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车载手机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24521 阅读:3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4 1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摩托车车载手机充电器,属于车载充电器领域。该摩托车车载手机充电器中降压变换单元的第六端用于输入车载电压,所述降压变换单元的第一端、第七端和第八端均通过串联的第五电阻和第四电容接地,并且所述第五电阻与第四电容的串联节点连接该降压变换单元的第六端;降压变换单元的第三端通过该第三电容接地且第四端接地;降压变换单元的第二端连接该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用于输出降压后的手机充电电压,降压变换单元的第二端还连接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且该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接地;降压变换单元的第五端通过该第四电阻接地且通过该第三电阻连接该第一电感第二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手机充电的安全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托车车载手机充电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车载手机充电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重保护功能的摩托车车载手机充电器。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摩托车车载手机充电器相当于一个降压电路,仅仅将车载电压转换成适合手机充电使用的电压。在手机充电过程中,如果车载电压不稳定性,往往会损坏手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摩托车车载手机充电器,可以在过压和过流的情况下,停止向手机充电,从而提高了手机充电的安全性。为了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托车车载手机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降压变换单元(Ul)、第一电感(LI)、第二二极管(D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其中所述降压变换单元(Ul)的第六端用于输入车载电压,所述降压变换单元(Ul)的第一端、第七端和第八端均通过串联的第五电阻(R5)和第四电容(C4)接地,并且所述第五电阻(R5)与第四电容(C4)的串联节点连接该降压变换单元(Ul)的第六端;所述降压变换单元(Ul)的第三端通过该第三电容(C3)接地且第四端接地;所述降压变换单元(Ul)的第二端连接该第一电感(LI)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电感(LI)的第二端用于输出降压后的手机充电电压,所述降压变换单元(Ul)的第二端还连接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且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所述降压变换单元(Ul)的第五端通过该第四电阻(R4)接地且通过该第三电阻(R3)连接该第一电感(LI)第二端。由此,本技术中降压变换单元将车载电压转换为适合于手机充电使用的电压,并且在过压和过流的情况下,停止向手机充电,从而提高了手机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该摩托车车载手机充电器还包括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限压二极管(DWl)、第五电容(C5)、第二三极管(Q2)和可控硅二极管(SCRl),其中所述可控硅二极管(SCRl)的负极连接该降压变换单元(Ul)的第六端;所述可控硅二极管(SCRl)的正极用于输入车载电压且连接该限压二极管(DWl)的负极,该限压二极管(DWl)的正极通过串联的第六电阻(R6)和该第五电容(C5)接地;所述可控硅二极管(SCRl)的门极连接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且通过该第七电阻(R7)连接该可控硅二极管(SCRl)的正极,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且基极连接该第六电阻(R6)与该第五电容(C5)的串联节点。由此,即使在该摩托车车载手机充电器接反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不会对手机造成损害,实现了摩托车车载手机充电器的反接保护,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手机在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该摩托车车载手机充电器还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二极管(Dl)、第三发光二极管(D3)、第一电容(Cl)、第二极性电容(C2)和第一三极管(Ql),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连接该第一电感(LI)的第二端且通过该第一电容(Cl)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通过该第一电阻(Rl)连接该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该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连接该第二极性电容(C2)的正极且该第二极性电容(C2)的负极接地,该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通过该第二电阻(R2)连接该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且该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还连接该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由此,第三发光二极管在手机充电完成后点亮,便于向用户提醒。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采用降压变换单元,将车载电压转换为适合于手机充电使用的电压,并且在过压和过流的情况下,停止向手机充电,从而提高了手机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2、本技术即使在该摩托车车载手机充电器接反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不会对手机造成损害,实现了摩托车车载手机充电器的反接保护,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手机在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3、本技术第三发光二极管在手机充电完成后点亮,便于向用户提醒。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该摩托车车载手机充电器包括第一至第七电阻Rl R7、第一至第五电容Cl C5、第一电感L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发光二极管D3、稳压二极管DWl、可控硅二极管SCRl、降压变换单元Ul、第一三极管Ql和第二三极管Q2,其中可控硅二极管SCRl的正极用于输入车载电压且连接限压二极管DWl的负极,该限压二极管DWl的正极连接通过串联的第六电阻R6和第五电容C5接地;可控硅二极管SCRl的门极连接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且通过该第七电阻R7连接该可控硅二极管SCRl的正极,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且基极连接该第六电阻R6与该第五电容C5的串联节点;可控硅二极管SCRl的负极输出车载电压。由此,即使在该摩托车车载手机充电器接反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不会对手机造成损害,从而提高了手机在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该可控硅二极管SCRl的负极连接降压变换单元Ul的第六端,输入车载电压;该降压变换单元Ul的第一端、第七端和第八端均通过串联的第五电阻R5和第四电容C4接地且该第五电阻R5与第四电容C4的串联节点连接该降压变换单元Ul的第六端;该降压变换单元Ul的第三端通过该第三电容C3接地且第四端接地;该降压变换单元Ul的第二端连接该第一电感LI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电感LI的第二端用于输出降压后的手机充电电压,该降压变换单元Ul的第二端还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且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该降压变换单元Ul的第五端通过第四电阻R4接地且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该第一电感LI第二端。由此,该降压变换单元将车载电压转换为适合于手机充电使用的电压,并且在过压和过流的情况下,停止输出手机充电电压,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手机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连接该第一电感LI的第二端且通过该第一电容Cl接地;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通过该第一电阻Rl连接该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该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连接该第二极性电容C2的正极且该第二极性电容C2的负极接地,该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通过该第二电阻R2连接该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且该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接地;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还连接该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由此,第三发光二极管在手机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车载手机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降压变换单元(U1)、第一电感(L1)、第二二极管(D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其中所述降压变换单元(U1)的第六端用于输入车载电压,所述降压变换单元(U1)的第一端、第七端和第八端均通过串联的第五电阻(R5)和第四电容(C4)接地,并且所述第五电阻(R5)与第四电容(C4)的串联节点连接该降压变换单元(U1)的第六端;所述降压变换单元(U1)的第三端通过该第三电容(C3)接地且第四端接地;所述降压变换单元(U1)的第二端连接该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用于输出降压后的手机充电电压,所述降压变换单元(U1)的第二端还连接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且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所述降压变换单元(U1)的第五端通过该第四电阻(R4)接地且通过该第三电阻(R3)连接该第一电感(L1)第二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车载手机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降压变换单元(Ul)、第一电感(LI)、第二二极管(D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其中所述降压变换单元(Ul)的第六端用于输入车载电压,所述降压变换单元(Ul)的第一端、第七端和第八端均通过串联的第五电阻(R5)和第四电容(C4)接地,并且所述第五电阻(R5)与第四电容(C4)的串联节点连接该降压变换单元(Ul)的第六端; 所述降压变换单元(Ul)的第三端通过该第三电容(C3)接地且第四端接地; 所述降压变换单元(Ul)的第二端连接该第一电感(LI)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电感(LI)的第二端用于输出降压后的手机充电电压,所述降压变换单元(Ul)的第二端还连接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且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 所述降压变换单元(Ul)的第五端通过该第四电阻(R4)接地且通过该第三电阻(R3)连接该第一电感(LI)第二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车载手机充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限压二极管(DWl)、第五电容(C5)、第二三极管(Q2)和可控硅二极管(SCRl),其中所述可控硅二极管(SCRl)的负极连接该降压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毅周长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银钢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