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空调装置的配管部收容构造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91512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7 00:44
提供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的配管部收容构造,在车室内空调单元(10)的车室外连通部(20)中,相对于第2壳体部件(14)接合的第4壳体部件(18)的接合部(32a、32b)具备相对于第2壳体部件(14)开口且贮存水的贮水空间(36a、36b)以及在该贮水空间(36a、36b)和配管部收容空间(22)之间配设的堤堰(34a、34b)。因此,配管部收容空间(22)内的水即使越过堤堰(34a、34b)也贮存在贮水空间(36a、36b)中。因此,能够在该边界(21)不需要密封部件的情况下,防止在车室外连通部(20)中配管部收容空间(22)内的水通过第2壳体部件(14)和第4壳体部件(18)的边界(21)而漏出到车室内。(*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配管部收容构造,其收容设置于车室内空调单元且与车室外配管连接的配管部。
技术介绍
在上述配管部收容构造中,例如通过组合多个部件,从而形成收容配管部的内部空间(收容空间)。另外,有时水从车室外浸入该内部空间内,需要防止该内部空间内的水从该多个部件彼此的接合部分漏水到车室内。关于此,一直以来公知一种防止组合在车室内配置的多个部件而形成的内部空间内的水从该多个部件彼此的接合部分向车室内漏水的构造。例如,日本特开平6-135220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如下构造:在通过嵌合两个壳体部件而构成壳体整体的车室内空调单元内,将密封部件弹性夹持在两个壳体部件之间。另外,日本特开平9-175157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如下构造:在壳体具备开口部的车室内空调单元中,覆盖该开口部的罩隔着密封部件被安装于壳体。如此,作为防止向车室内漏水的构造,在该防止漏水的部位需要密封部件。因此,存在零件数量的增加,及零件组装工时数的增加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鉴于上述问题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防止漏水的部位不需要密封部件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配管部收容构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第I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配管部收容构造是对设置于车室内空调单元且与车室外配管连接的配管部进行收容而成的,所述配管部收容构造具备上侧收容部件以及下侧收容部件,所述下侧收容部件相对于该上侧收容部件在车辆搭载状态下被配置于下侧,且与该上侧收容部件组合而形成一体,由此形成收容配管部且与车室外连通的配管部收容空间。其特征在于,下侧收容部件具备相对于上侧收容部件接合的接合部,该接合部具备:相对于上侧收容部件开口且贮存水的贮水空间;以及在该贮水空间和配管部收容空间之间配设的堤堰。如此,在水从车室外浸入配管部收容空间内的情况下,通过堤堰将该配管部收容空间内的水留在配管部收容空间内。另外,配管部收容空间内的水即使越过该堤堰也贮存在贮水空间。因此,在接合部分不需要密封部件的情况下,就能够防止配管部收容空间内的水通过上侧收容部件和下侧收容部件的接合部分而漏出。附图说明图1是从车辆前方观察本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的车室内空调单元10的该车室内空调单元10的主视图。图2是从箭头II方向观察图1的车室内空调单元10的该车室内空调单元10的侧视图。图3是图1的车室内空调单元10的立体图。图4是将图3的IV部分放大的立体图。图5是将图1的车室内空调单元10所具有的车室外连通部20以垂直于其轴向(车辆前后方向DRl)的剖面表示的剖面图,即图2的V-V剖面图。图6是图5的V1-VI剖面图。图7是以单体表示图1的车室内空调单元10所具有的第4壳体部件18的立体图,是将构成车室外连通部20的部位放大的图。图8是在图7的第4壳体部件18单体中,从车辆上下方向的上侧观察构成车室外连通部20的部位的俯视图。图9是从车辆前方观察本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车室内空调单元10的车室外连通部20的该车室外连通部20的主视图。图10是图9的X-X剖面图。图11是图9的X1-XI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相互中,对于相互相同或均等的部分在图中标注同一符号。