挤压工具,其是应用径向施力来达到径向挤压的往复运动;又改变支点的位置使其大幅增加杠杆效果,而减少杆臂的移动行程,并将套合元件挤压连结至末端接头的外套筒与电缆的一端。本技术一种手持型挤压工具,其可将套合元件密封的连结在末端接头的外套筒与电缆的一端,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二手把,该手把的一端设有握持部,另端设有压合部,施力于两握持部可让两压合部在轴线方向相互接近或离开;一承座,固定在手把的压合部,其内设有一模穴其直径大致等于套合元件的外径,于模穴的端部设有一突缘与模穴呈轴向相隔,其直径大致相等于电缆的外径;一推杆,与承座呈轴向间隔以支持之末端接头;一基座,固定在手把的压合部,其上装设有推杆使之以轴线方向向承座移动接近或离开。其中,该推杆的前端部设有一止挡环。其中,该两手把是以导杆及弹簧装置促使两手把以轴线方向相互移近或移开。本技术一种手持型挤压工具,其可将套合元件密封的连结在末端接头的外套筒与电缆的一端,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二手把,该手把的一端设有握持部,另端设有压合部,施力于两握持部可让两压合部在轴线方向相互接近或离开;以及二承座,固定在手把的压合部,其内设有一模穴其直径大致等于套合元件的外径,于模穴的端部设有一突缘与模穴呈轴向相隔,其直径大致相等于电缆的外径。其中,该两手把是以导杆及弹簧装置促使两手把以轴线方向相互移近或移开。其中,该两手把是以导杆及弹簧装置促使两手把以轴线方向相互移近或移开。本技术一种手持型挤压工具,其可将套合元件密封的连结在末端接头的外套筒与电缆的一端,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二手把,该手把的一端设有握持部,另端设有压合部,施力于两握持部可让两压合部在轴线方向相互接近或离开;一模组,其包括有一模座及一可抽换式的模具,该模座是固定在手把的压合部,该模具其内设有一模穴其直径大致等于套合元件的外径,于模穴的端部设有一突缘与模穴呈轴向相隔,其直径大致相等于电缆的外径;一推杆,与承座呈轴向间隔以支持的末端接头;一基座,固定在手把的压合部,其上装设有推杆使之以轴线方向向承座移动接近或离开。其中,该推杆的前端部设有一止挡环。其中,该两手把是以弹簧装置促使两手把以轴线方向相互移近或移开。其中,该模具上设有供抓取之用的突出部。本技术一种手持型挤压工具,其可将套合元件密封的连结在末端接头的外套筒与电缆的一端,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二手把,该手把的一端设有握持部,另端设有压合部,施力于两握持部可让两压合部在轴线方向相互接近或离开;及二模组,其一模组包括有一模座及一可抽换式的摸具,该模座是分别固定在二手把的压合部,该模具其内设有一模穴其直径大致等于套合元件的外径,于模穴的端部设有一突缘与模穴呈轴向相隔,其它径大致相等于电缆的外径。其中,该两手把是以弹簧装置促使两手把以轴线方向相互移近或移开。其中,该模具上设有供抓取之用的突出部。为了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详细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供参考与说明用,而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做任何限制;其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1中沿2-2线所作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挤压后的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放置有被固定件的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将被固定件挤压后的剖面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视图;图8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欲将双头型末端接头挤压的剖面图;图9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视图;图10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模组的立体分解视图;图11为本技术放置有被固定件的剖面图;图12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立体视图;及图13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欲将双头型末端接头挤压的剖面图。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本技术手持型挤压工具包含有二手把10、20;一承座30,一基座40;及一推杆50所构成;其中,该手把10、20的外壁面包覆有胶材11、21,其一端形成有一握持部12、22,另端形成有一压合部13、23;又其内壁面形成有一槽穴14、24并通往开口15、25,将两手把10、20的压合部13、23对称交错放置,并利用一支轴16穿入孔17中,再以扣环18与之固定,而以支轴16为施转支点。分别将承座30及基座40置于手把10、20的开口15、25中,使二凸柱34分别穿越孔26并以扣环35扣于凸柱34上方,以便使承座30及基座40固定在手把的压合部13、23上。该承座30的上端部设有一模穴31,于模穴31的一端部设有一突缘32,以防止被固定件脱出承座30外;于承座30的下端部设有一导孔33。该基座40的上端部设有一固定孔41及一螺合孔45,于固定孔41中装设有一推杆50,并可利用一止付螺丝44将推杆50固定于定位;于螺合孔45上螺合有一微调螺丝46,其可将推杆50微调至适当位置。该推杆50的前端部设有一止挡环51,并于中央处设有一置入孔52。该基座40的下端部设有一固定孔43,于固定孔43中装设并固定有一导杆53,而导杆53的另一端则伸入承座30的导孔33中,使承座30与基座40为一平行线移动;另、于导杆53上装设有一压缩弹簧54,使其作动后可自行回复。请参阅图4、图5及图6所示,将末端接头60套于推杆50上,并使蕊线61插入于置入孔52中;而套合元件62则置于承座30的模穴31中;当施力压下于两手把10、20的握持部12、22,该承座30与基座40会同时向内移动,其移动位置是由图5的位置移动至图6的位置,如此,即可使套合元件62与末端接头60结合在一起,因承座30与基座40间设有压缩弹簧54,其可自动回复原先开始位置。再者,因末端接头具有不同的尺寸,故只要换装不同尺寸模穴的承座或基座即可挤压不同尺寸的接头。请参阅图7所示,是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图,将手把10的压合部13换装成承座30a,使两手把10、20上设置有相同结构且为对应设置的承座30、30a;请同时参阅图8所示,该种结构可供双头型末端接头70挤压使用,于挤压时,先将套合元件62置于承座30的模穴31中,复将连接头63置于承座30a的模穴31a中,即可进行挤压;同理,另一头即依序上述的动作说明即可完成挤压。请参阅图9及图10所示,是为本技术手持型挤压工具的第三实施例,其包含有二手把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持型挤压工具,其可将套合元件密封的连结在末端接头的外套筒与电缆的一端,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二手把,该手把的一端设有握持部,另端设有压合部;一承座,固定在手把的压合部,其内设有一模穴其直径大致等于套合元件的外径,于模穴的端部设 有一突缘与模穴呈轴向相隔,其直径大致相等于电缆的外径;一推杆,与承座呈轴向间隔以支持之末端接头;一基座,固定在手把的压合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胜嘉蓝道耳A哈勒铁
申请(专利权)人:翁胜嘉蓝道耳A哈勒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