(第I实施方式)图1 3所示的车室内空调单元10是在车室内配设的空调单元,例如与在发动机室(车室外)配置的压缩机以及冷凝器等一起构成车辆用空调装置。在搭载有该车室内空调单元10的车辆中设有隔开车室内和车室外的隔壁80 (参照图2的双点划线)。该隔壁(仪表板)80具体地说构成车身的一部分,且将车室内与车室外即发动机室隔开的铁板等的冲压成型品。车室内空调单元10相对于该隔壁80配置在车室内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 3中,箭头DRl表示车辆的前后方向,箭头DR2表示车辆的上下方向,箭头DR3表示车辆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另外,在车辆宽度方向DR3中,图1所示的车辆左方为驾驶席侧,车辆右方为助手席侧。如图1 3所示,车室内空调单元10具备第I壳体部件12、第2壳体部件14、第3壳体部件16、第4壳体部件18。所述第I壳体部件12、第2壳体部件14、第3壳体部件16、第4壳体部件18相互组合而形成一体,从而构成收容蒸发器30 (参照图6)、加热器芯、送风风扇等空调构成零件的车室内空调单元10的框体(壳体)。壳体部件12、14、16、18都是树脂制的成型品。例如,第I壳体部件12、第2壳体部件14、第3壳体部件16、第4壳体部件18相互的端部嵌合,并通过螺钉固定及爪嵌合等而被相互固定。在车室内空调单元10的车辆搭载状态下,第I壳体部件12、第2壳体部件14、第3壳体部件16被配置在上侧,另一方面,第4壳体部件18被配置在下侧。需要说明的是,第2壳体部件14对应于本技术的上侧收容部件,第4壳体部件18对应于本技术的下侧收容部件。车室内空调单元10具备对蒸发器30 (参照图6)产生的冷凝水等壳体内部的水进行排水的排水用的排泄路径84。具体地说,该排泄路径84由排水软管86构成。而且,该排水软管86的一端与构成车室内空调单元10的框体下侧的第4壳体部件18的底部连接。另一方面,排水软管86的另一端例如经隔壁80与发动机室相连。车室内空调单元10具备在车辆前后方向DRl上朝向隔壁80突出的筒状的车室外连通部20。S卩,如放大表示图3的车室外连通部20的图4所示,车室外连通部20由筒状的壁构成,其轴向与车辆前后方向DRl —致。车室外连通部20由于包括第2壳体部件14和第4壳体部件18的边界21而构成,因此由一体组合的第2壳体部件14与第4壳体部件18构成。车室外连通部20在其内侧形成有与发动机室(车室外)连通的配管部收容空间22。在该配管部收容空间22内收容有构成制冷剂循环回路的一部分的膨胀阀28。该膨胀阀28是构成车室内空调单元10的一部分,且与发动机室内的空调配管(车室外配管)连接的配管部。即,形成配管部收容空间22的车室外连通部20是收容该配管部即膨胀阀28的配管收容部。具体地说,配管部收容空间22在该配管部收容空间22的一端23即隔壁80侧的端部与发动机室连通,另一方面,在该隔壁80的相反侧的端部被闭塞。而且,车室外连通部20将配管部收容空间22包围成筒状,从而将该配管部收容空间22与配置有车室内空调单元10的车室内的空间在径向上隔开。即,第2壳体部件14以及第4壳体部件18通过相互组合而形成一体,由此形成配管部收容空间22并且将配管部收容空间22和车室内的空间隔开。需要说明的是,配管部收容空间22由于与发动机室连通,因此雨水等水容易从发动机室浸入配管部收容空间22。在隔壁80上设有贯通其表背的贯通孔80a (参照图1)。朝向该隔壁80突出的车室外连通部20在其轴向上与配管部收容空间22的一端23相同的一侧具有环状的前端24a、24b。而且,该车室外连通部20的前端24a、24b由与隔壁80相对的面构成,并且前端24a,24b以在车辆搭载状态下配管部收容空间22的一端23穿过贯通孔80a而与发动机室连通的方式,隔着密封件82从车室内的一侧被压接于隔壁80。换言之,车室外连通部20的前端24a、24b通过隔着密封件82被压接于隔壁80的贯通孔80a周围,由此,通过该贯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的配管部收容构造,其是对设置于车室内空调单元(10)且与车室外配管连接的配管部(28、102a、102b)进行收容而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管部收容构造具备上侧收容部件(14、104)以及下侧收容部件(18、106),所述下侧收容部件(18、106)相对于该上侧收容部件在车辆搭载状态下被配置于下侧,且与该上侧收容部件组合而形成一体,由此形成收容所述配管部且与车室外连通的配管部收容空间(22),所述下侧收容部件具备相对于所述上侧收容部件接合的接合部(32a、32b),该接合部具备:相对于所述上侧收容部件开口且贮存水的贮水空间(36a、36b);以及在该贮水空间和所述配管部收容空间之间配设的堤堰(34a、34b)。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隆弘佐藤康弘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